甘福權
摘要: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加強教學改革,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立足教學實際,不斷探索和創新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獲得更新穎、更愉悅的體驗,感受初中體育田徑學習的樂趣所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 田徑 教學改革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師素質、教學設備、教學內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田徑課程比較呆板無趣,不受學生喜愛,影響了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教師只有進行田徑教學改革,打造有趣味性的初中體育田徑教學,才能促使學生自主參與鍛煉,掌握體育技能,體會體育的樂趣所在。
一、巧妙設置情境,實現教學趣味化
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雖然部分田徑項目的趣味性較強,但教師一成不變地灌輸式授課或者放任學生自由活動,導致學生對田徑教學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要打破機械式的灌輸模式,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增強教學的新穎性與趣味性,使單一乏味的田徑訓練變得生動活潑,充滿樂趣,滿足初中生愛玩、好奇的心理需求,促使他們在快樂的教學情境中主動學習,強化對田徑技術的理解與把握。
1.巧設游戲教學情境
初中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所以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將游戲與田徑教學內容相融合,設置不同的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田徑的興趣。
2.設置仿生物聲形教學情境
教師設置仿生物聲形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在教學“短跑”時,教師可以設置“移棒接力”“支援全線”“穿越樹林”等教學情境;又如在教學“跳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的某些相應動作,譬如“青蛙跳”“兔子跳”等。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元化語言或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將抽象復雜的技術動作形象化、直觀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提高初中體育田徑教學效率。
二、優化課程內容,實現教學生活化
傳統初中體育田徑教學課程一般圍繞投、跳、跑這三個項目進行,教學方法單一,也沒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對田徑教學逐漸失去興趣。因此,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資源,將體育競技內容與多元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化的體育學習中,既掌握了體育技能,鍛煉了體質與意志,又學會了更好地生活,實現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如在教學跨越障礙物時,有的學生膽小,或者跨不過障礙物等問題。面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將訓練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減緩學生的緊張情緒,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喜歡玩“10人11足”的游戲,所以在教學“快速跑”時,教師可以修改教學內容,改編為“陽光伙伴合作跑”游戲,既能訓練學生快速跑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變革評價方式,實現教學開放化
課堂評價是初中體育田徑教學的有機構成元素,也是促進課堂建設與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傳統初中體育田徑教學評價中,教師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偏向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評價主體比較單一。而新課程改革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定學生的成績時,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體能、合作精神、情意表現、學習態度等內容,以發揮評價的激勵功效。此外,教師將學生的表現融入評價過程中,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由此可知,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變革單一、滯后的評價方式,促使評價內容多元化、課堂評價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如在教學完“耐久跑”后,筆者應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再展開自我評價。這樣一來,課堂不再是教師的單獨評價,還融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給了學生展示與發現的機會。另外,教師要綜合評價學生,并以不同的標準評價體育水平各異的學生,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初中體育田徑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