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梅
摘要:化學這一學科與人們的生活及社會勞動生產之間的關系相對比較緊密,因此在中學教育階段深入貫徹綠色化學的理念對于學生教育而言是十分關鍵的。提出綠色化學的發展歷史及其概念,進而闡述綠色化學理念的重要性,最后分析化學教學中深度結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方式和途徑。
關鍵詞:化學教學 綠色化學 滲透
在當前的化學課程中高度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加強環境友好型化學教育,這樣十分有助于養成當代學生的綠色環保的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觀念,從而為將來進行環保型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一、綠色化學的發展史及其概念
(一)綠色化學的歷史
綠色化學這一理念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美國。當時美國化工行業發展十分迅速,達到了相對較高的水平,因此經濟高速發展下的環境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美國首先于1990年頒布了一項關于防治化學工業污染的法令,該法令旨在讓科學家思考新的合成技術和路徑,重新研究出綠色環保的合成反應路線,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次年,美國ACS(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組織率先提出了“綠色化學”這一概念,其核心理念就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實現從原料、觸媒、反應容器到反應產物的反應路徑全程綠色無污染。1995年,時任總統的克林頓設立“總統綠色科學挑戰獎”獎項,該獎項通常頒給在化工領域為環保問題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1998年,美國化學研究界又提出“綠色化學12項原則”,逐漸被世界公認并引用。2000年,ACS組織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關于綠色化學的教材。綠色化學發展至今,已被世界各地的政府部門和化學研究組織所熟知和重視。
(二)綠色化學的概念
綠色化學是指在制生產和應用化工產品時有效的利用各類反應原料,盡最大可能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和產生,也可稱之為環境友好型化學。綠色化學的最理想條件就是將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可以將所有反應生成物利用起來,實現原子利用率為百分之百。因此,要想實現綠色化學這一理念,首先就要從反應源頭開始,使用無公害無毒副作用的化工反應物,研究新的化學反應技術,真正實現反應污染的預防而不再是污染后的治理。
二、化學教育中結合綠色化學理念的重要性
(一)養成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生環境保護意識較弱,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行為不加注意,如公共場合隨地吐痰、隨意丟棄手中垃圾、踐踏花草樹木等,究其根本是因為當今絕大多數中學生為獨生子女,在家中有長輩溺愛難以養成良好的環境衛生習慣,因此樹立當代中學生新的環境保護道德觀、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用發展的眼光對待環境問題才是中學生環境保護教育的關鍵所在。中學是學生剛剛接觸化學學科的階段,又是學習生涯承前啟后的關鍵性時期,在此階段實行綠色化學教育,將綠色化學理念深入貫徹到中學化學學科教育中,能充實教師教學內容,使之成為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符合我國當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且對環境保護教育有著現實且深遠的意義。
(二)優化中學生實驗觀念和方法
經過長期觀察傳統中學化學實驗以及系統的統計數據,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名普通中學學生在化學學習階段會產生龐大計量的副產物氣體、實驗殘渣以及廢棄溶液等各類實驗廢棄物,而這些實驗廢棄物中有相當一部分都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再推廣到我國龐大的中學生群體,這類環境污染的量級是絕對不可輕視的。因此,讓中學生明白綠色化學的基本原則,初步理解綠色化學的核心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學教學中結合綠色理念,讓中學生實驗新的化學反應或改用無污染的催化劑和環境試液,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新型的實驗觀念,優化傳統的實驗方法,又能豐富綠色化學的內涵,加深綠色化學理念的涉及力度。
三、化學教學中結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方式和途徑
(一)加強中學教師的綠色化學理念培養
教師是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引領者,也是教學體系的主導者,但部分化學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思維已趨向固化,難以再接受新的教學理念,這對于綠色化學理念的推廣和知識滲透是不利的。因此,要首先強化教師的綠色化學觀念,真正能讓中學化學教師理解其核心內涵,在審視與反思中不斷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利用學科教學和生態環境來思考新的教學方式。
(二)扎根課堂廣泛普及綠色化學理念和知識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課堂上,因此做好課上的綠色化學知識普及是關鍵所在。例如,在講解教材中的某種實驗或反應物質時再加入些有關的綠色環保知識,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這種物質的印象,又能使學生開拓視野、了解知識。在學生的化學啟蒙階段利用好參考資料和教材中的綠色環保內容,深入挖掘其中的綠色化學相關知識,將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綠色化學內容的積極性。
(三)結合試題考查和習題測驗加深學生對綠色化學的理解
在測試中出現與環境保護相關的題目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養成優良的學科素養。在以往的高考試題中曾經出現過與綠色化學有關的內容:如06年的廣東卷的纖維素相關內容考查以及上海卷的蛇紋石反應填空題考察等,這些都反映了綠色化學在當今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做好綠色化學與習題的結合,是中學化學教育的大趨勢,也是學科良好發展的必然要求。
(四)養成妥善處理實驗廢棄物的良好習慣
中學化學實驗的廢棄物中有一部分對人體巨大的毒害性,但在化學實驗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很少被注意到,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能力,忽視了實驗后的相關物質的處理,但這些實驗廢棄物能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化學教師要做好廢棄物處理的教育工作,反復與學生強調妥善處置各類物質的重要性,防止因實驗廢棄物處置不當對人和環境造成難以預料的傷害。
(五)聯系實際生活,在日常中體會綠色化學理念
綠色化學方向的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而綠色化學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務于社會生產和人類生活,因此讓學生多加關注綠色化學在實際生產生活當中的應用,體會高新技術對人類發展進步的巨大影響,如當今化學工業領域前沿的有機溶劑替代物技術等。
其次,讓學生將綠色環保理念結合到實際行動中,妥善處理廢棄品、節約能源、不浪費食物、保護植被草地、積極利用新能源等。領會綠色化學實際應用內容,為環境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
(六)開展綠色化學相關的知識普及活動
除了課上學習綠色化學的相關內容,課下活動的開展也能讓學生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例如,舉辦板報競賽宣傳綠色環保知識、開展綠色環保主題日向公眾宣傳、邀請專家進行綠色化學主題講座等形式,這些能加深學生對環境保護和綠色化學的印象,也有利于普及綠色化學的有關知識,擴大綠色化學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四、結語
綠色化學是保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化學這一學科發展的整體趨勢。綠色化學理念能讓人類與環境友好共處,減小化工產品對人體傷害的同時又能防止自然環境的破壞。在中學教育階段應用綠色環保思想,實現化學教學結合綠色化學理念,貫徹落實綠色化學理念,培養當代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讓學生成長為適應當今時代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危陽春.中學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J].生物化工,2016,(03):33-36.
[2]楊水金,侯倩,蔡千喜,徐明波.中學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3,(03):15-17.
[3]陳靜.中學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意識的滲透[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