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陳蓉 張建德



摘 要:針對應用型高校計算機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穩定性差、深度和廣度不夠的問題,分析計算機專業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形成的關鍵因素,提出打造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提升人才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構建校企深度融合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計算機專業
1 背 景
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要求,各高校的計算機專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1],希望通過與行業產業的主動對接,在新一輪的高校競爭中占據優勢。然而,計算機行業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應用更新快的特征使多數校企合作僅停留在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委托開發等方面,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的動力不足[2],學校對企業資源的利用率不高,校企溝通機制不靈活,現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無法適應高校計算機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發展需要。
應用型高校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深入分析影響校企合作的關鍵因素,以計算機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導向[3],激發企業主動參與人才標準制定、教學資源聯合開發、教學方法改革、師資隊伍校企聯合共建等的積極性,探索一種特色鮮明、更加深入、全面和靈活的校企聯合計算機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2 計算機專業校企協同育人分析
在校企協同人才培養實施過程中,計算機專業應緊跟國家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變化趨勢,以服務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目標,以計算機行業企業的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4],培養與企業發展目標精準匹配、企業急需的高質量計算機人才。企業從自身發展目標、計算機人才行業需求標準、人才綜合能力培養等方面出發,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要求,校企協同制定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標準和目標,明晰人才協同培養中的關鍵問題和要素,達到高質量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計算機人才校企協同培養的關鍵因素如圖1所示。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協同制定計算機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方案,聯合共建計算機專業課程資源、實踐創新平臺、企業實訓基地、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奠定人才培養的資源基礎;將企業項目開發和管理方法與教師教學方法交叉融合,實現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創新;實施校企人員的培訓交流,打造理論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均優的師資隊伍,為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提供師資基礎;構建校企合作制度,為協同育人工作穩步進行提供保障。
3 校企深度融合的計算機人才培養實施
3.1 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制定特色鮮明、目標明確、契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并且可持續改進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應用型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應該建立校企人才需求預測互通機制,與企業聯合制定區別于研究型和技能型,注重創新思維能力與創新實踐能力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校企深度融合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如圖2所示。
3.2 教學資源校企聯合開發
針對計算機人才培養中企業實踐類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問題,以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為主導,以強化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線開展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資源共建新途徑,豐富資源轉化新方法;同時,教學資源開發要吸納計算機行業的最新熱門技術,實現校內外實踐平臺的深層次開發與共建,實現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與改革。校企合作過程中的教學資源校企聯合開發過程如圖3所示。
3.3 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
借鑒企業的項目開發模式,積極實施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項目教學法,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首先提煉企業課題,模擬企業項目開發小組組建學習團隊,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異質分組,每組推選出組長。小組成員之間通過交流、協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以及社交能力,實現計算機專業教學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
吸納計算機行業企業的過程化考核體系,強化學習的過程化考核和教學的過程化監督,引導教學從注重“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學生考試成績采取分段構成、評價多元等方法,通過考試的導向作用,促使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融入企業管理元素,構建項目驅動貫穿始終、多階段測試和多樣化考核、相對完善的計算機專業過程化教學評價考核體系。
3.4 師資隊伍校企聯合打造
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對計算機專業教學隊伍建設的紐帶作用。精心組織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在合作過程中的深入交流與溝通,拓寬“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渠道。同時,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計算機工程師請進實踐課堂,作為企業兼職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補充高校在實踐教學環節師資力量的不足。
鼓勵專業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校企合作,提高教師隊伍的工程實踐能力。教師通過參與合作企業的技術難題攻關和產業結構升級改造,提高運用計算機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提高企業項目案例的教學內容利用率,改善教學效果。聯合打造校企師資隊伍,逐漸形成以通識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群、崗位方向課程群為基礎的3個層次的教學團隊,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奠定師資基礎。校企合作過程中的師資隊伍聯合打造過程如圖4所示。
3.5 人才培養保障制度校企共建
建立完善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校企聯合培養保障制度,明確校企合作中各方的責任和權利,形成良好的合作環境和長效合作機制,使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向更深層次發展。在保障制度制定過程中,成立由校相關部門負責人、行業知名企業負責人、企業工程師、專業負責人和專業教師組成的校企人才合作培養委員會,按照面向全體、分別負責的原則,成立具體的辦事機構,由專人負責培養方案、課程資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師資共建等方面的事務,校企定期會面,保證校企雙方全面及時的溝通和了解。
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實施的具體措施和要求,出臺詳細的人才培養指導意見、實施意見、管理條例和認定辦法等,將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學科競賽獲獎、就業相關率等納入到校企聯合人才培養評估體系中,從學校層面對評價優秀的校企合作專業和企業進行獎勵,激發雙方投入的積極性,形成導向性、科學性和可行性兼具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約束與評價制度。
4 結 語
實踐證明,校企深度融合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使得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崗位適應能力不斷增強,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明顯提升。隨著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校企深度融合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將更加豐富,校企協同育人的理念也將更加完善,這對其他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有重要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明飛, 周華偉. 國外校企合作職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借鑒[J]. 江蘇高教, 2013(3): 131-132.
[2] 于友成. 校企合作育人共同體的建構[J]. 中國高等教育, 2015(2): 42-44.
[3] 張洪田. 探索校企合作新機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J]. 中國高等教育, 2014(2): 31-33.
[4] 沈健. 江蘇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J]. 江蘇高教, 2014(4): 6-9.
(編輯:彭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