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摘要:小學音樂趣味教學是我們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感性和形象思維。因為音樂教學所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歌唱和跳舞,在音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戲劇性和表現性,趣味的音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音樂內容的理解,能夠讓小學生在快樂中學到音樂技能。
關鍵詞:小學音樂 趣味教學 學習興趣
一、音樂趣味教學的概念
音樂趣味教學融合了國內外的音樂教育體系,涵蓋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內容,解決了老師怎么教到學生怎么學的一系列問題,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活動。音樂趣味教學具有學生參與度高、知識綜合性強、學習愉悅性高等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音樂趣味教學的概念:音樂趣味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審美體驗的過程,經歷審美直覺、審美體驗到審美升華三個階段;音樂趣味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開創家庭、學校音樂環境,營造音樂學習氛圍的過程;音樂趣味教學重視學生的親自體驗,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音樂學習,共同研究和討論音樂問題,學生在親自體驗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二、游戲渲染教學情境
音樂教學要注重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能在視覺和聽覺合二為一的過程中將抽象的音樂知識形象化,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小學生天性愛玩,教師利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可充分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視聽合一中不再感覺到音樂基礎知識的單調與乏味,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舉例來講,在教學“小小粉刷匠”時,教師可在課前準備一些報紙和小刷子,根據需要將報紙和小刷子等工具分發到學生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這些報紙折成一個個小帽子,并用小刷子在小帽子上涂抹顏料。學生在涂抹的過程中都有濃厚的興趣,同時,通過動手體驗也能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加深對小小粉刷匠的切身體會。在完成本課的教學之后,學生不僅能獲得學習興趣,同時也在興趣中學會音樂知識。
三、“趣”在教學手段運用中
教學手段在音樂課的運用中表現得靈活多樣,豐富多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教具的運用。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動物、音符的頭飾,美麗的“花朵”形象的圖畫,還可以制作“活動”的教具。如在歌曲《誰唱歌》的教學中,老師可先將幾個卡片制作的“小動物”貼在黑板上,當老師教授歌詞內容時,啟發學生“誰唱歌兒嘰嘰嘰?”學生回答:“鳥兒唱歌嘰嘰嘰。”老師就將黑板上的“鳥兒”“飛”到掛圖中歌詞的空白處。這樣,對于歌詞的記憶就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的運用。現代音樂課堂教學中,電化教學手段的普遍應用,使音樂課形象、直觀,對學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將學生們帶入了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從而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四、融合其他學科,調動學生興趣
小學各門學科之間有著深刻緊密的聯系,在講授音樂課程時,教師可結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來開展教學,如語文學科中的詩歌,美術學科中的繪畫等。小學生喜歡用繪畫來表達他們的喜好和對美的感受,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即可將歌曲與繪畫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播放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用色彩和線條自由地描繪歌曲中所描述的世界,從而將音樂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通過學生的畫筆還原為生活形象,使歌曲的內容變得直觀生動。如在講授《我們的田野》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課前先在野外感受自然風光,然后再播放歌曲,讓學生在欣賞歌曲的同時在自己的畫紙上描繪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色,還可請學生在黑板上繪畫。通過邊聽邊畫,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從而使學生懂得祖國的大好河山要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去描繪、去改造。
五、參與表演,體會音樂美
根據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將音樂學習和表演活動聯系起來,把枯燥的知識形象化,把復雜的知識生動化,轉化成為生動有趣的舞蹈、歌曲、游戲、表演。讓他們從固著中解放出來,既能動口又能動手,在蹦蹦跳跳中學習音樂知識,在輕松愉悅中獲得學習體驗,培養音樂能力和思維能力。舉例來講,教師在教學“小紅帽”時,在完成教學內容后,可結合這首歌編排情節,設置“小紅帽”“樵夫”“大灰狼”“外婆”“獵人”等角色,將學生分組進行“音樂劇”表演。學生可在表演中體會和感受人物形象,并在表演中體會音樂的深刻內涵。當各組表演完成后,教師可采取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音樂能力。
音樂教學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灌輸,它更是一種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基本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過程。通過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實現寓學于樂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叢奚瑩馨.試論小學音樂趣味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