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金萍+付炳發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科,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和閱歷的限制,邏輯思維能力還需要鍛煉培養。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有效的多樣化的教學策略,逐漸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使課堂效果達到最好的狀態。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樣化教學;興趣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教學方式也需要不斷地改進,數學教學方式也不例外。在人生教育初始階段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立足學生實際組織教學,努力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受“應試教育”影響,許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重視學生考試知識點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只偏重簡單數學基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忽視了學生發展的聯系性,從而導致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工作不能有效開展。第一,教師主導課堂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聽一講”的“灌輸填鴨式”教學模式,往往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并使學生感覺數學學習枯燥乏味,學習興趣不高;第二,有的教師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但由于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管理,課堂秩序混亂,數學課堂學習無法按正常軌道順利進行;第三,教師教學照本宣科,沒有將數學知識跟現實生活進行聯系,脫離實際,學生無法有效地理解、消化、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致使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效率低下。
二、小學數學多樣化教學策略的應用
(一)創設生活化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小學生尤其是處在低年級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面對邏輯思維能力強的數學,學生只能望洋興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知識儲備水平及接受能力水平,根據數學文本知識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景,加強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將抽象化的知識轉化成具體可感、形象生動的生活化知識,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并能體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
(二)寓教于樂,激發學生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將游戲元素融入教學當中,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明顯得以提升。但游戲教學的設置,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求學生按規定來進行有效活動。這樣的游戲教學,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還能使教學順利進行,達到教學目標,令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鞏固原有的知識。
(三)結合實踐,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边@句話強調了學生學習動手實踐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適當的教學內容,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去動手操作,從而發現問題。學生發現一個問題賽過教師解說十個問題,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踐活動,逐漸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運轉,在課堂上保持活躍的狀態,從而有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小組合作探究,掌握學習技巧
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是數學課堂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要求教師將課堂歸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課堂的組織者,在學生遇到難題或思路受阻之時要適時進行指導、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難關,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為數學教學順利進行提供可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能力,制定相適應且稍稍偏難的活動目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集體精神,并進行小組內的探究合作,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方式不僅會活躍課堂氣氛,還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探索數學問題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探索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雪群.小學數學課堂中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新課程,2013(4).
[2]朱靜.多樣化策略: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1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