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鶯青
摘 要: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對于21世紀的學生,老師的任務不再單單只是教學、解惑這么簡單了。新課改理念要求: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造潛能。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該與時俱進,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求索的欲望。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考慮從教學思維、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轉變。
關鍵詞:思維導圖;想象;小學語文
語文是一門延伸性極強的學科,學好語文需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豐富的情感和極強的洞察力。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對小學生精神的塑造,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屬于機械式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拓展。很多人都不明白學習語文能有什么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呼吁提高全民族的素養和精神品質,教育改革越來越深入,教育工作者應該重新思考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性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綜合運用各種因素,既能為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創造良好的氛圍,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呈現出來,發現語文思維的獨特性,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那么,運用思維導圖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是我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運用思維導圖,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
在人的一生當中,人的情感往往和想象力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學生的想象力主要是形象思維。而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知識更多的是通過畫面、圖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種展示方法比語言更加直觀,更加有助于學生理解,在語文學習中,不失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這樣更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加強。
例如,小學生在見到圓圈時,會想到火紅的太陽、圓圓的皮球、白糯的湯圓等;見到小棒會想到愛吃的香腸、孫悟空的金箍棒等。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憑借文字,借助畫面,展開想象,想一想小動物快樂玩耍的情景,說一說還有哪些“小畫家”,他們會“畫什么”呢?這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顯現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想象他們會畫出什么樣的圖案。學生通過觀察小動物,發揮想象力,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拓展了課文的內容,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
二、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空間
“定勢思維”是學習中的一大禁忌。對于一件事情只有唯一的想法,就會使思維停止工作。所以,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和概念去指導教學,在學習中不斷地引導和培養學生采用聯想和想象的方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教師在教學《丑小鴨》時,讓學生通過觀看教師制作的思維導圖,傾聽老師的講解,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初步的印象。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做課前預習,學生可以從作品的作者、國籍、背景,故事的人物、情節方面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發散性制作個性的圖表。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既是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溫習,又是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進行思維創新的過程。
三、運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深化學習內容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不但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和閱讀與文章相關的知識,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課后繪圖,以便梳理、鞏固、理解所學內容。當學習完某一篇課文或某一單元后,把相關知識組織成完整的系統框架,有系統的知識構架有助于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地儲存,以便于未來快速地復習。思維導圖是構建知識框架很好的工具。思維導圖能夠通過節點和連線把由中心輻射出來的各個知識聯系起來,把知識點連成知識塊,把知識塊連成知識網,避免知識在頭腦中毫無頭緒、雜亂無章地堆放。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感恩”之后,教師繪制了單元思維導圖,簡潔概括地反映了本組課文中五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文中人物的聯系等知識點。若課后利用此思維導圖進行復習,能加強和鞏固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系統地掌握新知識,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在復習時,如果回憶原來的思維導圖,把尚記得的內容再次快速地做一次速射思維導圖,再回過頭來對照原圖檢查,調整不符合的地方,并強化任何回憶不起或回憶模糊的地方,能使復習更短時高效。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是一個高效的學習工具,不僅有助于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還符合小學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想象豐富多彩,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一定會擁有一雙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展翅翱翔。
參考文獻:
陳建霞.論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