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銘章
摘要:興趣是人們從事某種學習或活動的主要推動力,是探索的不竭動力。化學學習也是如此,化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與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起來枯燥無味,學生易產生厭學情緒。只有激起學生對化學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才能滿懷激情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整體提高化學教學質量,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成功的。筆者現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淺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46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大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所言: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充足的學習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動力,在學習興趣的激勵作用下,學習能夠長時間處于積極狀態。具體表現為:觀察就會敏銳,理解就會迅速,記憶更加牢固。由此可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一、巧設導入,使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漪老師也提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課堂的導入環節,一開課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應敲在學生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見,導入是否成功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與敗。一個巧妙、新穎、富有藝術性的導入可以在第一時間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我們要以初中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為中心,以設計出最佳導入。常用的課堂導入法有故事導入法、實驗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新舊知識聯系法、直接導入法等。
二、聯系生產生活,讓學生愛上化學
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這門學科值得學習。”可見,將化學知識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認識到物質世界因化學而變得多姿多彩,感受到化學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重要途徑。如我們都知道食用加碘鹽的重要性,可以預防碘缺乏癥,那么炒菜時等菜快出鍋時再放碘鹽,有什么科學依據?學生通過相關化學知識的學習,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碘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和碘酸鉀,碘酸鉀就是碘的主要提供者,但碘酸鉀很不穩定,在加熱或光照時很容易分解,而不利于人體碘的攝入量,故此不要過早放碘鹽。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切實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
三、教學多樣性
采取多種手段,幫助記憶化學用語。隨著化學課教學的進程,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接踵而來,學生大有招架不住之勢,稱化學為“第二外語”。因此,必須及時幫助學生解決記憶問題,改進教法。學生學習方法是否對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啟發,發展學生智力,讓學生認清事物的本質。在化學方程式配平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感到較難掌握。我們從化學方程式為什么要配平和怎樣配平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從宏觀的物質不滅定律分析到微觀的原子種類、個數、質量不發生改變這個關鍵的概念,然后再討論化學方程式中系數的意義和具體的配平方法,同時配合適當的練習,這個難點便較順利地被突破了。
四、輕松的學習氛圍
課堂氣氛應是愉悅、融洽、開放、相互支持的,使學生有一種新穎的感覺,使師生雙方精神煥發、思維活躍、靈感進發;學生能自由地表達想法,師生情感交融產生心理共振,配合默契激發雙方潛能的充分發揮。例如,課前放一首學生喜歡的歌曲緩解學習的壓力,再講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播放一段碳酸飲料的廣告,從而讓學生放松心情學習。
五、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還要增強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其環保意識。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環保成為每個人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空氣的成分、水的污染和防治、化石燃料的燃燒、化肥的施用、酸雨、溫室效應、白色污染等內容進行講授,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具體原因和危害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另外,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規范操作,學會對實驗“三廢”的正確處理并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六、復雜問題簡單化
學生遇到難的問題往往容易退縮,其實解疑時有一定的切入點藤摸瓜才能順理成章地解決疑問。比如很多學生對化學式的計算不理解,以計算化學式NH粼CO3的相對原子質量、各原子個數比、各元素的質量比及N元素的質量分數問題為例。我們可以把這個化學式當成一籃水果,不同元素代表不同的水果。現在要知道這籃水果的質量、每種水果的個數比和質量比,某種水果的質量占總質量的百分含量。這樣分析學生容易理解且能準確無誤地計算出結果。
在九年級化學總復習時,學生經常出現“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蒙”的現象,此時需要梳理知識,明確目標穿插,鞏固形成網絡。教師要幫助和引導學生把學到的化學知識系統化,實現由知識點到知識塊再到知識網的構建,避免知識在大腦中堆砌。如復習碳和碳的氧化物時可將碳的單質、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學性質進行對比并找出三者的聯系得出知識網絡圖。
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在布置化學作業的時候,可以將家庭小實驗納入作業的范疇之內。比如讓學生細致地觀察蠟燭的燃燒過程并寫下觀察記錄;使用高錳酸鉀制造純氧;購買PH 試紙測學校內土壤的PH指標等都是很不錯的學習任務,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化學講座、化學學習小組等,通過讓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八、積極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該根據學生的一次表現就否定學生,而是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潛力,在教學的過程中用積極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學習,積極鼓舞學生,通過鼓勵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寬容他們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青春期的學生,自尊心更加脆弱,性格更加叛逆,如果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抵觸心理,進而失去對化學學習的樂趣與興趣。如此,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得不償失。
九、實驗與理論結合教學
化學的學習與實驗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現在所學習的理論知識也是由相關實驗得出的結論,并且通過實驗所學到的知識更加有利于理解與記憶。學生容易對實驗產生好奇心理,而且容易被神奇的實現現象所吸引,這便是興趣產生的基礎。所以,化學教學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魅力,做到平時理論教學與實驗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驗中自主學習相關知識。
例如,筆者在講解有關溶解度這一章節時,就利用了生活中最常見的飲料作為實驗對象。實驗材料來自于生活,能足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讓學生很有興趣地進行下一步的探究。具體做法是:在講解完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后,筆者讓學生自主進行制作汽水的實驗,通過不同的溶解度指出不同口感的汽水。整個實驗過程讓學生感受到了化學的魅力,又通過貼近生活的例子讓學生興致勃勃。實驗教學不僅讓學生快速地掌握了理論知識,也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會積極地觀察思考。
綜上所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也是學生取得理想成績的重要保障。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要采取多種措施手段,多管齊下。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慢慢培養學生對初中化學的興趣,幫助他們取得學習上的成功。
(作者單位:廣西浦北縣外國語學校 5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