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良
摘要:為了更好的培養職業能力,亟需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育理念、落實教學目標,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切實的提升。文章在職業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對高職語文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職業能力;高職語文;教學策略
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培養掌握高等技術的、滿足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由此,要求高職院校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好的適應就業崗位的需求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謀求自身的長遠發展。對于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職業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已經成為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1.學生職業能力內涵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某些職業的綜合能力。職業能力分為職業基本能力和專業特殊能力。職業基本能力是指絕大多數的職業人普遍具有的基本能力,適用于多個類型的行業內的工作。專業特殊能力是專業人才從事某項專業活動,需要專門使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職業核心的競爭力是專業特殊能力。從業人員學習掌握專業特殊能力的前提必須是已經具備一定的職業基本能力。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的首要問題就是職業基本能力,這些職業基本能力包括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自學、創新、外語應用等。
2.高職語文與職業能力培養的關系
高職語文教學應將目標落腳在職業能力的培養上,這絕非偶然,而恰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時代的發展變化對人類提出的各種需要,凝聚到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就是要求高職人才培養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培養出的高職人才能夠與時俱進,憑借自身的職業能力在謀求職業時擁有最適度的流動性,在各自的崗位上盡顯其才。在這方面,語文教學的功能不可小覷,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首先,語文教學能通過課程內容的優勢,使學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語文教學可以用愛國思想、創新精神、優秀品德、行為準則方面的因素教育學生。通過學生領會文學作品中的生命感悟和人生信念,來引導學生與作品展開對話,進行心靈溝通。通過閱讀古今中外各種文體文章,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中的思想價值、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尤其是其中的有關理想、人格、氣節、胸懷等因素。而在寫作和口語表達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內心世界的豐富、健康,使得學生個體的獨特見解和情感體驗得以釋放。其次,語文教學能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運用漢語的靈活性。通過閱讀訓練,可以使學生對文章作品中的語言有良好的感覺力、理解力,領會文章作品的思想、主題、表達方式和技巧。能使學生學習、整合語文知識,增強理性思維,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通過口語訓練,學生在口語表達中態度文明、充滿自信,能夠用普通話準確、清楚、流利、文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寫作鍛煉,可以激發學生積極的寫作欲望,能寫出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并通過主動獲取材料,經過自己的構思寫成文章,做到觀點鮮明、內容充實、文體正確、語言流暢,具備常用的實用文體和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學的兩項功能互相作用、彼此促進,并統一于語文課程的教學之中,通過語文教學的安排,以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總目標上。
3.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策略
傳統的高職語文教學遵循的是學科知識本位,注重的是知識傳授。根據高職院校的辦學性質、辦學目標、辦學功能等,我們要轉變觀念,樹立職業能力本位理念,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開展教學工作。根據學生崗位需要,立足職業,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突出教學目標的應用性和實用性。
首先,高職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先進思想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養成。良好的思想和職業道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的條件之一,在多元化思想涌人高職院校之際,高職語文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對本民族傳統優秀文學作品的繼承、發展和教育,同時,教師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吸收外來民族優秀的先進思想和先進文化,從而使學生的言行舉止乃至職業道德更為符合以后職業發展的需要。例如,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其不少教材都包含文學作品,它們都是較為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是美的重要載體。高職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和學生一起對作品進行分析,讓學生對其進行繪聲繪色的朗讀以及抑揚頓挫的吟誦,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字、詞、句、文學意境等的理解,使學生深人地體會到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很快地進人角色,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同喜樂、共哀愁,從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正義感,培養學生良好的責任感,使學生自覺地養成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
其次,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借助以其豐富的語文知識作為其他學科發展的有效載體,通過語文教學不斷促使學生專業技能的不斷創新,并通過高職語文教學加大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創設全新的就業崗位源。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知識傳授上的留白,促使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同時,高職語文教學中還應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職業能力。高職語文教學應能體現出聽、說、讀、寫的職業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師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可以將其教學內容分為聽、說、讀、寫四大板塊進行強化教學。教師還可以在高職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市場需求標準的指引之下,采取針對性、訂單性和適應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確實提高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職業能力。
總之,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將來工作的工具。當前,我國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其實用性,將其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作用最大化。高職語文教學應該根據人力市場情況進行相關調整,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以及應對職場的職業能力,為其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旭艷.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齊齊哈爾職業學院學報, 2010(6);
[2]姜欣.新時期大學語文課程教育教學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 2010(17);
[3]魯春艷.論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學生從教能力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 201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