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偉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學習中一門很重要的課程,而情景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則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之中,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一種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中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了解語文文化的博大精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較好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互動;興趣;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對語文教學的質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情景教學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應用到語文的教學之中來的。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需求設置一定的情景,讓學生自主投入到角色中去,在特定的環境中體會語文知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起知識來更加得心應手。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在小學語文中運用情景教學法進行闡述。
一、明確教學目標,設置情境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必須明確教學的目的,教師要教會學生抓住詩句中所描繪出來的意境從而去閱讀古詩,體會古詩中具有的意境美。所謂古詩的意境,就是指詩人將自己內在的感情與外界景物相結合,以詩詞的形式表現出來,是景物更加鮮活和富有生命。詩詞的意境是通過詩句來表現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學生進行聯想的方式,去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時就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需求設置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充分去體會詩中的真意,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注意保證學生能夠從中學到知識,領會到作者索要表達的情感,在詩中受到熏陶。例如,在講解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這一首詩時,教師在充分體會是的意境之后,告訴學生本詩全文都運用了生動傳神的詞句,將一幅早上由白帝城出發的富有神話色彩的畫面給學生進行描繪,為學生營造一個與詩句相適應的環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一般,自己體會作者那種遇赦免歡愉而歸的感情,將自己的情感與周圍的景致相結合,看似是在寫景,實則是在借景抒情。古詩中一般都是有著朗朗上口的節奏感,這就使的古詩有了一種韻律美。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時,就可以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讓學生對詩詞進行反復閱讀,體會詩中的節奏感,最終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教師在講《暮江吟》這首詩時,全詩之中的仄平交替和充滿節奏感,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就能學到知識,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創造學生聯想,激發思維
學生學習古詩是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古詩句的形象和節奏之美。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把詩句中描繪的景象進行在想像,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繪制出一幅自己腦海中的圖畫,將語言轉變成為畫面,這對啟迪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是很有幫助的。例如,在講《詠柳》這一首詩時,詩中作者緊緊抓住春天柳樹剛剛發芽的狀態,充分運用比喻和你人的修辭手法,將新柳擬人化,賦予它生命在詩句中就將自己對柳樹的贊美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尤其是對二月的春風的描繪“似剪刀”,使畫面更加生活起來,及時歌頌柳樹,又是在歌頌春風,也提醒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贊美那些美好事物的創造者。又如在講《塞下曲》時,始終對將軍的描寫雖然不是直接描寫,但是處處都在體現著將軍的英勇與無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方面的教學時,就要充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實現情境教學。在古詩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情感需求,根據學生的表現加以指導,讓學生能夠自主將教材與自己的想像相結合,通過聯想的方式將自己想成為古詩中的主人公,體會當時情景中作者應該具有的心情,在把握全詩氛圍的前提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這一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降作者的感情帶入到自己的內心中去,既能改善學習效果,又能提高學習質量。
三、運用媒體技術,增加互動
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課本中抽象的詩句以生動的畫面和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出來,再配之以美妙的音樂,用更加直觀的方式觸動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他們的想象,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加深對詩句的理解。例如,在講解《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一些影視、音樂等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可以感知的意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提高教學效果。這期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不可缺少的,師生間加強交流與互動是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在情境教學中促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獲得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途徑。
情景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適應了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是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最終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因此,語文教師課堂上創造情景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學生的需求,還要注重對教學計劃的優化,要根據教學進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變革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最終實現教學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