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學關系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深刻影響著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時期,研究生導學關系也面臨著諸多新的問題。面對這些新的挑戰,在導師和研究生之間構建協同型導學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在明確了協同型導學關系構建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研究生協同型導學關系構建的思路。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師生關系;導學關系;協同型導學關系
研究生的培養是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而研究生培養質量高低又直接關系到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成敗。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導學關系,直接影響、決定著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因此,適應時代發展和研究生培養形勢變化,構建新型的研究生導學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協同型導學關系概述
研究生導學關系即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完成課程學習、參與課題研究、撰寫學位淪文,并在此過程中學會做學問、學會做人所形成的一種教學關系。當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傳統的導學關系在新形勢下必須進行轉型,建立起協同型導學關系也就勢在必行。
協同型導學關系的理論基礎在于協同治理理論。協同治理就是尋求有效治理結構的過程,強調各個相關主體之間的協作,以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在協同治理的治理結構下所形成的協同關系,是一種深度的協作關系。“協同型導學關系意味著導師與研究生的協作同步;意味著導師與研究生雖有學識上、能力上的差異,但在地位上、人格上是平等的;意味著導師的指導和研究生的學習同步,不存在著指導時無人學習,學習時無人指導的問題;意味著導師的引導和研究生的探索之間的協作同步,即實現目的性的引導和自主性探索有機結合?!笨梢哉f,協同型導學關系的建設其核心問題在于充分發揮導師與學生的各自優勢,整合導師與學生的利益,協調彼此間的行動,最終實現導師與學生之間的協同效應。所以,協同型導學關系是導與學二者多維深度協作關系,在此關系下,實現二者的共同努力的結果遠遠大于二者單方面努力的效果。
二、協同型導學關系建設的意義
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面臨著社會轉型、教育體制轉變和高校改革等因素沖擊,全社會對高等教育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關注度空前提高。協同型導學關系的建設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有現實的可行性和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
首先,協同型導學關系建設,是研究生培養制度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關鍵在制度,途徑在改革,手段在創新。協同型導學關系強調導師與學生之間共同協作,尋求以最佳的合作方式處理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這種新型導學關系的本質是源于師生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互補的需要,以此增強導師與學生之間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在協同合作中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和研究生導師培養能力,推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科學化水平,確保培養質量在面對研究生教育形勢深刻變化的進程中能夠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其次,協同型導學關系建設,有利于研究生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協同型導學關系有助于研究生培養目標理念的契合,也是新時期研究生培養制度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而且,建立協同型導學關系,還有利于實現導師與學生在資源和能力方面的共享,增強導師和學生在研究生教學科研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和靈活性,分擔培養過程中的成本和風險。可以說這種導學方式也更容易實現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效用,實現研究生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最后,協同型導學關系建設,有利于研究生導師和學生個人素養的提高。協同型導學關系是促使導師與學生不斷合作、不斷學習的有效形式,是促進導師與學生在學業上不斷交流、在思想上碰撞、在研究中不斷創造和實現自我超越的有效工具。協同型導學關系的建設就是這樣的一種內化行動,它能夠有效地提升研究生導師能力,使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與研究生自我提升結合起來,促進研究生導師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構建協同型導學關系的設想
(一)強化協同培養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建設協同型導學關系,首先應該從強化協同培養理念入手。具體而言,第一是要樹立導師、學生協同共進的理念。協同培養理念就是要讓導師、學生,甚至研究生培養單位都參與到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相互依托,充分協作,將各自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高水平實現研究生培養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深化對研究生本身能動性的認識,給予研究生最大限度的自主發展機會,這樣有利于充分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只有當學生做不好或者做不了的時候,導師才應提供幫助,這種幫助也不能是直接授予式的,而應該是啟發式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導師、研究生各自的優勢和能力。第二是要樹立全局協同理念??茖W研究提倡相互交流與溝通,在科學研究中只有溝通交流才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有利于科學研究的推進。過去在研究生培養中經常會出現,研究生甚至一部分研究生導師不愿意與其他導師或者其他科研團隊合作開展科學研究,更有甚者可能同一導師培養的學生之間也很少有溝通交流,這樣不利于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養。樹立全局協同理念,就是要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克服個人本位的理念,讓導師與研究生都充分了解個人本位理念不利于研究生能力的培養。同時,讓導師與研究生充分認識全局協同的重要意義,并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內生為一種自覺行為,這樣有利于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開展。
(二)優化協同培養目標
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指導研究生培養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它影響著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因此,在研究生培養目標規劃上也應該形成協同局面。
首先,要優化研究生導師目標和學生目標的協同。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其質量經常會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部分研究生導師由于自身科研、教學的壓力,導致不愿意投入過多時間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上,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培養質量;另一方面,是由學生在入學后對學習和科研方面的精力投入不足造成的。兩者之間,實際體現了導師與學生各自利益的違和。由此可見,優化協同培養目標,關鍵在于整合導師與學生之間不同的利益訴求。具體而言應該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應該整合研究生導師在科研、教學、研究生培養中的利益,最終形成關于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目標規劃,促使研究生導師將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研究生培養工作中;第二,整合學生在研究生培養中的利益,在這方面主要是應該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相關政策法規,約束學生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功利性”行為,使研究生的自身素質達到目標,符合研究生培養設計目標。
其次,從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過程來看,應該在不同時間階段建立符合不同時代發展要求的目標規劃協同體系。比如,研究生教育剛恢復時的主要目標是從無到有,積累研究生教育建設經驗,之后逐漸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精英型人才。隨著時代不斷前行,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處于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研究生培養目標也應該滿足當前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端人才的要求。而且,不同時期的研究生培養目標也應該協同起來,前后連續,保持一定的連貫性。
(三)完善協同培養機制
研究生培養機制是協同型導學關系實現的最重要保障。完善研究生協同培養機制,首先應該完善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領導機制。兩級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要制訂相關的培養制度管理政策,為協同型導學關系建設提供政策依據。培養單位要根據相關政策,建立和健全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協同管理機制,各有關部門明確責權,相互配合,保證協同型導學關系建設能夠順利實現。
完善研究生協同培養機制,其次應該完善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評價機制。合理的評價機制將為研究生協同型導學關系建設的執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評價機制的完善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即評價主體應該是多元的,應該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生導師、學生、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和用人單位等;評價內容應該是全面的,要能夠完全涵蓋研究生培養目標;評價方法是多樣的,既要包括定量分析也應該包括定性分析。
完善研究生協同培養機制,第三應該完善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獎懲機制。獎懲機制的重點在于激勵研究生導師和學生能夠按照設定的目標前進以及增強培養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完善研究生協同培養機制,第四應該完善研究生培養工作的保障機制。通過加大經費投入和改善相關物質條件,降低研究生導師的經濟、生活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生活水平,為研究生協同型導師關系的構建提供物質保障。
參考文獻:
[1]林偉連,吳克象.研究生教育中師生關系建設要突出“導學關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5):26.
[2]張博. 試論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協同型導學關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