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靜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實驗中學)
摘 要:英文寫作一直是語言學習者較難掌握的技能,也是英語教學中教師面臨的重點和難點。針對寫作教學的困境,以議論文寫作為例,結合“過程寫作教學”理論,設計了符合寫作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認識過程寫作法—寫前準備(素材收集、“頭腦風暴”和小組討論進行素材整理和再創造)—初稿撰寫—同伴互評—二次修改—教師評閱—定稿。對英語寫作教學課堂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過程寫作;初中英語;高效教學
教育部于2011年頒布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正式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議論文具有嚴謹的邏輯關系及自然連貫的語篇銜接,是課程標準重點考查的寫作文體。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議論文寫作是教師與學生的“心病”。這與傳統的“結果寫作教學法”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寫作熱情密不可分。結果教學法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刺激學生反應的過程,英語教學應關注的是寫作的最終結果,即學習者的作品詞匯、語法是否正確、內容及主題是否與任務要求一致的一種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理論近年來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認可與推崇。基于上述教學理論的“過程寫作法”可能是解決當前寫作教學難題的有效途徑。“過程寫作法”是指以交際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等為基礎,寫作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寫作過程和寫作能力培養上,認為學習者的寫作是一種復雜的、循環式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造過程和社會交互過程,視寫作活動為社會交際活動,注重寫作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互相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體驗用英語思考問題、表達問題;教師轉變了自身的角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扮演組織者、指導者和協
調者。
鑒于國內對“過程寫作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論和高級寫作課堂的研究,其在初中階段的實證研究少之又少,本研究根據教學實踐設計了符合寫作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過程寫作法。
一、過程教學法實驗設計
White和Amdt(1991)以及Soew(2002)提出了寫前準備(planning),寫初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反饋(responding),評估(evaluating),校訂(editing)及寫作后活動(post-writing)幾個步驟的寫作模式。本次過程寫作教學法基于上述的寫作模式,進一步具象為:認識過程寫作法、素材收集方法、“頭腦風暴”與小組討論、初稿撰寫、同伴互評、二次修改、教師評閱、定稿。
二、過程寫作教學法過程分析
1.寫作前準備:素材的收集、頭腦風暴與小組討論
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得他們寫出來的文
章更加真實,應使學生為了真正的寫作而寫,把學生的寫作與學生的需要聯系起來。筆者以“Go for it!”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議論文寫作教學為例(見表),提出寫作前的寫作素材收集任務。通過寫前任務的要求,學生不僅可以獲取寫作素材,還可以通過這個過程,讓寫作身臨其境。
在寫作課堂上,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寫作素材,在寫前要幫助他們整理素材。樹枝分叉法是筆者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組織的小組討論的常用教學方法。如下圖所示,以“cars”為中心詞為例,就“general introduction”“advantages”“disadvantages”和
“personal opinions”四個詞展開輻射,進行聯想,并在學生聯想討論的過程中不斷給學生提示,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列出相關的詞、短語以及句型。學生通過討論把與話題相關的信息用英語寫下來,與此同時,他們還將一些有用的句型進行了總結,為寫作打下了基礎。當學生在進行小組內討論完成此圖時,他們其實已經對相關的詞、短語和句型進行了口頭練習,這也是對語言知識點的再鞏固。在小組合作下,成員可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2.初稿撰寫
學生明確了所寫議論文的類型,并用對寫作素材進行了整
理后,便可以進行議論文的寫作。在撰寫初稿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停下來去檢查學生的拼寫錯誤,不要考慮語法,而應該鼓勵學生充實文章內容,做到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有力。同時,為了讓學生更明確議論文的框架結構,可隨堂介紹常用的議論文
框架結構。
3.同伴互評
在初稿完成后,進入同伴互評。為了讓互評更有效,應把學生按照平時的寫作水平分組,每組均有各個寫作層次的組員,保證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在組內成員對作文進行互評時,除對語法等錯誤給予修改外,還應著重從文章的內容和語言表現力上
考慮。教師在此過程中應關注所有學生的參與度,對于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困惑以及怠慢及時予以幫助、提醒。同時,在同伴評價過程中,還需要提醒學生要公平公正,積極對待。
4.第二稿撰寫
在同伴互評后,要求學生認真閱讀相關的建議,必要時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對這些建議的取舍,并對自己的作文認真修改,完成第二稿。在進行第二稿寫作時,學生用全新的視角去寫,不僅要訂正語言知識的錯誤,還要對作文的結構和內容進行修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在班級進行巡視,對學生在第二稿寫作中的問題及時解答,同時關注是否有全班普遍的問題存在,如果有,可以進行全班性的講解。
5.教師評閱與定稿
在學生完成第二稿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閱。評閱過后,可選出兩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進行講評。一篇習作是無論篇章結構、文章內容還是語言表達都比較出色的優秀習作,讓全班學生進行學習,并在展示的過程中,讓學生發掘該篇作文的亮點。另一篇為稍微欠缺的作品,學生通過讀這篇作品,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以及提出改進建議。經教師評閱后,學生需要再次認真完成作文。在定稿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很多細節,比如單詞拼寫、標點符號的使用等。
三、結論與反思
過程教學法能顯著提高學生對議論文寫作的興趣與寫作能力,對激發學生合作交流與創造能力等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應處理好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寫作課堂。教師是寫作各個環節活動的組織者,但不是課堂的壟斷者。只有當學生完全融入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被調動。
其次,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巧妙,寫作任務應兼顧實用、趣味及難度,以此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
再者,加強小組合作的監控,提高寫作課堂效率。對于自制力不強的學生,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寫作上,提高寫作課堂的效率。
最后,加大議論文閱讀與寫作訓練的頻率及論文寫作時間的安排。多閱讀,增加學生詞匯量,幫助學生積累句型,積累一些好的寫作素材。多練習,學生才不會懼怕議論文寫作,遇到議論文寫作才有所想,有所寫。過程寫作法以課堂為主,但要提前布置任務。寫作任務的時間在教學初期應足夠充裕,在教學的后期逐步縮短。
參考文獻:
[1]于飛,張慧芬.寫作教學中的“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內容教學法”淺析[J].外語界,1996(3):38-40.
[2]賈愛武.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進:從成稿寫作法到過程寫作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5):75-78.
[3]曹瑜.“過程寫作法”較之“結果寫作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