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垂當
(廣西百色靖西市第四中學)
摘 要:為了適應初中新課程的改革,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教師必須運用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策略。教師要對教育有深層次理解,活躍于課堂的生命活力,去反思教學的態度,來提高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有效教學;教學思想
面對“三新”: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標,教師必須擁有新的觀念、研究新的教學方式、促進新的學習方法。如何有效提高教學的新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教育思想是教育所擁有的生命和靈魂。教師必須去了解掌握,然后理解新的教學體系中所包含的思想,這樣才能靈活運用,改變塑造出自己獨立的教育思想方式,從而對舊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提高對新課程實踐的駕馭能力,來構建符合新課程要求的高效課堂。
一、現在教育方式下存在的問題
1.教條化
在課堂上,完全把教材當作圣旨一般,什么都按書上的按部就班,把教案當作真理。課堂上少了交流,就只有老師講課,學生聽課,課堂異常枯燥。在新課程教育體系下所提倡的是一種互動、交流、探索研究性的學習方式,著重的是學習之中的過程,讓學生自我摸索加以引導。大多數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都比較差,利用學生愛玩、探索的天性,可以很有效地讓學生自己就學習起來,讓他們自己占據學習主體地位。
2.模式化
課堂教學結構并沒有固定的課型,清一色地用一種傳統刻板的方式去表達只會適得其反。我們要打破在時間和空間上統治課堂的局勢,讓學生自主學習。一要保持寬容的心態;二要講究時空的提供方式;三要合理運用教學空間,讓學生對包括思考、操作、練習、討論等多種方式的學習。模式化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容易僵化刻板,不思進取。
3.單一化
突出表現在教學目標上:對知識和能力“情有獨鐘”,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沒有足夠重視。要鼓勵思維不跟老師走,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鼓勵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產生對思維的碰撞,在探究中慢慢培養良好的習慣,形成學習思維。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提問、插嘴都是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可以釋放學生的學習思維智慧。
4.靜態化
教學過程要從被動接受改為自主體驗。課堂教學要把學生引到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滿足學生的心理好奇需求以問題方式引導,讓學生去體驗。與其給學生講十遍,不如教學生切實理解地自主摸索一遍。
二、全面理解課堂的含義
課堂是師生交往的平臺,不只是老師的舞臺。教學是一種交流過程,只有在有效交流溝通的情況下,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識。課堂是探究知識的地方。“傳道、授業、解惑”,對今天來說,不再合時宜。
現在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養成不斷去追求知識的習慣,養成終身必備的習慣。課堂是智慧展現的媒介。要去改變千篇一律的學習模式,要根據課堂情形來靈活改變,調整教學的方式。
比如,養鴨場的王大爺想用一段長20 m的鐵絲網圍成一個
鴨圈,請你幫王大爺設計一下,圍成什么樣的形狀時,鴨圈的面積最大?然后讓每個學生去觀察(每種圍法的結果)、探索(每種圍法鴨圈面積的大小)、整理結論(里面的規律)、得到結果的過程和這樣的原因及規律。通過學習交流理解、自主摸索的相互作用,讓學生能更熟練地應用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了解到數學和生活其實有著密切聯系,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師對教學方式的反思
在課堂上的問答,表面上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鉆進我們所設好的圈子里,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學習。不要把交流變為造作,就是問題不管有沒有被討論的價值,也不管是否真正在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只要老師一說討論就開始,當學生正處于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合作探究的時候,老師又叫停止,而不應該使整個小組交流變成一個造作的形式而已。
比如,初中三年級的同學排了5隊去游玩,每隊同學一樣多,小明前面有2人,后面有3人,初中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教學就是應該充滿新鮮活力,以快樂自主的方式來營造以人為本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去用思維理解知識、用經驗豐富知識、用評判的方式去看待知識,盡信書不如無書,來實現“課堂教學涌動的新鮮
活力”。
這些提到的問題都是在新課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必須以反思的態度配合去解決問題,對容易忽視的問題用心去審讀,對那些不太在意的事情用心去發現,不斷琢磨那些看起來習以為常的常規想法,改變固有的思維,逐漸改變那些貌似合理的做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形成,符合現今最好的教學模式體系。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杜沼訊.淺談初中學數學有效性課堂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
[3]龔慶云.猜想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6(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