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山東省日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學)
摘 要:初中數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是學生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通過具有趣味性、靈活性的數學貫穿實踐課,使學生看到數學學科的本質,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及意義,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綜合實踐課;方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實踐與綜合應用”的相關研究,這一內容的設置,建立了生活實踐和數學課堂學習之間的聯系,改變了學生缺乏實踐的現狀,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學以致用。本文就初中數學與綜合實踐的整合談談筆者的幾點拙見,望拋磚引玉。
一、數學綜合實踐課的特點和重要性
1.數學綜合實踐課的特點
(1)自主性。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啟發學生去領悟感受,通過學生自主的實踐探究、解決問題獲得經驗。
(2)趣味性。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模式,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充分張揚個性,在充滿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實踐性。實踐性是數學學科的重要特點,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數學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點也都源于實際生活,這也就非常適合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進行實踐教學。
(4)靈活性。實踐活動內容范圍廣、靈活性大,學生只要具有一定的數學基礎都能夠很好地進行實踐學習。
2.數學綜合實踐的重要性
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都比較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數學分數很高,但是實踐能力差,不能夠運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
求。針對這種情況,數學綜合實踐課應運而生,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綜合實踐課使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思考探究,并能夠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形成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
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綜合實踐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新課改提出來的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是開展數學綜合實踐課程的重要教學方法。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更能夠創設一個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不斷地學習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意對各小組的分組。首先,在分組時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將學習興趣相同、學習能力互補的學生分為一組,并遵循以優帶差的教學原則。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內職務的推選,由小組成員選出小組組長、發言員、記錄員等,讓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其次,教師要根據各小組的學習興趣、方向,為各小組制定符合小組興趣的實踐學習任務,讓各小組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來,在充滿興趣的學習環境中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如小組對統計、概率方面的學習比較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安排小組統計校園中的樹木品種;統計一個小時內出入校園的人數;計
算出如果任意選一棵樹,那么樹木是楊樹的概率是多少。小組喜歡學習幾何代數類的知識,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測量校園操場上旗桿的高度,測量河流的寬度等。
三、為學生布置具有實踐性的課后學習任務
課后習題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同時課后習題練習是教師重要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在數學學科中,課后習題是教師最得力的教學手段,通過設置高效的課后習題能有效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鞏固學生課堂學習的成果。但是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為了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設置課后練習題的過程中往往采用“題海戰術”,認為學生做得多了自然也就收獲多了,其實這種觀念是嚴重錯誤的。教師在設置課后練習題時,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置練習題。如近幾年的數學習題考查中,利率、稅率、營業額等生活化的名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數學習題之中,成為很多學生的學習難點。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乏社會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設置習題時,要側重實踐性的課后練習。如商店中分別有功率100W和40W的燈泡,兩個燈泡的價格分別為2元和32元。已知電的價格是每度0.5元,求這兩種燈使用超過多長時間時,
購買的100W的燈才最合算?通過這種具有實踐性的習題,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衡思蘭.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J].新課程(上),2016(8).
[2]姚桂民.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中學講計劃的實施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6(3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