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鍵
(四川省自貢市蜀光中學)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學生閱讀、寫作等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必不可缺的部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語文教學的關鍵步驟。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策略
閱讀作為語文的重要的基本技能,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點部分,構建高效的課堂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打造高效的課堂閱讀成為教育界極為關注的話題。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1.高能低效
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深入貫徹”以教師為主、學生聽為輔的“灌輸式”模式教學,片面追求教學目標和教學結果,不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題海戰術,占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學習閱讀,致使語文課堂枯燥乏味,使學生產生懈怠感和無力感,致使學生學習閱讀積極性不高。教學閱讀形式單一,由教師制定閱讀材料學生閱讀,這大大限制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自主選擇性,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導致課堂閱讀效率難以提高。
2.忽視閱讀本身含義
閱讀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感受、欣賞、評價作品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家長過分地重視學生閱讀技能的發展,希冀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而忽視了閱讀本身的含義,致使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不高。學生機械地重復著教師所傳授的閱讀技能,無法真正理解、思考、欣賞閱讀材料中的文學色彩的美,忽視了文章的文學思想價值。
二、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意義
閱讀本身就是體驗美的過程,是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有效方式。它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長學生的語文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語文知識重在積累,閱讀也是如此。學生經過不斷地閱讀,有助于學生深入地了解語文知識,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有效地體味閱讀文本的思想精華,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加大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從而為今后的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寫作能力。
三、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1.創設開放式的閱讀課堂教學氛圍
閱讀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閱讀文本三者之間的情感交流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品味閱讀能力、賞析閱讀能力和感悟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和文本作者產生情感交流,對學生探索作品底蘊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開放式的閱讀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廣泛涉獵閱讀材料,緩解學生精神緊張感,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運轉,啟發學生的思想,從而獲得情感體驗。比如,在《口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引進多媒體,播放有關口技的視頻或者聲音片段,使學生能切身感受到傳統口技的魅力,體味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
深,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文章用語言描述了如此惟妙惟肖的口技表演,讓學生逐漸體悟到語言的魅力所在。
2.拓展閱讀教學
閱讀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能力和實際的接受能力,結合語文文本知識,拓展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加快對文本知識的理解,既豐富學生想象力,加深學生對作品理解能力,又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教師可介紹一些有關魯迅先生的其他文章給學生,如《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等等,幫學生建立讀魯迅先生文章的自信心,推翻學生心中所想“魯迅先生所有文章都是艱澀乏味”的說法,為學生提供更多與魯迅先生進行“對話交流”的機會,使學生逐漸領悟魯迅先生的精神以及先生的良苦
用心。
3.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
有效的閱讀不僅要求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情感交流,還要求學生加強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有助于學生取長補短,培養學生間的良性競爭精神,使學生容易理解、掌握閱讀技能,實現互助促進式合作學習,有助于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比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教師利用課堂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自主確定閱讀方式,在討論交流后推選一名代表進行閱讀情況匯報,促進學生學習閱讀的積極性,形成課堂良好的合作互助學習氛圍。
總之,語文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實踐,運用創新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技能,有廣泛涉獵閱讀作品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在高效的閱讀中領略文學的魅力和精髓,自動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參考文獻:
[1]余緒富.激活資源·品讀感悟·高效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淺談[J].成功(教育),2012(6).
[2]馬麗娟.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指導策略研究:以克拉瑪依中學語文教學為例[J].克拉瑪依學刊,2015(1):16-20.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