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英
(浙江省杭州西子實驗學校)
摘 要:面對新課改提出的高考考試原則和錄取原則,學生的高考錄取原則也會有較大的調整,作為高考考試科目之一的生物,學習成果好壞與否對于高考成績會有較大的影響。高中生學好生物,不僅是作為平日學習任務之一,更是為高考取得較高的分數做準備。教師應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根據新課改對生物教學中提出的要求進行系統的分析及改善,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把握生物內容的重難點,從而能夠從容面對考試,提升高考成績。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新課改提出后,各高中、各科老師都對教學做出了一系列的調整。生物作為高中學考、高考選考、高考的考試內容之一,對學生的考試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生物教師也根據新課改的指導意見在教學方式、教學目標等內容里做出相應的調整,進行一系列的授課實驗,找到更適合學生的授課方式。在以往的課堂中,教師通常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對生物知識一味地灌輸,沒有注重學生的理解程度及認知程度。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使學生對于晦澀難懂的生物知識進行良好的學習,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成績下滑。教師對生物教學的研究,得出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帶動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自主、活潑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改善以往苦澀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改影響下提升生物教學成果,幫助學生在高中學考、高考選考、高考三大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一、高中生物所具備的學科性特點
1.問題探討性
高中生物內容學科知識除了基本的定義知識外,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則是對一個又一個具體問題的分析解決。高中生物知識的教學重在探討問題,通過分析、驗證,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新課改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原學生是課堂主人的身份。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研究,教師從中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組織課堂氣余,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學生形成善于進行問題研究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在以后的做題過程中,形成變通的思維方式,舉一反三式地找出問題的答案。
2.自主探究性
生物知識屬于理科知識體系,在內容上區別于文科知識體系。文科內容注重知識內容的記憶,理科知識注重對于問題的研究性,找出問題后,針對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探究,從而得出問題的準確答案。生物教師在問題研究中,將問題的探究過程交給學生去完成,教師則側重對學生探究問題的指導,保證學生始終在探究問題的正軌上。對于生物內容的探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在面臨問題時,主動搜集有效信息進行問題的分析,形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學習方式。
3.合作實驗性
在生物學科學習時,避免不了對于生物內容的實驗過程,尤其是高中生物,不再是初中生物基本的學科知識,重在對問題本質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帶動學生以實驗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實際研究,將解決問題的方式由靜態轉變為動態,還原問題解決的畫面過程。在實驗性學習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組內形成團結向上解決問題的有效學習方式。
二、生物教學的三種教學方式
1.發現法
發現法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索和求知精神,鍛煉學生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發現法帶動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環境中。在授課前,教師可以利用所講的生物知識設置具體的生物教學情境,達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完成良好的課堂預期效果。這樣的課堂講授方法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自主地進行生物學科的學習,對學習上的問題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
精神。
2.講授法
講授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以陳述的方式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講述,將內容知識轉變成學生易懂的教學語言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課堂內容有著充分的掌握與了解。但是在講授法過程中,平淡的教學語言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不能預期完成。生物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生物課本中的重點、難點形成有趣的教學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主動的心態去接受生物知識的學習。講授法可以使學生對于生物教學中的定義等知識內容形成良好的記憶。
3.自學法
自學法在高中教學中也很常見,一般是在老師進行系統的教學指導后,留給學生一定的自學內容,讓學生自主或者結成小組進行問題的研究、探討,讓學生在問題分析中增加問題的深刻記憶,幫助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形成有效的記憶。生物教師可以把易懂或具有探討性的問題交給學生自學完成,從而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加深印象,有利于日后生物知識的系統復習。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提升生物教學策略的具體方法
1.確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
在進行教學目標設置前,教師應掌握整體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高中生物學科內容是對初中生物進一步的提升,在內容上難度加大,教師在進行授課前,應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有意識地將學科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劃分,通過不同的授課方式,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注意內容的停頓,學生的學習狀態等內容,為接下來的學習進程做好鋪墊。
2.營造自主活潑的學習氛圍
學生進行良好學習建立在有效的課堂環境上,營造自主的課堂環境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主動進行生物內容的探究。生物學科內容不僅含有系統的理論知識,科學性知識也很強,對于學生系統的研究有著較高的要求。生物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共性特征進行課程內容的提前準備,在上課過程中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生物課程內容盡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在最基本的學習狀態上進行基礎知識的掌握。
3.構建嚴謹科學的教學結構
教師在進行生物授課內容前,要建構嚴謹科學的教學結構,對于生物知識內容有明確清晰的知識結構,對于授課內容和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嚴密周詳的設計,讓學生在嚴謹的環境下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進行有效的學習。同時,教師在構建嚴謹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課程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際的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有效的評價,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成績,可以讓學生進行互評的評價方式,形成互相學習的氛圍,形成向上精神品質。
高中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高中學生已經形成基本的學習方式,對于知識體系的認知也有了系統的發現,而教師需要做好引導、組織工作。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不同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合作、實驗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高中生物教學也應面對高考改革進行有效的改善,根據不同的考試方式進行具體的分析。萬變不離其宗,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歸根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生物學科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寧世才.論新課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
[2]陳亮福.新課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品牌,2014.
[3]滕喜全.論新課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策略[J].才智,20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