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摘 要 高中微寫作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環節中被忽視的一環,如何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微寫作水平,是長期困擾中學作文教學的問題。本文從素材積累、學生主體性和切入點的選擇三個方面對微寫作教學進行探究,并結合具體例子進行說明,以期改善微寫作教學原地踏步的現狀。
關鍵詞 新媒體 素材 情感 切入點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自2014年北京高考卷引入微寫作這一題型之后,多個省份紛紛對其進行效仿,也在語文高考題目中引入微寫作這一概念。它常以社會熱點現象或者具有爭議的話題為引子,要求考生針對所給材料,用簡短精辟的語言陳述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微寫作是新媒體時代的產物,它的顯著特點就在于內容簡短,題材廣泛、豐富、自由。微寫作的題材,可以是最近發生的熱點事件,也可以是真情實感的抒發,另外,它的形式也比較靈活。對于寫作時間,一般要求在15分鐘以內完成。因此,微寫作看似簡單,實則對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臨場發揮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寫作反映了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微信、微博、短信等簡易便捷的溝通方式就是微寫作的表現形式,而將微寫作引入高考作文,則體現了高考題目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精神。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微寫作教學在目前語文教學中還是被大多數人忽視的一片區域。就學生而言,顯著的問題表現在缺乏寫作興趣,作文缺乏真情實感,語言空洞無物,思維層次混亂這幾點;就老師而言,存在作文教學脫離實際,并沒有設計出系統性和針對性強的微寫作教學案例,因此,微寫作教學呈現出一片“春風不度玉門關”的黯淡景象。要解決微寫作脫離生活、脫軌時代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利用網絡等新媒體,多樣積累寫作素材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身處校園的學生,不可能完全隔離在網絡之外,手機、電腦等新媒體工具,更是在潛移默化改變著人們的交流模式。面對如潮水一般涌來的信息群,教師要引導學生甄別糟粕和精華,篩選出那些既能引起學生注意,又具有正面引導意義的素材,從而為微寫作教學的情境提供寫作資源。如一道微寫作題目將屠呦呦的清貧和黃曉明的奢華婚禮放在一進行比較,要求學生針對這兩個人物進行寫作。如果學生平時不從媒體上了解這兩個人的身份以及生活方式等,那對這道題目就會無從下手。要學會利用各種途徑, 不斷挖掘各種資源,將這些資源為我所用,形成寫作的第一手資料,例如,可以通過收集整理優秀微文,對優秀的寫作技巧進行借鑒,另外,老師可以建立一個班級的微博、微信和群空間,引導學生利用新媒體獲取寫作素材。
2以學生為主體,喚醒真情實感
清代詩人黃遵憲曾經有這樣一句著名的詩“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這充分說明了先賢對于寫作中真情實感的重視?!拔懽鞯哪康氖菫榱吮磉_生命?!蔽⒆魑囊彩巧畹漠a物,它真實地反映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更加拒絕假大空的套話。真實性一直都是寫作中強調的一大原則,但是為何學生一遇見作文總是瞎編亂造,無話可說?難道我們的生活真的就沒有什么可以寫的嗎?事實上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我們缺乏一雙去發現美的眼睛。而這些生活中的美應該依靠學生的眼睛去發現。老師和學生的人生閱歷大不相同,不應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老師應該學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認同,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如以“有故事的手”為主題的微寫作訓練,要求寫出這雙手的“故事”,老師在進行寫作指導時,應當從學生的人生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的真實存在的“手”,而不是憑空捏造的“手”。農民的手、知識分子的手、商人的手,都是不盡相同的,每雙手的背后都有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這就要求學生在認識到手的特征之后,再表達自己對于這雙手寄予的特殊情感。
3小處切入,見微知著
翻閱歷年高考真題,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微寫作中體現出來的觀點都是極為相似的,少有出彩的答案,這無不令人感到惋惜。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的經歷和觀點都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為了在考試中迎合考官的閱卷取向,大部分都沒有膽量去劍走偏鋒,而是選擇了中規中矩地寫作,這樣不僅無法體現出學生閃光的個性,也與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標精神背道而馳。微寫作篇幅短小,字數有限,選擇一個恰到好處的切入點尤其重要。每一個作文題目都有多種立意方式,也有多種切入方式,要學會在這多種中選擇一個最佳切入點,既可以立足全局,高瞻遠矚,也可以從局部入手,既可以進行逆向思維,也可以從反面論證。只要層次分明、邏輯清晰、觀點明確就能夠得到閱卷老師的肯定。所以,學生需要打磨的是自己的審題立意能力,而不是揣摩和迎合閱卷者的喜好。
如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主要勾勒了一位人力車夫的形象,他雖然是身處動蕩的社會,但是并未喪失做人的根本準則,他依然保持著樂于助人,積極向上的可貴品質。魯迅先生以不起眼的人力車夫為描寫對象,卻謳歌了人性的真善美,車夫的形象在魯迅的筆下瞬間變得高大,令人肅然起敬。這就是從小處切入的典范,十分值得學習。
微寫作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是生活賦予其鮮活的生命力,學生在進行微寫作訓練時,一定要時時把握住“聯系實際”這一大前提,運用各種媒介,充分調動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去發現美,善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從而使學生享受寫作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王立華.微寫作成為課堂主業:建構依據與實踐路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5).
[2] 郭素青.“微寫作”教學實踐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B).
[3] 許道軍,葛紅兵.創意寫作:基礎理論與訓練[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