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啟躍++余英+
摘要:隨著社會和企業對于人才的需要,我國高校越來越重視對于實用性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國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對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進行分析,發現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措施。
關鍵詞:財經類專業 創新創業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07-02
在建設創新型社會背景下,企業對于具有創新意識人才的需求增大。但目前高校對于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建設基礎薄弱,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財經學專業課程內容不相關。因此,高校財經類專業利用自身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進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勢在必得。當今社會發展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如何進行有效的改革?如何把財經類專業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企業需要的人才?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高校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近幾年,學校根據教育局相關政策,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注重專業學習和現實工作相結合,重視財經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對財經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高校積極吸收國內外優秀的教學模式和專業的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財經類專業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結合地區特色優勢,學校與企業簽訂相關實習條例,對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培養計劃。在學習理論知識基礎上,鼓勵學生進入企業學習。財經類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成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適用性人才,這是各大高校教學上所共同追求的。[1]
(二)人才培養模式不成熟。
雖然各大高校紛紛借鑒優秀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經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首先,社會環境背景下不利于“工學結合”人才模式的培養,工學結合模式缺少政府的支持和指導,甚至缺少企業的參與支撐。第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體制機制上存在缺陷,體制機制上缺少管理機制,無法保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進行和具體落實,缺少具體的推行組織和管理機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只是紙上談兵。第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實施改革力度不強,培養模式的培養計劃、主要教學課程、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管理機構等均不夠成熟。第四,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模式不能適應企業對于創新能力的需要。第五,“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探索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專業之間的差異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所有專業培養中并不都適應。
二、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過于復雜
財經類專業包括電子商務、金融、管理、商貿、會計等專業,它涵蓋的范圍較廣,有服務業、管理層、技術性應用人才。財經類專業不同專業之間面對的社會工作崗位不同,面對的工作環境不同、人群不同。不同專業的人才工作性質與工作模式都不同,工作適應程度由人才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來決定,比如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業能力、抗壓能力等。因此,財經類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不應僅從實踐能力入手,更應該以綜合素質能力為主。現有的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僅僅針對財經類專業人才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對其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等,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更是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直接導致整個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教學內容的偏差。
(二)培養體系的復雜性
高校對于財經類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必須將學生專業知識、綜合素質能力等作為培養目的,這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另外,財經類專業各個專業之間的差異性是顯而易見的,各個專業之間具有很難跨越的障礙。財經類專業更需要訓練職場適應能力和技能技術能力,必須加強財經類專業實訓環境的建設。財經類專業學生必須具備勇于創新的精神,在工作中善于觀察、總結分析并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方案。在財經類專業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現實中,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還不完全成熟。財經類專業應該依靠當地區域經濟的優勢,建立新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2]
(三)培養過程的多變性
財經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應加強學生對工作崗位職責和企業業務流程的熟悉程度,注重財經類專業課程結構的構建。人才培養模式中,專業課程內容應該與企業標準相結合。但財經類專業對應的企業背景不相一致,相關企業對職業資格證書認可程度存在較大差異。教學環境上,高校安排財經類專業實習,實習的地點相對來說過于集中,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較少,為學生的實踐學習增加了阻礙。教學改革上,財經類專業工作崗位專業化程度不強,這為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帶來了許多變量因素,增加了財經類專業教學的難度和阻礙了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三、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
(一)創新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應該堅持以滿足社會企業對于人才需求為主旨,明確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相對應的工作崗位明確相關工作職責。高校跟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與企業共同制定和完善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要保證核心工作職能的培養,根據財經類專業不同專業的差異,制定不同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不同行業背景和工作職能的需要安排適合的人才。靈活運用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差異化當中形成鮮明而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財經類專業之間根據自身的人才培養特色和理念制訂出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計劃,增加創新創業人才社會適用性能力的培養。[3]
(二)開發工學結合課程教學項目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高校對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本質特征的體現,是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最主要的途徑。開發工學結合課程教學,結合財經類專業服務、管理、會計等專業特征,完善工學結合教學課程內容,引導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開發工學結合課程教學項目有利于學生對財經類專業職業前景形成良好的認知,有利于高校實現創新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在開發工學結合課程教學項目中,應該結合專業之間的差異性以及企業工作崗位之間職責不同等特點,進行崗位職責分析,認識到實踐性在財經類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高校可以先理論教育后實踐培訓,可以在校園內設立虛擬崗位實習等作為課程教學項目。在開發工學結合課程教學項目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相互協作。不僅要提升學生對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更需要加強教師的實踐工作能力,不斷在實踐工作中積累經驗,并把它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當中。
(三)實施跨專業的綜合實訓教學改革
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在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作用。財經類專業學生是形成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參與者。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綜合能力提高是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財經類專業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實習。學生也可以進行跨專業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必須有專業的教師進行輔導,實現一個學生一個工作崗位的工作制度。在實習過程中根據學生需要可以輪崗,加強財經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有效地解決實習期間崗位聚集等問題,讓學生學習到課堂中所沒有的知識。
(四)構建以創新創業教育為特色的素質教育體系
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高校應該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培養,使學生適應社會生活與職場環境。培養學生職場崗位遷徙能力。把創新創業教育思想融入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當中。創新創業教育中,堅持以學生為主要培養對象,實現多個階段的學習,在多個課堂中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把高校和企業聯系在一起,不僅對學生進行專業素質教育,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構建以創新創業教育為特色的素質教育體系,是把校園文化與創新創業教育文化、專業文化相結合。[4]
四、結語
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探索,提升了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和實踐創造能力。創新創業人才模式的改革,體現了高校對于專業教學的革新,凸顯了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對于高校教學模式的影響。近年來,高校對于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實踐探索,彌補了原有的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積極開發工學結合課程教學項目,實施跨專業的綜合實訓教學改革,構建以創新創業教育為特色的素質教育體系,并將先進的經驗推廣到全國各地各大高校。
參考文獻:
[1]林立洪,段軍山,劉英.構建財經類院校CFA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廣東商學院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3(2):70-74.
[2]張紅,梁小婉.財經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路徑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6):96-98.
[3]戴貴芬.創建經濟管理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以集美大學財經學院為例[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419-422.
[4]張奮勤,高潔,熊桉.教學型財經類高校經濟學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以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4):147-149+187.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