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南
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江蘇南京 210000
摘 要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日益激烈,微信公眾號也成為輿論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塊陣地。文章以涉軍微信公眾號“三劍客”“軍報記者”為例,對涉軍微信公眾號在增強軍校學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試圖針對當前涉軍微信公眾號的不足之處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 涉軍微信公眾號;軍校學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0-0041-0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必須研究把握信息網絡時代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是站在時代的高度對政治工作創新提出的要求。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全媒體時代,不少涉軍媒體,特別是微信公眾號異軍突起。此類公眾號緊跟軍隊最新動態,及時發布相關政策法規解讀文章,回應官兵關切,同時承擔起官兵線上思想政治教員的責任。本文通過分析涉軍微信公眾號的特點利弊來進一步探究對此如何進行有效利用。
1 涉軍微信公眾號助力思想政治教育
涉軍微信公眾號作為新媒體的一員,能夠分析受眾的情況,合理、科學、有效地進行分眾傳播,樹立“用戶為王”觀念。首先,大多涉軍微信公眾號通過分析軍校學員的日常作息時間,將推送文章的時間安排在軍校學員的休息時間,從而使得文章的傳播效率大大提高。以微信公眾號“三劍客”和“軍報記者”為例,在早上5點至7點,中午12點至13點,下午17點至19點和晚間22點至24點是一天內推送文章的高峰時段。因此,當學員打開微信時,公眾號往往會排在靠前位置,學員通常能第一時間閱讀推送文章,有效規避推送文章被其他公眾號覆蓋。其次,涉軍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文章除了“文字+圖片”的形式外,還進一步融合語音、視頻等各種形式的復合傳播,最具代表性的微信公眾號有“三劍客”推出的欄目“小方電臺”。“小方電臺”每期推出的內容接地氣,貼近官兵心聲,如“春節前,還能談談軍人優先么”“軍爸軍媽,我有話給您說”“如果你的男朋友是軍人”等話題,不僅反映官兵的真實生活,同時深入官兵的內心。文字圖片與主持人的播報相得益彰,讓受眾看得見、聽得到。再次,信息傳播在新媒體的作用下由單一化傳播模式向多點對多點交互傳播轉變,使信息資源更加豐富[1]。通過使用涉軍微信公眾號,學員可以在閱讀推送文章的同時,將評論、轉發、收藏、分享等互動手段融為一體,及時進行反饋。有了互動,文章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生命力會更加持久。這樣的交互行為增加了受眾的主動性,受眾不再被動地接受信息,而由受傳者變為傳播者。受眾自由地表達觀點看法,閱讀行為更加活躍,反饋的意見建議也能夠被微信公眾號及時接受,對于微信公眾號經營者如何優化信息、提高傳播內容質量有了良性影響。同時,微信在傳播形式上屬于裂變式傳播,到達率和精準度都非常高,涉軍微信公眾號更是針對軍校生和軍隊官兵為主要受眾目標,內容經過轉發和分享之后,比一般的傳播方式更具有真實性。另外,為了迎合軍校學員受眾口味、提高傳播效率,涉軍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更加新穎獨到,語言更加生動活潑。如微信公眾號“軍報記者”中有一篇推文“原來你是這樣的‘霸王花!”,將對中國第一代女特警隊員雷敏的報道以訪談記錄的形式呈現出來,語言更加口語化,閱讀起來十分輕松,改變了傳統、嚴肅的新聞報道風格。涉軍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策劃豐富多樣,推送文章的標題吸引受眾注意,容易激發受眾的閱讀興趣。同時,長期的類似內容推送,會引起受眾的審美疲勞,降低傳播的活躍度。新奇有趣的內容可以保持受眾的活躍度,增加互動。涉軍微信公眾號除了日常推送,也會針對軍隊發生的時事政治動態,進行一系列的策劃報道,如微信公眾號“軍報記者”推出兩會期間關于軍隊方面的報道、建軍90周年報道、三八婦女節“她們撐起軍人的一片天”的軍嫂報道,拉近了微信公眾號與受眾之間的聯系。
2 網絡時代涉軍微信公眾號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面臨的困境
一是媒體平臺眾多,素質良莠不齊。軍隊媒體在新媒體領域探索、嘗試的步伐不夠一致,有些微信公號本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加之經過一定的發展,已經基本確定了研發團隊和主創團隊,打出了品牌效應。而相對后發的公號在資源、創作能力、影響力等等方面都遠遠落后,為了能把品牌打出去,他們不得不通過保證數量,犧牲質量的方式,降低把關標準與審核力度,縱容一些名不副實的文章得以發表,也存在跟風宣傳、“標題黨”、內容虛浮等現象。涉軍微信公號令人眼花繚亂,在給普通受眾帶來視覺快感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混合了一些不實乃至虛假信息,而真正有益的信息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一定困擾。二是“搶占首發”的觀念有待加強。網絡作為一種特殊的信息載體,主流思想不去搶占它,思想文化糟粕就會趁虛而入[2]。因此,涉軍微信公號平臺必須搶占先機,率先發聲,引導學員思想不走錯路、不繞彎路。如今的軍內各媒體平臺雖然無論是在報道內容、形式還是傳播范圍、效果上都有明顯提升,但也不排除主創人員新聞敏感度不夠、創新意識不夠,不能面對新聞點時第一時間站出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的甚至出現后知后覺,只能對不實言論亡羊補牢的現象。三是新聞不實現象時有發生。不少涉軍微信公眾號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打臉系”標題,實際上背后折射出的是媒體人過度追求點擊量,對一些不實消息、小道消息未經核實就匆匆發布,說到底也是職業道德失范,社會責任意識淡漠。靠虛假信息賺取流量,得到的是短時間內的關注度,失去的反倒是媒體最應該看重的公信力。
3 對涉軍微信公眾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一些建議
一是要認準以“軍”為核。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指出,軍隊媒介融合發展的方向,不是迎合時代,不是討好受眾,而是更好地履行新時期軍媒的使命和責任。涉軍微信公眾號通過其快捷性的特點,權威、客觀傳播最新的改革政策,重點關注敏感問題、部隊建設問題、官兵困惑問題,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路徑,不斷端正官兵思想認識,不斷推動強軍實踐持續深入。
二是要守住新聞媒體底線。如今,不少涉軍微信公眾號都存在著標題虛浮、內容空泛的傾向。新聞不實、報道夸大、跟風宣傳等觸碰底線的問題時有發生。比如一些公眾號唱福利主義、漫天要價。“××的十大期盼”“××的十大要求”之類的文章充斥眼球,提出的訴求包括增加軍人工資、享受優先待遇、擴大隨軍范圍、分配公寓住房之類[3]。這些文章看似回應了官兵關切,但往深層次看卻很容易引起社會輿論非議,有損軍隊良好形象,不利于打造有聲望的軍隊媒體品牌。這些內容實為糟粕。因此,真正有溫度、感動人、鼓舞人的作品是那些真正有深度、有內涵的報道文字,是能引發官兵思考、引導官兵進步的報道文字,是能帶動部隊整體向好發展的報道文字。
三是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教育效果。利用涉軍微信公眾號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主要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凸顯時代感。廣大學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因此要牢牢把握住“90后”們的思想和心理特點,針對他們的共性需求選擇合適的發布內容。如今不少微信公號都開通了“建言獻策”“學員心聲”等欄目,搜集學員在平時訓練生活中的煩心事、困惑事,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這有利于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著眼實際展開點對點、面對面的交流,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心連心。涉軍微信公號平臺要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才能擲地有聲,把道理講到人心里去。推文要緊扣時代主題,緊跟形勢,與重大問題緊密聯系,真正做到為強軍征程鼓與呼。同時針對現在官兵的年齡特點,不妨在文字使用上更加追求輕松化、風格化,“去規范化”,力求清新通俗,形成特色,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鮮血液,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四是建立監督機制,進一步提高涉軍微信公眾號公信力。目前微信的使用量已達到PB級別,因此僅靠一個微信團隊的力量畢竟力不從心,因此,應該盡快更新技術,建立分級分類的監督機制。例如可建立起大數據分析平臺對海量信息實施監測甄別。同時,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受眾權利,肅清網絡環境。除了從約束的角度規范涉軍微信公眾號,另一種方法是采用“正向激勵”且與用戶的互動結合起來。通過引入用戶參與的互動評價機制,一方面可以作為衡量該為微信公號公信力的標準之一,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和吸引用戶參與新聞的策劃與傳播,增強微信公號與受眾之間的黏合度,進一步提高微信公號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紀玉超,耿永娟.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傳播的效度研究[J].新聞戰線,2015(16):19-20.
[2]趙野.增強軍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4):136-137.
[3]王殘陽.軍改關頭,為啥我不再關注某些涉軍公眾號?[EB/OL].[2017-03-06].http://mt.sohu.com/20170306/n4825104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