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偉豪
摘 要:在互聯網+教育的新課改環境下,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對轉化學困生具有積極的作用,運用微課創設趣味的化學情景能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將化學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構建成完整的學習體系能夯實學困生的基礎知識,運用化學實驗微課能幫助學困生突破化學的實驗探究,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能夠給學困生搭建高效的學習平臺,為學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通過微課的解惑釋疑,提高了學習化學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微課;學困生
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學科的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的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具有主題突出、內容較少但具體,資源組成、結構、情景化,資源容量較小;反饋及時、針對性強;教師創作簡便,趣味性強;成果簡化、傳播途徑多樣等特點。
化學學困生是指在化學學習中,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化學缺乏興趣,學習動力不足;對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不好;學習不連貫,形成薄弱知識點,造成整體學習困難。做好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師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學困生的成功轉化對整體提高化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運用微課創設趣味的化學情景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微課創設趣味十足的情景,以動態的視頻引起學生的注意,將枯燥的知識點置于有趣的情景中,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金屬活動性順序知識點中,金屬活動性順序是: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利用諧音:“嫁給那美女,身體細纖輕,統共一百斤。”配上美女背景圖制成微課,立刻能引起學困生的興趣,很快就能記住這個順序表了。巧妙地運用微課教學比傳統教學手段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有趣生動的視頻,刺激了學困生的感官,激發和調動了學困生的興趣,有效地轉化學困生,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運用微課構建學習體系夯實學困生的基礎知識
教師可將教學課件中的知識點,利用錄屏軟件制成教學微課,許多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面,經過積累形成一個化學微課知識點體系,學困生對某個知識點掌握不好,便可以通過微課對知識點進行重新學習,利用微課視頻的再播或暫停功能充分掌握。例如,在九年級化學人教版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中,教師可將教學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2)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3)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4)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5)簡單儀器;(6)藥品的取用;(7)天平的使用;(8)量筒的使用;(9)酒精燈的使用;(10)連接儀器裝置;(11)玻璃儀器洗干凈的標準;(12)單元總結提升。分為12個知識點制成12個微課形成整個單元知識點學習體系,夯實學困生的基礎知識,有利于學困生連續學習,對薄弱知識點進行專項突破,避免因某個知識點未掌握,造成整體學習困難。
三、運用化學實驗微課幫助學困生突破實驗探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實驗教學是整個初中化學教學的重中之重,主要有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探究實驗、家庭實驗四種形式。學困生主要表現為演示實驗沒看懂,學生實驗沒掌握,探究實驗沒思路,家庭實驗沒動手。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將演示實驗制成個性化微課,在微課中加入實驗目的,注意事項,實驗反思等,甚至可以將經典實驗題加入進行講解,這樣學困生能更好地掌握化學實驗。例如,對實驗探究專題進行復習時,根據化學實驗結合練習制成練習講解式的微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有關物質成分探究;(2)有關反應物過量導致物質組成改變的探究;(3)有關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變質的探究;(4)有關金屬活動性的探究。
四、運用化學微課給學困生搭建高效的學習平臺
化學微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充分應用,能給學困生搭建高效的學習平臺,給學困生的學習留下時間和空間。例如,學生在課堂上未掌握的問題,可以在課外對微課進行反復觀摩理解。利用微課平臺將教學重難點賦予情節,甚至賦予生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領學生不斷突破。例如,教師可將圖形題、推斷題、計算題通過微課精心設計,將不同的解法甚至錯解呈現出來,架設起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的橋梁,使帶有一定強制性的教學過程轉變成生動有趣的學生自學過程,使學困生在自主學習中保持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針對學生學習反饋可以及時回復,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發展技能。
在化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微課的引用能豐富教師的轉化方式和手段,給學困生轉化提供大量資源,對轉化工作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在運用微課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關注學困生,幫助他們,讓他們能自主互助學習,逐步提高成績,最終縮小與優等生之間的差距,從而真正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2]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5-19.
基金項目:本文是廣東省“強師工程”課題《初中物理、化學校本個性化微課資源開發》的研究成果。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