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報
摘 要:綜合實踐課顧名思義就是一門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到知識的課程,這門課程的開展是符合新課程改革中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這一要求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并不斷創新有關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方法,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綜合實踐;游戲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重視的具體要求之一。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影響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所以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學習,從而掌握知識。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反思
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很多學生可能還不適應這樣的轉變,所以才會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使學生在實踐中慢慢改善自己對小學生活的不適應。但這只是表面,實際情況是現在的小學低年級教師上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時候,還是按照傳統的講課模式,并沒有讓低年級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這門活動課喪失了開設的本意。還有一種情況是數學任課教師沒有特別重視小學生低年級學生心智和認知能力不健全的情況,沒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使得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喪失活力,使這門課程喪失了原有的價值。
二、構建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策略
(一)聯系現實,以境入學
數學這個學科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有些難度,因為小學數學的學習不同于幼兒園的數學學習,小學數學需要他們能夠把數學知識組建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不是只像幼兒園數學學習那樣只是認識數字,了解數字的含義。
小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小小商店》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就可以利用聯系現實、以境入學這一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購物的形式,既讓學生認識和加深對人民幣的印象,讓學生養成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前先把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格局,這邊是文具專區,那邊是蔬菜專區等。并利用圖紙和實物當商品,在商品下作好價格標示。然后組織學生根據黑板提示依次購買商品,并把購買過的商品拿到講臺上,數學教師負責收款。在講臺上需要學生做兩件事:第一件是學生自己先試試能不能算出購買商品的價格,看跟數學教師最后出示的計算結果是否相同,然后根據桌上所擺放的人民幣,找出與自己所需交錢數相同的紙幣。第二件是教師問學生你在購物中是否注意到在貨架上都擺放了什么商品,你能說出他們的標示價格是多少嗎?這一超市情境再現的方式比只靠教師口述講授的教學效果明顯得多,而且有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主動去認識人民幣。
(二)游戲教學,寓教于樂
低年級的學生還未從幼兒園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脫離出來,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可以適當地增加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學到數學知識。游戲教學就可以達到這一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數學的相關知識或培養數學的相關能力。
小學數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了解你的好朋友》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課,它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統計的方法。在這節課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游戲教學的方法,把全班分為兩大組,每組派出10名同學,2名學生為一小組,剩下的學生拿出一張紙,標上題號,然后其中一位學生說出自己在本班中的一位好朋友,根據黑板上的模式,如我的朋友今年幾歲,多高,生日是某年某月某日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了解,對好朋友進行描述,讓另一名學生猜。臺下學生也可以去猜,并把名字寫到白紙上。看這兩大組哪一組猜對的次數最多,即為獲勝。這樣的課堂,采取游戲教學的模式,可以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關于統計的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三)小組競賽,愉悅教學
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取小組競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方式中學會探究合作能力,同時又加上競賽的模式,更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
小學數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我們身上的“尺”》,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鞏固厘米和米的基礎上,學會預估實物的長度。教師把全班學生分為四大組,每組發一個直尺和一條毛巾,一張A4紙。教師先教學生如何借助直尺量出一個手10 cm的距離,然后小組成員進行相互學習討論,在確保每位學生都學會后,教師讓這四組用手測量毛巾和A4紙的長度,并把兩者長度相加換算成米,小組間進行比賽,看哪一個小組最后計算得快又準。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數學課本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并利用各種教學方法,讓這門課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胡六林.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1):48-4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