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重要主題。在學校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主要是將培養人才作為根本任務,新課改理念的發展和推進以來,學校的管理工作更應該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不斷加強對“以人為本”思想的重視和關注,不斷強化意識創新和學習意識完善,幫助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進一步適應教育改革的實際需求。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也是對人的一種管理,學校要想將管理工作有效發展和落實,就需要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提升學校工作質量。
【關鍵詞】以人為本;學校管理;管理理念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標識碼】A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當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中,教育改革也逐漸深化。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實踐方式也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和提升,注入了以人為本等先進的思想理念。在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主要核心是人類,因此管理工作的動力也來源于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人作為當前學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對象,對于強調學生在管理中的主體性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要想學校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就需要每一位教學管理者和工作者不斷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學校管理方法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一、學校在管理過程中堅定以人為本的理念
我黨在近年來召開的重要會議中不斷對“和諧社會”這一理念進行關注和強化,這一全新思想的提出,意味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已經來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部分,對這一問題引起重視是十分必要的。作為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重要場所,學校不僅承擔著使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義務,同時還承擔著對社會人才進行培養的重要任務。要想實現校園的和諧發展,就需要進一步提升學校管理的水平,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理念。在教學或是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保證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實際利益緊密聯系。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更好地聽取或吸收學生的意見,為學校的發展和建設提供更有效的幫助。
對學校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學校教育管理者應該加強對學生心理活動的重視,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共同實現奮斗和發展的目標,在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應該不斷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創造性,讓廣大工作人員認識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心同力對學校工作進行開展。
二、對和諧的教育環境進行構建
在管理的過程中,管理的對象是人,同時人也是整個教育管理活動的重點環節。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個性化和民主化的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這也要求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管理者應該具備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指導。
學校的教育工作通常具備一定的環境制約性,而構建起和諧的教育環境也是對新課程進行實施的一項重要保障。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課程改革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學校在教育工作開展中引起重視,還需要社會為學校提供必要的幫助。作為學校管理人員,在對學校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充分對社會中的各項資源進行應用和開發,讓其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務。
對教育環境進行有效構建,從學校自身的發展情況上來說,作為教師應該對新課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讓這項理念的實施具備更好的前提和空間。同時在這項理念的發展過程中,還應該建立起相應的對教師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制度保障,比如:在對組織氛圍進行創設的過程中,建立教師團隊合作和資源共享機制,這樣不僅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能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同時還將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幫助。
三、學校管理者在對校園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樹立相應的意識
通過筆者對當前我國校園管理問題的實際研究,確定當前我國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對以人為本理念的貫徹并不徹底。因此這就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在管理的過程中樹立起相應的意識:
(一)建立激勵意識
在評價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物質和精神上的尊重是同樣重要的一項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首先可以運用政治激勵的方式或是制度獎勵的方式對學生或是廣大教職人員進行實施。在這項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校園管理者還應注重對廣大教職員工精神的支持和鼓勵,通過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關心和幫助,更好地調動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通過這種方式,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也將得到十分有效的落實和完善。
(二)建立創新意識
在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不僅需要對教師的創新意識和行為進行鼓勵和重視,還應該適當地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完善。此外要想得到更大的發展和提升,就要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完善,注重學生能力的發揮和提升,培養其個性化的發展,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保證學生得到全面進步。同時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實現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進步,為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更大的力量和貢獻。
(三)建立合作意識
在對學校工作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做到從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出發,對自身的發展進行嚴格要求和管理,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制度,起帶頭模范作用。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學校的管理人員還需要加強對教師之間合作意識的培養和提升,通過這種方式讓廣大教師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更多意見和建議,在這種方式的作用下,學校將得到發展,對于學校掌握正確的、有效的發展方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讓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充滿活力,為社會發展和進步提供更大的幫助和指導意義。
四、結語
通過對本文的研究,確定當前我國在學校管理工作上還存在一定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工作的進步和完善。都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當前的社會發展和進步中,教育改革的開展也逐漸得到了相應的完善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實踐方式也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和提升,并相應地注入了以人為本等先進的思想模式。在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主要核心是面向人類的,因此管理工作的動力也來源于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這就要求學校在今后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更應該樹立起全新的管理理念,不斷加強對“以人為本”思想的重視和關注,進一步強化對意識的創新和完善,這將對學生發展起到有效幫助,進一步適應教育改革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周艷麗.淺談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J].教育與職業,2013(23).
[2]繆占雄.“以人為本”在學校管理中的思考[J].新課程·上旬,2015(10).
[3]劉永豪,劉書婷.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模式研究[J].讀寫 算—素質教育論壇,2015(13).
[4]高萬昌.淺談以人為本與學校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1(1).
[5]王勇.“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模式研究[J].華章,2013(16).
[6]譚永立.以人為本,是學校管理教師的法寶[J].科學咨
詢,2016(11).
作者簡介:宋文革,1967年生,廣西百色人,本科,一直從事農村教育教學工作。曾在多個鄉鎮中心校擔任校長工作,多次榮獲市、縣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