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珍河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物理上的自主積極性,對有效提高物理教學質量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的興趣,教師就要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此,通過自己在物理教學方面的經驗,從物理實驗入手,從好奇心、思維等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僅供參考。
關鍵詞:物理實驗;實驗教學;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囵B某方面能力的時候,興趣是前提條件,只有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興趣,才會主動去學習。在物理教學中,實驗的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在實驗中融入理論知識,對初中生在學習物理時,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建立和掌握有著積極作用;而且物理實驗的教學也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主積極性,使得學生發揮其潛能;同時,物理實驗的教學對學生思維的確立、科學態度的養成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初中物理課程在初中所有課程中屬于必修課之一。素質教育中,物理教育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物理學科不僅是一門重要的文化課,而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運用正確的方法提高物理成績,物理課程相比起其他學科來說,具有抽象、內容難懂等特點,影響了物理課程的教學進度和效率。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改變的就是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態度。興趣能夠引導某個人去積極地探究某種事物或者活動,產生一種心理上追求和好奇的傾向,并且在體驗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這種興趣是人成長的基礎。那么,如何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這門學科,很大一部分是實驗部分。物理和實驗不可分離,學生學習物理時,通過做實驗的教學方法,能夠比較形象、直觀、有趣地體現在學生面前,而不是老師講學生聽,沒有直觀的感受,因此,物理的實驗教學比課堂教學更吸引學生。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物理實驗教學的優勢,在實驗中加入趣味、新奇的方法來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對物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進行物理實驗前,要認真備課,多準備一些與教材有關的實驗內容,并且豐富實驗的步驟,或者是可以準備一些有驚險的實驗,設置一些懸念,讓學生產生疑惑,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盡量出乎學生的意料,這樣就可以一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求知欲,從而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此同時,老師也可以聯系一些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事和物,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身邊的事物與物理實驗的關系,這樣,學生既可以感受到物理實驗的規律,也可以了解物理實驗的因果性,教學效果明顯,給學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通過實驗巧妙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一節課想要成功,首先開始要引人入勝。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設計一堂課的開頭,能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比如說,初中的摩擦力教學,是初中物理比較難的知識點,很多學生分不清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甚至不知道一個物體是否受到摩擦力。老師可以通過在斜面上放置一本書舉例子,一本書放在了斜面上,書與斜面之間存在接觸,并且相互擠壓,接觸面并不是光滑的,而且這本書具有相對下滑的趨勢,因此,這本書與斜面之間存在摩擦力。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實驗,但是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就想弄明白為什么,這為講解摩擦力做好了鋪墊。
二、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初中學生的思維等方面剛剛開始成形,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對身邊的很多事和物有著好奇心,喜歡問為什么,也愿意親自做實驗來了解其中的因果。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做實驗,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通過實驗驗證規律,突破教學重難點
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規律的建立,離不開實驗的探討和驗證。物理實驗能夠創造出確實的、排除干擾的物理環境,學生在這種實驗環境和教師的啟發下,通過觀察、思考獲取最典型的物理環境,建立概念,總結規律,并把理論運用于實驗,有助于學生牢固、深入地掌握物理基礎知識。
四、通過課外小實驗,培養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前提條件。物理實驗時,不能只涉及教材上面提到的基礎實驗、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小實驗和學生自主的實驗也是需要重視的。這種小實驗和課外實驗可以使學生所學習的課內知識靈活運用,并且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實驗的原理和所涉及的課本知識,學生的獨創思維也能得到加強。在課外的實驗中,除了課本知識外,也涉及很多其他的知識領域,能夠在實驗中讓學生聯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五、通過實驗教學,體現設計思想,訓練思維方法
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思想,對實驗中的方法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例如,在進行光的傳播講授時,可以通過筷子在水中的成像、魚兒的虛像、觀察影子的形成、鏡子中的成像等不同,給學生介紹光的不同種類和不同效果,針對這些內容,我們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實驗,并不一定非要在同一種方法上反復實驗。
(1)控制法。在初中物理實驗操作過程中,往往存在多種變化的因素,為了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控制一些不變量,依次研究某一因素的影響,這就是控制法(或控制變量法)。比如說,在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實驗時,控制線圈的匝數不變,改變電流的大小,然后觀察吸引大頭針的數目多少來判斷磁性的強弱,同理也可以控制電流不變,通過改變線圈的匝數判斷磁性的強弱。這種控制變量的方法會讓初中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電磁鐵磁性強弱中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2)比較法。比較法就是在一定的實驗條件下找出研究對象之間的同一性和差異性。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因而廣泛用于物理實驗中。比如說,在講授電壓表的內容時,可以把電流表和電壓表結合起來講解,比較其各個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時配合實驗進行操作,這種比較的方法使學生更容易掌握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規則等知識,初中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
(3)轉換法。物理學科是一門精確的定量化的學科,在實驗中需準確測定物理量,但許多物理特征、過程或物理量要想直接觀測有困難,可以把所要觀測的變量轉換成其他間接觀察和測量,這就是轉換法。比如說,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應用了控制法和轉換法,動能的大小用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出來,但可以轉換為對物體做功的多少,即觀察鋼球推動木塊滑行的距離遠近來比較動能的大小。這種方法既可以讓學生直觀、清晰地理解,也可以讓學生加深記憶和應用。
物理教學與人們的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生活中各個方面都有物理現象的存在。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物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看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并讓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且觀察時,運用物理思維去思考這些現象。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主動去學習物理,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在樂趣中收獲知識,能夠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學有所用。
參考文獻:
[1]方潤根.借實驗養興趣:淺議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亞太教育,2016(17):291.
[2]肖立娟.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教學改革的探究[J].大學物理實驗,2015(6):114-11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