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超
摘 要:師生互動屬于一種雙向互動,具有交互性,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重要幫助。此次研究主要是從不同的方面,闡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有效的師生互動,希望能夠為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互動
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也就是師生之間能夠通過有效的方式,實現信息的表達和傳遞,以此取得理想效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可以實現課堂氣氛的有效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建立互動型師生關系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在課堂上發揮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與學生形成良好的關系。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與呵護,學生才會更加喜歡此學科的學習,由此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善于創設有效的互動情境,開展平等對話,并且注意在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中,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個人魅力感染學生。同時,學生也需要向教師展示自身的課堂主人翁地位。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嘗試師生互換角色的方式,以此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課堂主體的角色,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走下講臺,學生走上講臺,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和交流,一起進步。互換角色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課堂融洽氣氛,對于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師生互動,營造和諧氛圍
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有效互動,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教師必須與學生以平等的態度展開交流,不僅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營造出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狀態下,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對于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非常有益。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構建教學情境的方式,并且利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比如說,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內容時,教師便可以設置下面情境:如何將底是2.5 m高、面積是4.7 m2的平行四邊形,搬進門高為2 m的房屋中,是否可以順利搬進去?學生面對此問題,積極展開討論,有學生認為需要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度,有學生認為此問題已知條件比較多,很容易解決。在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中,一道具有生活氣息的問題,使課堂氣氛變得非常活躍,有效推動課堂教學的發展。
三、合作互動,增強學習效果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對于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濫用合作學習模式,使其流于形式,由此導致合作學習無法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往往變成學生個體解決學習任務,小組成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互動。基于此狀況,教師需要在展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鼓勵學生相互合作,積極溝通,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比如,學習“圓柱與圓錐”知識時,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針對“圓柱的側面展開”內容,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討論反饋,著重分析“展開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是怎么剪的?”“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到底有什么關系?”等問題,學生面對如此具有難度的問題,都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欲望,相互之間有效互動,共同解決問題。
四、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今的數學教材中包括越來越多的生活化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生活事例與課堂教學內容的結合,實施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以生活的眼光學習數學,利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此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規律等因素,合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實踐平臺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親身體驗中更加直觀、形象地認識到數學知識,從而降低數學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質量。比如說,在“長方形和正方形認識”教學中,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什么是長方形和正方形,而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相互探討,觀察和分析正方形和長方形之間的差異性。教師可以提前要求學生帶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物體,以此強化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五、對課堂教學進行自我反思
每一節數學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有必要進行教學反思工作,明確哪些教學環節不夠理想,是否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又有哪些內容受到學生的認可等等。通過不斷的經驗總結,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加喜歡數學學習,以此為提升課堂的有效性互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教師不僅積累了越來越豐富的教學經驗,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會不斷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為了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要求教師不斷完善教學方式,調整教學策略,有意識地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以此構建活躍、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
參考文獻:
[1]陳海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3(6):58.
[2]郭玉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J].讀寫算(教師版),2013(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