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梅
摘 要: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對每個人的內在修養有極強的幫助作用。較高的談吐、較強的文筆書寫能力、較深的文學修養等都需要在學生時代的語文課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有對語文課外閱讀知識有較強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對課外書籍的閱讀有一定地熱愛和一定量地積累,才能使語文功底扎實。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需要在學習中日積月累地積淀。
關鍵詞:課堂知識;語文;氛圍
日常的語文課學習在知識面上就一定要極其豐富,語文課堂的氛圍要十分活躍,才能吸引學生。而且,語文對教師要求也極高,只有教師自身文學底蘊豐厚,課堂才會生動豐富多彩。同時,語文教師還要有鉆研精神,了解學生所需,深入了解教材每一課的內涵,認真備好課本知識,以豐富的課堂知識,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收獲寶貴的知識,并享受對這一寶貴知識積累的過程。以下是筆者多年來從事語文學科教學的一點經驗之談。
一、培養語文學習習慣,釋放語文學習正能量
語文課程的學習重在積累,并不是連打幾夜突擊學習,多做幾套試卷或參加幾次課外輔導就能提高成績。它需要學生從一點一滴日常生活的細微處慢慢積累,需要從小學到初中長時間的語文知識積淀中慢慢打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這些因素有機的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從而提高語文成績。有些習慣是需要從小堅持養成的,還有一些習慣則是需要家長陪護和長期督促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對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堅持常抓不懈。語文學習重點在于學生平時課外閱讀量的積累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踐證明經常閱讀和喜歡閱讀的學生,語文詞匯量和閱讀理解能力以及習作文章的能力都要遠遠強于不喜歡閱讀的學生。所以,讓學生愛上閱讀和堅持閱讀對學好語文有較強的意義。在我的授課班級中,經常開展學生讀書競賽,對學生閱讀書籍有很大的促動作用。在競賽中出一定范圍的書目內容常識題,將班級學生分成小組競賽定期開展。當那些不愛讀書的學生在組內成為拖后腿的絆腳石時,在集體榮譽感的推動下,同組的學生便會運用幫扶方法強迫他們完成閱讀內容。而且,在競賽的推動下,每個學生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內心。雖然,他們不愛學習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家庭管理松懈或小學基礎薄弱,但當他們內心的向上動力在競賽掉隊中成為全組的拖累時,他們也會努力迎頭趕上的。這種方式能幫助學生形成很有效的學習正能量,從而促進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和學習中來。另外,能幫助養成良好學習語文習慣,還能幫助提高學習語文能力的方法便是讓學生在規定的閱讀文章中進行讀后練筆,為了避免學生書寫讀后感會出現網絡抄襲借鑒等情況發生,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分段落書寫。開始可以字數少些,100字、200字均可,只要是自己真實的讀后心得便可以。堅持一個學期下來,便會發現學生的書寫水平大有提升。這些看似普通的做法,難的是堅持去做,而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就是在這樣日積月累的堅持中慢慢提高的。
二、備好語文課程內容,活躍語文課堂氛圍
如果在課堂上教師就能以自身豐厚的知識講解,再配合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帶領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叢林中任意穿行,在語文學科深邃的海洋中恣意遨游,學生則不僅能完成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還能在活躍飽滿的課堂中為學習語文、愛上學習語文深深地扎下堅實的根基。所以,教師一方面要以身作則、恪守不渝的堅持文學修養積累,更要多鉆研課文內容,拓寬自身知識面,多細心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出符合本班學生基礎和要達到預期學習效果的語文課程內容。例如,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課時,從介紹散文這種文學形式入手,再從作者的生平及寫作特點開始拓寬講解。豐富學生文學知識面的同時,也將單一的閱讀更好理解了。再讓學生簡單介紹一下自己讀過作者哪些散文,用簡短的話語概括感受,從而練習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推薦學生讀一些類似作者的文章,像冰心、郭沫若等名作家的文集。在反復閱讀后,讓學生找出書中的好詞句、好段落,按作者的比喻手法并結合自己身邊的實情、實景、實事書寫一段。不僅提高了學生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還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細心觀察生活等能力。這樣涉獵范圍比較寬的授課形式,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更活躍,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只有教師在日常授課中多用心鉆研教材內容,多從學生能力提高和習慣養成入手,在學習中堅持跟進式學習,堅持能力展示性鍛煉,學生才會真正享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參考文獻:
[1]盧廣民.打造輕松愉快的高效語文課堂[J].新課程,2013(11).
[2]謝華練.如何活躍初中語文課堂氛圍[J].新課程,2010(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