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波
摘 要:音樂課堂中的節奏練習,可以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感受能力。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的多種方式學習音樂節奏,不但可以提高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還可以提高音樂素養。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節奏訓練;應用實踐
音樂節奏是蘊藏著情感發泄的一種方式,是初中學生學習的基礎內容,為初級音樂。因此,初中階段的學習要特別關注節奏的訓練,把學生帶到音樂節奏的重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音樂內容簡單化、專業化。在開展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將音樂教學與節奏訓練相結合,加強感受,根據節奏的變化來表達音樂所蘊含的情感,這對音樂課堂教學非常重要。
一、初中音樂課堂中現存的問題
1.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足
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都很強,教師主要抓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力去培養。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有限,同時在教學中對枯燥乏味的知識不容易理解,有的直接放棄,達不到學習的效果。因此,學生的興趣培養與老師有緊密聯系,若教學方式太過單一,可能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抱著娛樂的心態參加學習,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也會慢慢下降。教師可以通過比賽或表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更好地達到學習效果。
2.教學方式兩極分化
教師的教學方式在不斷地改變創新,在改變的過程中分為兩級,音樂節奏練習在音樂課作為體驗的方式成為一大誤區,一節課看似“豐滿”,學生也聽得風風火火,但不過像是在走過場,并沒有落到實際,教師只是一味地將音樂知識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參考教學方式的想法和意見,使得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沒有真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二、應用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具有便利性和綜合性,所以節奏的訓練受到了教師教學計劃的重點關注,作為情感的抒發和基調的質量,
節奏才是音樂“靈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喜歡的契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節奏訓練應用的過程中,掌握節奏音樂的同時,把握學習的關鍵,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加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音樂教學訓練的節奏練習對開展音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多種教學活動模式,始終保持學生的熱情,需要教師敢于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在音樂節奏教學中,安排學生以說唱的方式進行訓練,直接采用節奏訓練的方式與學生進行相互介紹,這種方式就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拍手問候”等方式進行。老師提問:你的名字叫什么,每個同學一個接著一個說出自己的名字,老師用一件打擊樂器,按照上面的節奏,順勢引導學生和著節奏介紹自己。學生也會跟著老師的問題回答。老師的節奏會很快,學生會緊跟著老師敲擊樂器的聲音,即使跟不上也沒有關系,學生會覺得非常新奇,連自我介紹都這么有趣。于是,便引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音樂課堂的學習就成為學生興趣探究的天地了。隨著這種訓練方式的深入,學生便會慢慢學會規則,由于這種游戲非常簡單易懂,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上來了,學生對節奏學習有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就為節奏訓練課堂提供了動力,使之變成一件非常好玩的事。在輕松、快樂的音樂游戲中,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要比平時活躍,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多開展一些音樂節奏游戲與娛樂活動,給學生一個有重要意義的學習空間,創設一個活躍的思維環境,對于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都很有益處。
2.節奏基本訓練三步法
音樂學習一定離不開節奏。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節奏為中心,展開節奏訓練,并在音樂訓練過程中進行分析,從而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創設積極的課堂情境,靈活運用課堂語言。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音樂教科書,采用三步節奏基本訓練。即:聽、讀、認。第一步:聽,需要節奏和音樂富有旋律,例如“我愛你中國”中,讓學生聆聽旋律中的歌詞,不斷地跟唱,更多地采用四十六,歡快緊湊。第二步:讀,學生跟著老師準確地讀出音律的每個節奏,讓學生多讀一讀每個節奏的音律,多讀,多感受。第三步:認,對節奏型的形狀進行歸類,分成均分型、附點型、組合型、連音型等,體會音樂簡單、舒緩的表現效果。
節奏是體現音樂的基本手段,音樂中的和聲如“心臟”,節奏就如同“肺臟”,身體哪一部分都不可缺失,這樣才會更加富有生命力,顯露出惹人注意的各種運動來。學生在演奏過程中,節奏表達得準確,奏出的音樂才會顯出活力。增強學生節奏感非常重要,有助于學生較快提高識別能力,提高演唱水平。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各種節拍、每個音符的組成以及作者對音樂的心情、音樂形象和個人形象。感知的節奏訓練來自于生活,是節奏訓練的素材,學生只有從感性認識階段到理性認識階段實現過渡,才會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真諦。
參考文獻:
[1]潘加才.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研論壇,2016(12).
[2]汪婭玲.初中音樂課堂節奏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學習(上),2012(12).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