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凌珂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給初中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更高層次的要求。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知識比較抽象難懂,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學來幫助學生加以理解。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創建生活化的教學來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成為教師值得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現在的學習狀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式將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
一、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涵及意義
所謂的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指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放入到社會生活中去,以便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經驗,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增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元素,能夠為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更易獲得數學知識,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初中數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一)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增添課堂活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活化教學課堂,并貼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以便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現實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讓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數學學習。
(二)提高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得以發展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生活中蘊含了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和數學知識,需要教師積極地進行探索,以便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增添教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教師要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或在數學中發現生活化的元素,結合所教授的數學知識,并將其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去,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去分析、探索數學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筆者將談談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幾點策略:
(一)教學意識生活化,制定教學目標
意識決定行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生活化,需要樹立教學生活化的意識,養成將生活元素帶入課堂教學的習慣,有助于教師帶著生活化的意識制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以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形成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習慣,以便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鞏固舊知識,掌握新技能。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分析、探索數學問題,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或手段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構建起與生活的聯系,增加數學的魅力,以豐富學生的生活表象,發揮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下,理解、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一課時,許多學生在腦海中無法形成對三角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轉等之后的圖形形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事先搜集生活中舊報紙、廢棄紙箱等進行全角三角形的制作,課上時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逐步發現全等三角形在平移、旋轉、翻折等操作之后的圖形形狀,并對其產生概念,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物品認識、熟悉全等三角形,便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
(三)重視數學實踐,解決現實生活問題
實踐才能出真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學生數學知識和技能以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便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并享受數學探究中的樂趣。比如,在教學“統計”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統計的作用,并將其應用在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學習生活中教師進行完小測之后,可以讓學生將成績做成統計表,方便師生查看學習情況;學校組織春游,要求各班的班服顏色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各班所喜歡的顏色的統計,以方便教師根據學生喜好選購班服顏色等。讓學生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便捷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要運用到生活中。教師創設生活化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在熟悉、有趣的生活中輕松學習數學,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姜采元.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
[2]葉新新.例談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