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一鳴
摘 要:進入新世紀后,在國家的倡導之下進行了新一輪課程改革。初中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新課程改革的重點課程,在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等方面發揮著非常巨大的作用。目前,新課程改革給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新的實踐性要求,即貫徹新課改的重要理念,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新課程;初一;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初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指出,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發揮好“引路人”的重要作用,深入貫徹初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創新教學模式,
通過組織一些新型的趣味性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活動,不斷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和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認知能力,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專業素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感覺到吃力,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本文中,我將通過分析現階段我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并提出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策略,希望為現階段的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提供一些指導。
一、現階段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1.學生學習主體差異性較大
在現階段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信息技術是一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學科,所以更強調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雖然學生在小學的學習中已經接受了基本的教育,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各有差異,理解能力也有限,習慣了被老師進行“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現階段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很有必要。
2.學校和教師的關注度不高
信息技術教學和傳統的語文、數學、英語教學有本質的區別,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往往更關注學生對基本課程的學習,想讓學生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忽視了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針對現階段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這種狀況,學校和教師首先要重視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給學生進行新的指導和教育,從而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認知。另外,學生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改變傳統的觀念,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的教學,從而為學生的成才鋪平道路。
二、新課程視野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打造策略
1.在小組合作中高效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教學指導方針,它強調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組成小組,給每個小組的學生提出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問題,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本領,為打造高效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提供借鑒。
比如,在進行七年級信息技術(蘇教版)“體驗‘WPS演示軟件”的教學中,因為本課的教師實踐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基本的學習,了解WPS演示軟件中的基本窗口和其主要功能,并學會在WPS軟件中輸入基本的文字和資料,同時對輸入的文字等進行格式的設置和修改,培養學生對幻燈片的操作能力。在本次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把班里面的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給每個小組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如“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中接觸過WPS軟件嗎?幻燈片的基本制作過程是什么?如何在幻燈片中對輸入的文字進行編輯?幻燈片放映的優點是什么?”等,使每個小組的學生根據不同的問題結合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思考,并互相討論,說出具體的關于幻燈片的知識。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出本課的基本知識框架結構,即“WPS幻燈片演示之前所需要準備的步驟,標題幻燈片的制作與放映,幻燈片文本的編輯和一些思考問題”,使學生對自己所進行的討論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之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關于自我介紹”的幻燈片制作,使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2.組織“微課”教學,促進學生理解
在初中信息技術新課改的背景下,“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被引入課堂。“微課”的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前播放一個小視頻,在這個小視頻里面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基本框架和教學重難點,從而使學生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便于學生后面的學習,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理解能力。
例如,在講述七年級信息技術(蘇教版)“認識計算機”這節課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使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了解計算機的所有發展歷史,認識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和其用途,從而為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做好鋪墊。在進行本課的實際教學模式中,教師先在PPT中給學生引出一個提前錄制好的小視頻,在這個小視頻中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和知識結構框架進行一個梳理,即“計算機的外觀,計算機硬件的組成部分,計算機軟件的組成部分,計算機的工作程序”等,使學生在這個模式中先對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詳細的了解,之后教師給學生拿出一個計算機主機的模型,帶領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基本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微課”模式給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提供了方便,同時也減輕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負擔,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3.引導課堂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某些知識的認識還不夠透徹,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學生學習主體差異比較大,所以教師在進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把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聯系,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理解和把握,促進信息技術學習的順利進行。
比如,在講授七年級信息技術(蘇教版)“表格規劃與修飾”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學會設計規劃Excel工作表格,并學會在表格內使用各種工具對表格進行美化,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把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學習進行聯系。由于學生在平時寫作業或者搜集具體數據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建立相應的Excel工作表格,并把收集的數據進行優化和整理,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作業的基礎上進行本課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講述“如何在工作表中調整行高、如何合并單元格、設置單元格背景色的步驟、表格邊框顏色設計模式”等,使學生在實際的作業過程中合理使用這些基本的操作,從而完成一份“漂亮”的作業,完成本次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
能力。
4.堅持學生主體地位,促進自主思考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在課堂上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在課堂中完成“自導自演”的全部過程,學生只是跟著教師的思維在學習,很少真正做到自主思考、自主提問和自主學習。所以,在初中信息技術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轉變這種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講七年級信息技術(蘇教版)“Flash動畫制作(主題活動)”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實踐練習,掌握Flash動畫的制作模式,并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踐,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在制作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從而在整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能力和信息技術鑒賞水平。在本課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出一系列比較具有創新性的Flash動畫,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感悟能力,從而給學生創設出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之后,教師先給學生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即“Flash動畫設計需要的基本工具有哪些?自行設計界面至少包括幾個部分?如何使動畫更生動、更貼切?應該注意哪些內容?”教師指導學生根據這些基本問題進行思考,再閱讀課本,在閱讀的基礎上自主提出一些創新性的問題,并通過自主的思考和創新思維解決這些問題,理解基本的知識教學內容。教學結束之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練習任務,即“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設計一個別具一格的Flash動畫”,指導學生在學校的機房進行現場的設計,完成本課的課后教學任務,從而促進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高效學習。
在現階段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關注初中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學生的基本學習出發,貫徹初中信息技術新課改的重要精神和創新理念,完善信息技術的教學機制體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設計一些趣味性、啟發性的教學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彥.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3(18).
[2]王洋,戴心來.新課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多元教學模式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