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東
摘 要:英語閱讀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也相對較高。初中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但閱讀恰恰是學生最薄弱的環節。因此,結合教學經驗對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活動
很多學生對英語都不感興趣,也不知道怎么進行英語閱讀,這些都是英語閱讀教學目前面臨的問題。沒有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訓練,就導致大多數學生的閱讀速度不能提升,不能正確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了實現英語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初中英語閱讀課可以從“教學目標”“問題設計”“閱讀技巧”“閱讀方法”四個環節設計教學活動。
一、教學目標設計
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目標,真正發揮教學目標的預設導向作用。教師在進行課程目標設定時,首先應該對教學內容做充分研究,并結合新課標要求以及英語教學特點,制定一些合理的教學目標。目標的設計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關注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同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不僅要預測課堂情況,還要設想課堂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二、問題設計
“提問”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設計巧妙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課文進行理解分析,讓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篩選信息的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設計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以下四個原則是必需遵守的:
1.全體性原則
問題設計要綜合考慮全體學生的情況,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設計的問題可以基礎知識為主;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總結性強、推理性強的問題。
2.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原則是問題設計中很重要的原則之一,所以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尤其要注意這一點,設計的問題最好能做到以小見大、層層推進,給學生設置不同的閱讀梯度,慢慢地達到教師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設計的問題可以由一般到特殊,由個例到普遍。
3.實踐性原則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多地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語言、學習語言。教師要盡量少用“Yes”或“No”問題,多提一些特殊疑問句問題,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整體性原則
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與課文整體教學相一致,以課文內容為中心,層層分析。讓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能成為文章框架的一部分,給學生一種可以從局部見整體的感覺,讓學生更快對文章有整體的認識。
三、閱讀技巧訓練
閱讀技巧有以下三種:
1.略讀
即通過對文章標題和首尾句的閱讀,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結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讓學生可以快速對文章有整體的認識。
2.快速瀏覽
當文章篇幅過長時,我們為了更快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可以通過瀏覽的閱讀方式快速定位我們需要的信息的所在位置,并聯系上下文對詞義進行猜測。
3.精讀
是建立在前兩種閱讀方式之上的一種閱讀方式,要精讀就必須先對文章的大意有一定的認識,這種閱讀方式是細節題的一個突破口,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
當然,閱讀方式不同,閱讀要求也就不同,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閱讀方式來設定不同的閱讀要求,比如說時間的限制,我們可以通過限制學生的閱讀時間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閱讀任務,從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
質量。
四、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猜測生詞詞義
詞匯量是英語學習的王道,更是英語閱讀的死穴,但是要想認識閱讀中出現的所有單詞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每一篇閱讀中都會出現一些生詞,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上下文猜測這些生詞的大概意思或詞性,幫助我們更好理解文章內容。
不同的人猜測詞義的方法也不同,比如有些人是結合詞根和構詞法來猜測生詞,如,以-ly結尾的單詞多數是副詞,以-tion,
-ness,-ment等結尾的單詞多數是名詞等。有些人是根據單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分析句子成分來判斷生詞詞性的,如,If you go without sleep, you might have problems with your memory or with your willpower.這句話中的willpower就是生詞,但是我們可以根據這個詞的構成來猜測詞義,will有意愿的意思,而power是能力的意思,這兩個單詞結合在一起很明顯就是意志力的意思。
2.養成整體閱讀的習慣
整體性閱讀是一種可以有效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通俗來講就是做到一目十行,不需要過分深究文章的細節,盡量少停頓,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如果學生能夠很好掌握這些閱讀方法,那么初中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陸錫欽,謝芬.初中英語閱讀課的焦點與層次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12).
[2]陶春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任務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3):62-64.
編輯 趙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