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明
摘 要:作為終身教育的基礎部分,小學教育對于人才培養與道德養成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是小學基礎教學階段一門主科目,貫穿整個學習生涯。奠定牢固基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小學語文教育一項核心要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在教學要求,自主學習的現代化學習模式應運而生。旨在探索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要求更高的教學目標,即必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教學改革在全面推進,這也促使小學語文教學突破傳統模式,向更具創新性的教育模式轉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今時代,這一系列問題使改革教學模式,采取自主學習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一、當前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將自主學習認為是自學,沒有搞清自主學習的真正內涵
由于對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不足,部分小學教師簡單地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學。自主學習模式下,老師與學生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和接受知識的角色。學生將在老師指引方向的前提下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并積極主動地去探討和研究知識。而不對學生給予指導,只是學生自讀教材、自學課文的自學方式,對于尚處于年幼狀態,沒有一定語文知識積累量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是極不合適的。
2.教師只追求課堂氣氛活躍,無法成功駕馭教學進程
部分小學語文老師認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回答所提問題就是所謂的自主學習過程。任由學生討論,甚至是討論與教學無關的內容,致使完全脫離課程主題。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但是這僅是形式上的熱鬧,學生無法學到真正實質性的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沒有起到相應的引導作用,沒能指引學生始終圍繞教學主題進行討論。教師需要實時對學生的討論結果予以評價、總結,最終達到學生學道理、獲技能的教學既定目的。
3.部分老師認為回答問題即是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擔任主角。受此影響,現在的學生的主體地位仍然得不到重視。有些教師認識片面,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就是回答問題的過程,在課堂上不重視對學生的思維啟發,僅僅是拋出一長串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得不到應有的啟發,只是機械地回答各種問題。學生無法學到真正的知識,還會因為學習壓力喪失學習興趣,這使得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二、如何探索建立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
1.提倡課前預習,課上提問
課前預習無論在任何一種教學理論下,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能夠明確本堂課程的全部內容,關注學習中的難點、重點。為了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必須要加大對學生課前預習的督促力度。以任務的形式督促學生提前學習,并且要求學生根據預習內容提出3到5個問題,還要自行找出答案。教師在課堂之中,要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及答案,進行合理正確的引導,及時糾正錯誤,讓學生通過提問及回答問題,活躍思維,打破沉悶的氣氛。
2.積極開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語文知識
有多種方法、多重模式可用于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分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就是科學的模式和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的思想得到碰撞,既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開闊視野和思路,還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過程,將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問題,養成更好的習慣,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3.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管理能力不高,很容易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迷失自我,出現懈怠,因此,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小學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性格完善的時期,更是小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開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可以為其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國現在處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階段,正在逐步加強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模式的創新和應用。我們必須意識到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長期性,與課堂教學模式的相關性,既要求教師加強創新,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又要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需要教師、學生、教育部門攜起手來共同探索、分析,一同努力,支持促進學生學習,打造真正的自主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楊飛,王芳.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模式探討[J].讀寫算(教研版),2015.
[2]王振芳.探究小學語文教學特點與教學模式的創新[J].新課程(小學),2015
[3]王利.淺談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