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躍春
摘 要:以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實踐為主要出發點系統地介紹了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合理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教學質量
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習作教學模式深化改革成為當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小學高年級是小學升入初中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教育階段不斷提升習作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小學生接受更加高級的教育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1.學生缺乏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習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完成習作能力訓練。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習作教學時往往機械地按照教學大綱和課本知識框架給學生布置習作訓練任務,但是這些內容大都是陳詞濫調,在內容和形式上缺乏新意,難以引起學生足夠的習作興趣,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寫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這樣一來,習作訓練的效果可想而知,學生也難以高效地提升寫作水平。
2.習作內容比較單一
據學生普遍反映,缺乏豐富的生活經歷、習作素材不足也是導致學生習作興趣不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家長都以提升孩子的考試分數為主,在假期里經常限制學生的自由玩耍,恨不得讓他們將全部精力都用在學習上,尤其是對于小學六年級這一特殊階段更是如此,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寫作時感覺無從下手。以日記寫作為例,由于每天發生的事情基本類似,學生根本不曉得應該怎么寫,所以寫出來的日記千篇一律,無非是一些生活瑣事的流水賬,絲毫達不到鍛煉寫作能力的目的。
3.習作模式固化
現階段很多小學在語文教學中都推行模式化的寫作模式,即開頭引題,中間敘述事件過程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最后升華主題,這種“三段式”的寫作模式比比皆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自由發展。雖然說每個學生的想法不同,要寫的素材也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同一個模式來寫的,這樣將直接固化學生的思維,寫出的文章缺乏新意,也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提升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質量的關鍵策略
1.激發習作興趣,培養真情實感
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是提升小學生習作能力的根本途徑,因為學生只有消除了厭倦情緒才能從心里接受習作,各項習作訓練才能產生實際效果。小學高年級學生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同時情感也開始豐富起來,教師要做的就是點燃學生心中的熱情之火,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習作中來,體會到習作的樂趣,從而快樂地寫作。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并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如,在小學六年級課本中有一篇以“輕叩詩歌的大門”為主題的習作練習課程,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諸如《春夜喜雨》以及《白樺》等語言優美的詩歌作品,并以其中學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詩句為例講授詩歌的鑒賞和寫作技巧,幫助他們提升寫作能力。
2.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習作習慣
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習作能力不僅需要激發習作興趣,還需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養成正確的習作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通過學習和生活中的小事聯想到人生的大道理,并隨時將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作為習作的素材,從而徹底擺脫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如在改寫古詩《贈汪倫》這一習作練習中,學生可以將在現實中觀察到的或是親身感受到的送別時的情景當做習作素材,生動刻畫離別時人物的內心變化以及外部形態、動作表現等,將日記內容加以潤色就變成一篇優秀的習作訓練作品,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習作的樂趣。
3.鼓勵學生進行聯想與想象
聯想能力與想象力是衡量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標桿。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針對具體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與想象,通過人物的音容笑貌猜測人物的內心世界,或是想象事件的發展趨勢,達到鍛煉寫作能力的效果。如在學習了《窮人》一文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桑那夫婦在多了兩個孩子之后的生活境遇,會產生什么樣的結局,任由學生自由發揮,用以詮釋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并以此為主題組織一次習作練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加強習作教學訓練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基礎。教師要抓住歷史發展機遇,針對當前習作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究合理的解決策略,并重點從激發習作興趣、培養正確的習作習慣以及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三個方面進行重點突破,將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習作能力當做頭等大事來抓。
參考文獻:
[1]廖海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陶玉婷.小學高年級命題作文習作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