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洪
摘 要:數學是能夠培養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小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因此,小學數學的創新性教學尤為重要。通過改變傳統的授課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教學理論的創新,開展新穎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和數學思想。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理論;創新
隨著新課改的推廣和普及,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刻不容緩。小學是數學學習的開始,這一時期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的養成將使他們受益終生。數學學習具有較抽象性、邏輯思維性較強的特點,對小學生來說難免會有一定的困難。要想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尋找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建立高效的課堂學習方式,通過創新發揮新的教學方式的引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一、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教學模式以書本為單位,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容易使學生成為接收理論的容器,老師講多少,學生就被講多少,能接受多少就另說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是主體,而真正需要學習知識的學生確是被動的,這樣就造成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學習,不知如何去判斷性地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更不用說用創造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傳統教學模式中統一的教案、統一的學習標準也不能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不能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很多學生反映跟不上進度或者進度過于緩慢學習效果差異甚大還浪費了時間。這種教學模式對數學學習來說很是不利。
二、創新式數學教學的優勢
創新是科學的生命,更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是創新的搖籃,而數學教育更是創新教育的起始。在小學數學教育上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式教學思維,秉承著以學為本、為學服務、少講多學的理念上課,把課堂充分地交給學生,讓學生說、講、去研究、去體驗、去創新,課堂上老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讓學生自己成為主人,去探究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個性,利用自己獨特的數學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和分析能力。
創新式教學理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產物,通過不斷的改變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使教育不斷進步。創新式數學教學理論的優勢很明顯,它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三、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創新型的教學思想
1.結合多方資源,創新備課內容
很多學生把上課比喻成無聊乏味的白開水。創新數學教學就是要知道如何把這杯“白開水”變成人人喜歡的“甘甜飲料”。改變這種現象就要從備課內容上作文章了。當今時代是網絡信息化時代,在備課時,除了教案和教學計劃可以參考外,還可以結合網絡教學資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精品教學資源應用于課堂上。另外還可以通過貼吧、論壇等社交軟件與其他教師進行經驗交流,取長補短。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教師經驗交流會與其他教師探討備課技巧和帶動課堂氣氛技巧。通過一些方法去改變枯燥無味的課堂,讓學習數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2.講解生動案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創新的動力,促使學生不斷地去探索自己想要的數學答案。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材料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學生對數學這種高邏輯性、抽象性的學科接受起來也會快速和高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生動形象的案例去解釋問題和分析問題,誘發學生內心對數學的興趣。
3.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創新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在親身參與中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可見探究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小學生正處于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讓他們結合生活經驗自己去探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自己總結經驗并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數學源于生活,并最終應用于生活。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意識到這一點,并懂得將它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獲得問題的答案。
4.觀察分析,因材施教
從觀察入手,解讀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如何觀察?怎樣觀察才最能發現問題呢?首先要觀察他們的課下生活習慣,然后結合學生上課時的表現,比如是否積極回應老師的問題,完成習題情況以及錯題改正等情況,綜合分析再得出結論。然后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進行分類。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然后因材施教,幫助每一個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障礙。對接受能力差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引導,幫他們找到自信,努力創造一個愉快的成長環境。相信做到這些,不只是數學學習,哪一學科學習都不是問題了。
小學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興趣的黃金時期,好的數學思維模式也是在這個時期培養起來的,因此,打破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采用創新式教學理論尤為必要。這對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將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岳永芳.淺談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培訓,2016(6).
[2]孫政.讓數學思想的滲透成為數學教學的理想追求[J].基礎教育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