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標
摘 要:美感是美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西方美學很早就開始了對這種特殊情感的探索,特別是自19世紀60年代心理學、美學興起之后,美學家對美感的探討就更為深入,認識也更為深刻了。心理學、美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運用自然科學的手段,通過精確的度量、統計和實驗,試圖對審美活動作出較為精確的描繪,并進而解答美感是如何產生的。
關鍵詞:創意;美感;美術課堂
簡單就是美。我嘗試用簡單的美術工具在課堂中創作出創意作品。
美術課堂一定要很多材料嗎?美術課堂的花樣一定要很復雜嗎?美術課堂一定要五花八門嗎?我嘗試用簡單的美術工具在課堂中創作出創意作品。
簡單就是美。
走進課堂,我沒有打開電腦,學生們很奇怪。我直接在黑板上畫了幾個非常隨意的有點像花的形狀,學生更奇怪。
我問學生:“你們覺得可以比我畫得好看的同學請舉手。”全班學生哈哈笑起來,大部分都舉手了,他們覺得畫面好簡單,誰都可以做得比老師更好。我也一幅很失敗的樣子。
我問他們:“那你們能夠在這幾個簡單形狀中找到了什么化嗎?”
“好像這幾個東西大小形狀有的不同,大小有點變化哦!”學生們觀察思考后小聲說。
“聰明!”我馬上表揚他們。
我又在畫面中添加了第二種物品上去——鞋子。
課堂上學生們又炸了,“怎么把鞋子和花放一起……”“好搞笑!”“恩,受不了!”
學生安靜后,我笑了笑問他們:“你們又發現了什么呢?”
“有幾只鞋子,大小不同”學生看了看,小小聲地說:“感覺有臭氣發出來。”
“遮住了鞋子一部分……”也有部分學生觀察后表達出來。
“你們忘了嗎,老師講過的一個畫面關系叫做遮……”我趁機啟發他們。
“遮擋關系,遮擋關系。”學生也馬上回憶起來。
“好聰明!”
我只是把鞋子與花做了一個遮擋關系,其實也就是有前后關系,讓畫面有厚度。
畫面中已經有兩種物品了,但是兩種物品怎么夠了,我又選了第三種物品——漢堡畫了上去。
整個課堂的學生徹底“瘋”了。
“老師,你怎么可以把漢堡和鞋子放一起。”學生已經不滿了,紛紛發表“意見”。
“為什么不能放一起?”我反問他們,學生回答不出來,也只好“忍受”我的“創意折磨”。
老師的畫面太奇怪了。
當我把漢堡繼續放進畫面中,又去問學生畫面關系的時候,他們已經會回答畫面有遮擋關系了。
畫面中已經有花、鞋子、漢堡。
我又在畫面中放了幾只小熊進去后,他們“哎”的一聲,下面有幾個學生在低聲說話,我停了停筆,讓說話的同學站起來,我想聽他在說什么。他說:“我好像看到小熊在一個像房子一樣大的鞋子邊,聞了花香,來到了漢堡的城堡中……
原來學生已經在為畫面中的小熊編故事了。我心里暗地里很開心。
我最后在畫面中又點綴了幾個小人物,讓人物穿插在漢堡、花、鞋子當中。
班級學生的創作思路徹底被激活了。
“這也能畫,太有趣了!”“我也想這樣畫!”“好有趣哦!”哈哈
學生們躍躍欲試,個個都說想畫了。
我把作業要求布置給他們:畫想象組畫,要求有五種以上的物品,不能與老師的素材一樣,但可以有一部分相同。
剩下的時間,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談自己的創作內容。
我趁機啟發學生:“你們可以畫書包系列,書包里有書、尺子、橡皮、玩具。”
“好的,我們畫食物系列——漢堡、薯條、可樂、杯子、玩具。”
有的小組已經有自己的創作構思。
“我們可以畫游戲系,怪獸、石頭、樹木、人和動物,哈哈!”“我還可以畫廚房系列,鍋、碗、筒、蔬菜、老鼠,有趣!”
部分學生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題材,開心地去創作去了。
學生嚷嚷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課后出來的作業更是五花八門,非常有趣,畫面極具故事性,學生把不同的物體都放在一起,畫面非常好玩,一節課可以讓學生按自己的意義創作是非常難得的。
課后,我讓他們把這次的繪畫經歷寫下來。
這是學生的課后創作經歷。
奇怪經歷
我最喜歡美術課了,這節美術課好奇怪。老師讓我們畫“創作畫”,我想了想,畫了幾朵花,又想起我們每天都要刷牙,于是畫了杯子、牙膏和牙刷,我還畫了相框,相框里有小兔、小熊,沒有衛星怎么行!我又畫了太陽、月亮和各種星球。除此之外,我還畫了文具用品,因為學習也很重要。后來,我又畫了各式各樣的手表,還把我的電話手表也畫了上去。我想了想,最后畫了三個人,她們的樣子、動作都不一樣。畫好了,我還覺得中間太空了,于是再畫了幾片葉子、幾條毛毛蟲。把這幅畫涂上鮮艷的顏色,就這樣,世界獨一無二的名畫誕生了。
作者:曾演妮
課后我覺得這節課真美,這就是我的美感課堂之一。
參考文獻:
[1]黃健云.“特殊”與美感[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周文彰.美感奧秘的探求:桑塔耶納《美感》述評[J].讀書,1986(7).
[3]李波.審美情境與美感[D].復旦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