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羽芬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逐年深入和作文分值在考試中所占比例的不斷上調,作文教學毫無疑問已經成為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都是語文教師努力思考的問題。葉圣陶先生曾說:“作文和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生活就是作文教學的沃土,只有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才能讓學生有話可寫,每一篇習作都有收獲。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教學策略;敘事作文
新課標對小學生寫作提出了八點要求:一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二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三是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四是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五是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六是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七是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八是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然而學生寫作時能真正做到這幾點是很不容易的。
作文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有條理地寫出來,是少年兒童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對客觀事物的一種認識。無論是寫景、寫物、寫人還是寫事,都是通過語言文字來抒發自己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焙芏嗤瑢W開始寫作時不知從何下手、從何寫起。其實,只要認真觀察就會發現,寫作素材就在身邊。尤其是在寫作敘事文時,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結構條理清晰
敘事作文的六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六個方面。一篇文章只要把這六個要素寫清楚了,讀者就自然明白寫了一件什么事。因此,在記敘文中必須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尤其是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給人留下比較完整、深刻的印象。在寫作時,要圍繞文章的中心安排詳寫與略寫,突出敘事的重點。
記敘的順序確定好以后,還要把文章的段落與層次安排好。段落分得合適,文章就會顯得條理清楚。在寫作文前,心里確定好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后寫什么,這樣文章的思路就出來了。特別是在寫記敘文時,一定要考慮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安排好記敘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那么,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首先,運用順敘。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情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情發展規律為順序的。按事情發展順序展開敘述,娓娓道來,自然層次清楚,一目了然。
其次,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情的結果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后再從事情的開頭進行敘述。采用這種方法,可以避免敘述的平鋪直敘,結構簡單,能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
最后,運用插敘。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的敘述方法。如課本里的《凡卡》一文中,凡卡給爺爺寫信,一邊敘說城里的痛苦生活,一邊回憶與爺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這幾段插敘讓人對凡卡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文章中心起到了補充說明的作用。
二、準確表達情感
寫作是語言的延伸,是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如果文章沒有寫出真實感受,那么,讀起來會如白開水一般寡淡無味,讓人沒有閱讀的興趣。所以,作文要寫出真情實感,高興、傷心、喜悅、生氣等這些情感,都可使文章更加真實生動。
怎樣才能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呢?一是說真事,就是要用事實說話。自己親身經歷的、有所感觸的事情,才會有東西可寫,有話可說,作文才不會乏味。如:“我讓媽媽坐好,便站在媽媽的后面,伸出雙手輕輕地放在媽媽的肩膀上,拇指在后,其他四指在前,用力地按著,并不時地移動雙手,媽媽也不停地搖頭晃腦,一副享受的樣子?!苯o媽媽按摩這種親身經歷,寫出了真情實感,很有說服力。
二是寫真話。將真實的情感融入文章,內容才會流露出真誠,有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如:“我要感謝我的媽媽,是她的鼓勵,讓我找回了自信。在這里,我想對她說:‘媽媽,您辛苦了!我永遠愛您!”字字發自肺腑,表達了對媽媽的感激和濃濃的愛,語言真誠有力。
三、合理創新內容
每次習作時,教師都會講一些典型的事例,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但同學們交上來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內容基本相同的,只有少部分同學的作文與眾不同。要想學生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教師要告訴學生以下兩點。
一是在生活中去找素材。不少學生只記得教師舉例講過的材料,也不管此事自己是否經歷過,是否有感觸,就直接運用在作文當中。這樣的內容很難打動人,也難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經常有一些學生覺得日記沒什么可寫的,看不出有什么新鮮、獨特的事情值得記敘。其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有獨特的材料。如在院子里吃餅干時,看到一只螞蟻圍著餅干渣轉來轉去。如果學生能觀察起小螞蟻來,寫出精彩的觀察日記,就真的是個有心人。
三是從小事中找出亮點。一般來說,學生們的生活圈子小,就是家庭、學校,接觸的人也少,就是家人、老師、同學,但這并不代表常見的材料中就沒有新鮮的東西。只要開動腦筋,對常見的材料改變一下敘述角度,也會讓它放出異彩。
四、巧妙安排頭尾
俗話說:好的開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開頭,能激發讀者的興趣。好的開頭一是環境烘托氣氛。如《救助》中作者一開頭就這樣描寫:“北風呼呼地刮著,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地上已經結冰了。突然,我腳下一滑,重重地摔了一跤……”文章的開頭交代了上學路上的惡劣環境,為下文主人公的出現做好鋪墊,也增強了感染力。
二是交代事情的起因。如《難忘的教訓》中開頭這樣寫道:上課鈴一響,老師剛走進教室,就發現黑板上不知被誰畫了個大臉貓,旁邊還寫著自己的名字……文章的開頭便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特別引人入勝。
三是誘發讀者的興趣。如《一堂有趣的美術課》中作者開頭就寫道:“清脆的上課鈴聲剛止住,洪老師就摟著一大堆彩紙、橡皮泥、剪刀之類的東西,快步走進了教室。”洪老師想要干什么,讀者會立刻明白了。
四是開頭點明。如《拔河比賽》作文,作者開頭寫道:“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熱鬧非凡的拔河比賽?!边@樣直截了當,一下子點明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古人常說,作文要“鳳頭豹尾”。好的結尾也能增強表達效果,讓人回味無窮。那么怎樣做到“豹尾”呢?
一是巧妙發問,干凈利落。如《一堂有趣的美術課》的結尾:下課鈴聲響了,當同學們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工具時,一個個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回事的,這節課時間咋這么短?”
二是語言含蓄,發人深思。在記敘文中,以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寫下深刻含蓄的結語,力求耐人尋味。如: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我覺得他越來越高大。這樣突出了主人公精神的偉大。
三是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結尾照應開頭,能使文章結構謹嚴,如開頭說:“一看到這支筆,我就想起那件事?!苯Y尾說:“那件事雖然過去了很久,但直到現在我都忘不了?!?/p>
四是畫龍點睛,彰顯主題。這種結尾,能幫助讀者理解全文的深意,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爸爸的一番話,一直在我耳邊回響,它讓我明白誠實最可貴?!?/p>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