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燕
【關鍵詞】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分析;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1—0046—01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本文主要描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情境教學法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情境教學法的作用,為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能夠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進步。
一、情境教學法的分析
1. 情境教學法的概念。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將教學與特定的情境結合起來,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去接觸最真實的環境,就比如在解釋“五彩繽紛”這個詞語的時候,教師可以解釋:“你們看春天各色各樣的花朵,就是五彩繽紛的;還有過年家里會掛燈籠、春聯啊什么的,就為了將家里裝扮得五彩繽紛的。”在這樣的教學中,可以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小學生對于美學的認知,同時可以加強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另外,在情境教學法中,也可以通過在課堂上表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講解,比如在說到一些動物的時候,可以模仿相應動物的形態,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這些動物。
2. 情境教學法的作用。一是寓教于樂。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讓小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的意義,對自己的學習或者是作業更加感興趣,因為它相當于一種趣味學習和一種活動學習。二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教學中,小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去創造情境,豐富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通過別人營造的情境來進行分析和探索,從而不斷地培養個性化思維。三是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與死板的作業比起來,小學生更愿意去玩一些好玩的游戲,這樣,小學生在游戲中可以更好地觸發自己的感知記憶能力,將固定的書本知識融入在各種情境之中,從而學會合作與探究。總之,情境教學法更容易讓小學生接受知識并融會貫通。
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1. 要加強情境教學法的基礎練習。這其中包含三部分:基礎訓練,即一些基本詞匯的訓練;整體訓練,即應用在實踐中的綜合訓練;思維訓練,就是在基礎訓練和整體訓練綜合運用之上,加強學生自身感知為媒介的訓練。
2. 豐富情境教學法中的學生審美感受。學生要懂得憑借情境,學會用自身的審美去豐富學習中的感受,就比如在學習認識一個新的事物之前,學生先自己想象下心中關于該事物的模樣,然后將自己帶入到情境中去。在帶入之后,可以先分析自己心中情境,然后再去理解這些情境中的意義,善于發現情境中的美感,最后要學會駕馭情境中的知識。
3. 學會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詩句或者故事都表達著某種情感,因此在小學語文中一定不能忽視情感的作用,情境教學法可將詩句或者故事中的情感帶入到情境中,并引導學生去認識這種情感,這樣也可以讓課堂靈動起來。
4. 在情境教學中,圖畫的作用尤其重要。不難發現,其實小學生的課本中,圖畫展示的比例遠比文字要大,由于圖畫所帶來的沖擊力比文字要強,小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情境教學法中可以讓學生將課本知識用畫畫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既注重了學生潛能的開發,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中去。
5. 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小學生跟成人不同,他們的理解水平不高,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及了一些學生還未接觸和認識的事物,那么他們便很難接受并理解。因此,情境教學法一定要注重與事物演示的結合。將一些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或者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實物演示,有條件的話可以將實物帶到現場給學生進行演示。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帶來了歡樂,改變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學、學生負擔重、效率低的被動學習的狀況。它針對學生思維的特點和認識規律,促使學生合理地使用大腦,且又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保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探究的樂趣、審美的樂趣、認識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的活動。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