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紙幣起源(下)

2017-07-06 09:11:51萬志英
金融發展研究 2017年5期
關鍵詞:宋朝

萬志英

摘 要:本文回顧了中國古代紙幣的起源及發展歷史。紙幣和票據在宋朝及其后繼諸王朝的財政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在特定時期和地區作為私人貿易的交易媒介,其后宋朝政府接管紙幣發行,以通過控制貨幣供給來管理國家經濟,但為應對財政危機過度發行紙幣,導致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歷史證明,國家及其財政政策對于維護紙幣的價值至關重要。

關鍵詞:貨幣供給;紙幣;財政危機;宋朝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7)05-0033-06

(接上期)

1127年,女真金國的軍隊越過了宋朝防線,攻占了宋朝首都開封,迫使宋朝政府逃亡。宋朝臨時建都杭州,在整個南宋時期(1127—1276年),宋朝的北部地區先是被金國統治,隨后又被蒙古人統治,蒙古人是于1234年推翻金國的。從四川到南宋首都杭州的距離非常遙遠。由于四川北部與金國有著很長的邊境線,使得四川地方政府的國防負擔沉重。南宋時期,南方一再發生軍事沖突,四川財政監督(他們擁有發鈔權)通過發行越來越多的“錢引”,來應付急劇增加的軍事開支。1128年,四川停止鑄造鐵錢,并大量增加“錢引”發行。至1136年,流通中的“錢引”大約有2500萬貫,貨幣泛濫迫使南宋政府發布命令,禁止發行更多“錢引”。然而,1161年再次爆發的戰爭,迫使四川政府印制更多的紙幣,流通中的“錢引”進一步增加,至13世紀初,其數量達到了8000萬貫。從12世紀30年代到12世紀90年代,“錢引”按照其面值的30%—40%流通。過多的“錢引”之所以能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保持流通,說明社會公眾還對這些票據保持信心。“錢引”變成了這個地區的貨幣標準,人們使用“錢引”作為計價單位和記賬單位。與“交子”不同,“錢引”不能自由兌換硬通貨。在四川地區流通的鐵錢數量一直很少(僅占貨幣供給總量的1%—2%),并且,鐵錢僅僅被當作零錢使用。四川地方政府是以“錢引”作為稅收和財政支出的貨幣標準。在政府的財政收支中得到承認,有助于穩定“錢引”的價值。

1127年,金國占領了中國北部,徹底改變了宋朝的疆界及其資源基礎,宋朝政府被迫改革其財政管理制度和貨幣政策。當宋朝政府倉皇逃離首都開封時,沒能將國庫中的銅錢帶走,留下了1億貫銅錢。這些硬幣被金國掠奪一空,為此,宋朝政府只能用期票來支付軍隊的給養,尤其在淮河沿岸的新邊境地區(淮南)。在名義上,這些期票可以從位于首都杭州的“國家專賣局”兌換現金,實際上根本行不通。后來,社會公眾也對政府期票失去了信心,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并且,由于戰爭和貧困,國家造幣廠的產量迅速下降,僅為北宋時期年產量的1/10。南宋政府被迫降低銅錢的重量,結果導致偽造泛濫。北宋時期發行的足額銅錢早已從流通中消失了,市場上充滿了南宋時期發行的分量不足的銅錢,從而進一步加重了貨幣危機。為此,位于首都杭州的貨幣兌換商開始發行可轉讓票據,即所謂“便錢票據”(Convenient Cash Bills)。“便錢票據”也被稱作“便錢會子”(Bianqian Huizi)或“寄付會子”(Jifu Huizi)。宋朝政府反對這種做法,因為宋朝政府把私人發行的“會子”看作是對政府期票的競爭。1135年,宋朝政府明令禁止私人“會子”在杭州城外流通。不過,由此引起的反對聲討迫使宋朝政府在第二天就取消了禁令。這樣,由私人發行的“會子”仍在中國的東南地區流通,只是目前我們還無法確定這些私人“會子”票據的流通范圍和流通數量。

1150年,嚴重的貨幣短缺即“錢荒”,引發了南宋的經濟危機。因為貨幣短缺會抑制市場交易活動,造成谷物價格大幅下降,使農民陷入通貨緊縮與稅收負擔增加的雙重擠壓之中。1159年,南宋的財政官員報告說,人們正在大量囤積銅錢,囤積的數量已經達到百萬貫。在這一報告中,財政官員勸說南宋政府,必須嚴格限制硬幣儲蓄。為此,宋朝政府決定,居民持有的硬幣不得超過10000貫(官員可以持有20000貫),超過這些限額的硬幣必須上交官府,以換取商品代金券⑩。1159年,宋朝政府頒布了《反硬幣囤積法》(Anti Hoarding Law)?。但是,《反硬幣囤積法》不僅沒有能夠阻止人們囤積硬幣的行為,還沉重打擊了私人“會子”。

1160年初,為了補充現金短缺,臨安府知府錢端禮開始以地方政府的名義發行“會子”。地方政府發行的票據是在首都之內得到承認的法定支付手段,事實上,私人“會子”仍在繼續流通。1160年末,錢端禮升任戶部尚書?之后,要求宋朝政府盡快接管私人“會子”,并強調“會子”作為融資手段的重要性。宋朝政府委派“國家專賣局”來印制和發行新票據。1161年初,宋朝政府開始發行“會子”,并受到市場歡迎。于是,宋朝政府“會子”很快驅逐了私人“會子”。

起初,政府“會子”的發行范圍僅限于杭州周圍地區。第一年,“國家專賣局”發行了400萬貫“會子”,幣值分別為1貫、2貫和3貫。六年之后,流通中的政府“會子”增加到了2800萬貫。名義上,這些“會子”可以兌換硬幣,但國家為它們準備的硬幣儲備非常少,一些地方官員也拒絕在稅收中接受政府“會子”。這樣,政府“會子”實際上已經不能兌換硬通貨了,1166年,政府“會子”大幅貶值,為此,孝宗皇帝(1162—1189年)決定,從流通中回收政府“會子”,1166—1167年,孝宗政府共支付了300萬兩白銀贖回了政府“會子”,此后,仍有近600萬貫政府“會子”繼續流通。贖回行為使政府“會子”的市場價值回升。1168年,宋朝政府建立了管理“會子”的新程序,即模仿四川“錢引會子”,按照三年一期發行“會子”,每次發行的總量不超過1000萬貫。同時,南宋政府宣布“會子”不能兌換成硬通貨。1107年以來,不可兌換的四川“錢引”的相對成功,推動了宋朝政府貨幣思想的轉變。此前,公眾對紙幣價值的信心源于其可以兌換成硬幣,同樣的理念也支持了把商品代金券當作金融工具。在四川地區,盡管“錢引”相對于它們用硬幣表示的名義價值有所下降,但是,在整個12世紀,四川“錢引”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內在價值。宋朝政府的財政官員強調,保持法定貨幣價值穩定性的關鍵是國家在支付?中接受紙幣,而不是紙幣可以自由兌換硬幣。為了堅持這一原則,1170年宋朝政府決定,在其財政收入和支出中一半使用銅錢硬幣,一半使用“會子”。

12世紀90年代早期,“會子”急劇貶值。1206年,宋朝與金國開戰,兩年之后南宋政府戰敗。四川當地軍事將領趁機宣布獨立。雖然宋朝后來恢復了對四川地區的統治,但連年內外戰爭支出大大超過了財政體系的承受能力。1207年,宋朝政府第一次允許三期“會子”同時流通,總額達1億4千萬貫,結果是“會子”大幅貶值,“會子”的市場價值迅速跌破了其面值的一半以上。1209年,宋朝政府試圖恢復“會子”的價值,其具體做法是通過硬幣支付、政府封地、商品專賣和官位提升等手段來回收第11期“會子”的2/3。1211年,宋朝政府用第14期和第15期“會子”回收了第11期、第12期和第13期“會子”。當時,宋朝政府下定決心要減少流通中的“會子”,明確規定舊“會子”只能按2:1的比率兌換新“會子”。宋朝政府宣布第11期、第12期、第13期“會子”貶值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它使人們徹底失去對“會子”的信心。舊“會子”就這樣崩潰了,新“會子”也失去了人們的信任,后來宋朝政府新發行的“會子”的市場價值只有其面值的60%左右。

從1168年開始,改革后的“會子”體系僅限于宋朝的東南地區,一般稱作“東南會子”(Southeastern Huizi)。在與金國休戰期間,宋朝政府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地方性的貨幣戰爭。1127年,金國攻克首都開封,并繳獲了宋朝的銅錢、黃金和白銀。1141年,宋朝與金國簽訂了“和平條款”,按此條款,宋朝每年要向金國支付大量白銀和絲綢,作為戰爭賠款。此時,金國也正面臨硬幣短缺。不過,在金國占領區內,銅錢的購買力遠遠高于宋朝統治區,所以,宋朝統治區內的銅錢源源不斷地流向金國占領區,還外流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地區。這一流動是秘密進行的,因為硬幣出口被嚴格禁止。金國為了保證其統治區內的硬幣不會再回流宋朝地區,在與宋朝接壤的邊境線上建立了一個“貨幣緩沖區”( Coin-free Buffer Zone)。1154年,金國也發行了自己的紙幣,被稱作“交鈔”(Jiaochao)或“交易代金券”(Exchange Voucher),用于替代黃河沿岸邊境地區流通的銅錢,并且禁止在這一地區使用銅錢。

宋朝政府對此做出反應,也建立了自己的“貨幣緩沖區”。1165年,宋朝政府發行了新“交子”,即“淮南交子”(Huainan Jiaozi),僅限于在淮南地區流通。“淮南交子”并沒有能夠得到市場認可,兩年之后被宋朝政府收回。1170年,宋朝政府又嘗試了一項新改革,即在淮南引入鐵錢,并要求鐵錢與以銅錢標明幣值的“會子”同時流通。此后(1192—1202年以及1218年之后),宋朝政府再一次嘗試在淮南建立一個地區性的紙幣體系,但只取得了有限成功。由于此前發行的“淮南交子”是用這個地區的鐵錢標明幣值的,不能兌換成以銅錢標明幣值的“會子”,造成了淮南地區與東南地區的貿易障礙。1160年,宋朝政府發行了另一種地區性的紙幣“湖會”(Huhui),在湖北與金國的邊境地區使用。淮南和湖北紙幣?使用中的地理區域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們的交易作用,這兩種貨幣?甚至比“東南會子”貶值得更快。在宋朝統治的最后一個世紀,中國實際上形成了四個貨幣區:一是首都和東南地區,主要使用“會子”和銅錢;二是四川地區,主要使用“錢引”和鐵錢;三是淮南地區,主要使用“交子”和鐵錢;四是湖北地區,主要使用“湖會”、銅錢和淮南鐵錢。這四個貨幣區恰好對應宋朝四個總軍需部的管轄區,軍需部主要負責宋金邊境駐軍的財政和軍需供給。這一管理職能的重疊?證明,南宋發行紙幣的最初目的是將其作為國家支付手段。然而,在每個紙幣區,這些紙幣也程度不等地被用作私人貿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尤其是在工商業較為發達的東南地區和四川地區。

1154年,金國模仿四川“交子”,發行了“交鈔”,而此時,四川“交子”已經消失。與四川“交子”一樣,金國“交鈔”也有固定的使用期限(7年),并且可以兌換銅錢。金國也試圖鑄造自己的銅錢,但沒有成功。1189年,金國政府關閉了造幣廠,用“交鈔”取代銅錢作為貨幣標準。后來,金國關于“交鈔”的7年使用期限被放棄了,兌換銅錢承諾也被放棄了。那些上繳舊紙幣或者磨損紙幣的人收到是新紙幣,而不是硬幣(銅錢)。停止兌換引起了市場的不安和動蕩,金國“交鈔”出現了大幅貶值。于是,金國政府選擇用食鹽代金券(“鹽鈔”)來交換“交鈔”,以抑制“交鈔”貶值。金國還模仿南宋,規定一定比例的稅收可以用銅錢、白銀和“交鈔”來支付。1194年,黃河大堤潰決,洪水淹沒了金國的主要農業區。從1195年開始,金國面對來自北方邊境地區的戰爭挑釁,成吉思汗(1167—1227年)統領的蒙古鐵蹄向金國發動了猛烈進攻。與宋朝一樣,金國政府開始依賴紙幣來籌集軍需供給。紙幣的大量發行和使用,使銅錢在流通中消失,私人開始囤積銅錢。1195年,金國頒布法令,限制私人持有硬幣。1197年,金國引入了一個新的銀幣體系,后因偽造猖獗被迫放棄了。

1206—1208年,宋朝與金國之間的戰爭爆發,金國取得勝利,但雙方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被戰爭嚴重削弱了。1211年,成吉思汗對金國發動戰爭,1215年,占領金國的首都(北京)和滿洲。金國政府逃至開封,創造了一種新的紙幣——“國庫憑證”(Treasure Certificates),也叫作“寶券”(Baojuan)?。金國紙幣的迅速貶值可由其發行的“國庫憑證”面額的迅速增加來證明(10貫、20貫、50貫、100貫和1000貫)。金國肆意印制紙幣,使新貨幣很快失去信譽,“寶券”大幅貶值。金國勉強支撐了20年,其財政和貨幣體系早已崩潰了。1234年,當金國最終被蒙古滅掉時,金國的紙幣已經完全消失,當時的貿易活動是以白銀作為交易媒介的。

當金國忙于應付蒙古入侵時,宋朝有了喘息機會,但宋朝的貨幣體系在13世紀30年代遭受到了另外一系列打擊。1231年,杭州大火焚毀了皇室宗廟,巨大的重建費用迫使宋朝政府發行新“會子”(第16期),使“會子”的市場價值降低到了220文的歷史新低。1234年,宋朝政府再一次發行了新“會子”(第17期),與此同時,用黃金、白銀和食鹽代金券來收回第14期和第15期“會子”,第14期和第15期“會子”已經流通了23年之久。雖然這些措施減少了流通中的紙幣數量,卻沒有恢復公眾對紙幣的信心。1234年,蒙古征服了金國,直接威脅宋朝,加重了宋朝政府的軍事負擔。13世紀30年代末,宋朝通過印制紙幣來支付軍事開支的做法,使流通中的“會子”數量超過了35000萬貫。1240年,宋朝政府用新發行的第18期“會子”來替換第16期“會子”。宋朝政府還規定,新會子“價值”是仍在流通中的第17期“會子”價值的5倍。如此隨意地貶值第17期“會子”,使其市場價值迅速降低到50文,而第18期“會子”仍然按照250文到260文的價值進行貼現。1247年,宋朝政府宣布,第17期和18期“會子”將永久流通。

當時,用于印制“會子”的紙張質量下降,也成為第17期和18期“會子”大幅貶值的重要原因。自12世紀60年代以來,用于印制“會子”的紙張一直來自四川和安徽的池州和徽州,這兩個地區以生產優質紙張而聞名天下,這些優質的紙張主要用于繪畫、書法和書籍。四川的桑皮紙質量最好,也最為貴重。那時“會子”是在宋朝首都杭州印制的,由于四川距離杭州的路途十分遙遠,為了降低成本,用于印制第17期“會子”的紙張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庫存的、昂貴的四川桑皮紙;另一部分是杭州本地生產的、質量較差的廉價紙。第18期“會子”的印制全部使用了杭州本地生產的質次價廉的紙張。由于劣質紙張易于仿造,進一步侵蝕了第17期和第18期“會子”的價值。

1260年,忽必烈(1215—1249年)成為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先輩們渴望征服西亞,而忽必烈的雄心卻是成為中國皇帝。忽必烈成為大汗后,將注意力轉向征服宋朝。同年,宋朝皇帝理宗(1224—1264年)駕崩,留下一個10歲的侄子繼承皇位。理宗的丞相賈似道(1213—1275年)趁機控制了宋朝政權,并推行了一個“徹底的財政改革計劃”,即通過重新分配納稅負擔來增加政府收入,包括強迫地主將財產出售給國家,國家用“會子”支付。賈似道還進行了“貨幣改革”,1264年他宣布建立新貨幣——“黃金—白銀—現錢—擔保”(Gold/Silver/Ready Coin Surties),也被稱作“黃金—白銀—現錢—關子票”(Jinyin Xianqian Guanzi Bill),用于取代第18期“會子”,兌換比率是一新貫換三舊貫,第17期“會子”則被宣布作廢,不能兌換。實際上,賈似道的新貨幣是不能兌換任何貴金屬的,再加上他公然宣布廢除第17期“會子”,引起市場極度恐慌,物價水平再次瘋狂上漲。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宋朝政府多次發布命令,禁止賈似道的新“關子”貼現,賈似道的財政和貨幣改革失敗了。1276年,忽必烈的軍隊攻占宋朝首都杭州,廢黜了最后一個宋朝皇帝。

1234年,蒙古征服金國之后,將金國的統治區域劃分成了若干封地,賞賜給蒙古貴族。這些蒙古貴族繼續沿用金國的做法,發行以絲綢紗或白銀標價的紙幣,這些紙幣僅僅在各自的轄區內流通。1260年,忽必烈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以取代中國北方的多個獨立王國。1272年,元朝(1272—1368年)建立,為了促進前金國統治區與蒙古地區的貿易,忽必烈和他的漢人輔臣們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貨幣標準,他們發行了一種新紙幣,被稱作“中統元寶交鈔”(Zhongtong Yuanbao JiaoChao),簡稱“中統鈔”(Zhongtong Chao),作為元朝的貨幣體系基礎。雖然以銅錢標明幣值,“中統鈔”卻不能兌換白銀。為了鼓勵人們使用“中統鈔”,忽必烈禁止銅錢流通。

1276年,杭州失陷,宋朝滅亡,給蒙古人留下了巨大的行政管理和財政管理負擔。宋朝統治區共有6000多萬人口,是金國人口的兩倍。為了滿足財政管理和私人商業交易的需要,元朝政府大量增加紙幣供給,并允許宋朝“會子”的持有者按照50∶1的比率兌換“中統鈔”,而那時“會子”幾乎一文不值了。“中統鈔”的發行量很快超過了元朝政府的白銀儲備,使元朝政府關于“中統鈔”可以兌換硬通貨的承諾無法實現。1282年,元朝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新的貨幣管制措施,禁止用黃金和白銀進行交易,“中統鈔”事實上成為不可兌換的貨幣。后來,元朝政府把“中統鈔”的記賬單位從銅錢改為白銀(以兩或其“十進制”的小數計量),價值計量單位變成白銀并不意味著白銀本身就是貨幣標準,而是意味著紙幣將取代白銀成為交易媒介。與晚期的宋朝政府一樣,元朝政府仍然要求大部分稅收用銀錠支付,尤其是商品稅、商業稅和消費稅。

“中統鈔”無法兌換硬通貨?之后急劇貶值,迫使元朝政府對其法定貨幣進行調整。1287年,元朝政府發行了新的紙幣“至元鈔”?(Zhiyuan Chao),規定1貫“至元鈔”兌換5貫“中統鈔”。此時,“中統鈔”已經貶值了80%左右。元朝政府特別宣布,“至元鈔”是法定貨幣,不能兌換硬通貨。最初,為了保持貨幣穩定,元朝政府限制“至元鈔”的發行量,到了14世紀之交,元朝政府再次屈服于濫發紙幣的誘惑而大量發行“至元鈔”。盡管官方交換比率有利于“至元鈔”,但是,市場上“中統鈔”的價值始終都等于或大于“至元鈔”。市場之所以給予“中統鈔”溢價,是因為“中統鈔”可以兌換白銀。無論如何,在市場交易中,舊的宋朝硬幣和白銀比新的明朝紙幣更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拒絕接受紙幣。1309年,明朝政府又進行了另外一次貨幣改革,發行一種新的紙幣“至大鈔”(Zhida Chao),盡管“至大鈔”也不能兌換白銀,但卻正式以白銀為單位標價,元朝政府還試圖通過鑄造銅錢來配合新紙幣的發行。不過,新的硬幣(銅錢)離開鑄幣廠就消失了,與已有的紙幣相比,被過高估值的“至大鈔”一直沒有為市場接受。1311年,元朝政府宣布,停止發行“至大鈔”和銅錢。根據貿易習慣,元朝政府重新將“中統鈔”作為價值標準,并取消了黃金和白銀不能作為交易媒介的禁令。

盡管承認黃金和白銀的價值尺度功能和價值貯藏功能,但黃金和白銀卻沒有像紙幣那樣在市場交易中被廣泛使用。由于銅錢和白銀都相對稀缺,為紙幣提供了充足的交易媒介。1311年之后,元朝的貨幣體系相對穩定。到了14世紀40年代末期,元朝內戰不斷,經濟衰退。14世紀50年代,元朝政府進行了多種經濟改革,包括發行新的銅錢和紙幣。但是,元朝的紙幣越來越失去市場信任。1368年,當漢人王朝?取代蒙古統治時,貿易活動已經倒退到了物物交換,貴金屬成為一般等價物,白銀(包括銅錢和黃金)價格達到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最高水平。

明朝(1368—1644年)建立,拉開了中國古代紙幣歷史的最后一幕。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是朱元璋(1368—1398年)。朱元璋最初計劃恢復銅錢作為貨幣本位,但是,當時的銅礦無法生產出足夠的金屬來鑄造分量充足的硬幣。1375年,朱元璋決定引入他自己的紙幣——“大明通行寶鈔”(Da Ming Tongxing Baochao),簡稱“大明寶鈔”( Da Ming Baochao)。朱元璋試圖讓“大明寶鈔”成為交易和稅收的支付工具,以銅錢作為補充。與元朝的紙幣相近,“大明寶鈔”的面額較小,從100文到1貫。當時白銀是事實上的本位貨幣,為了鞏固紙幣地位,明朝政府禁止貴金屬作為交易媒介使用,并且明確規定“大明寶鈔”不能兌換銅錢或其他金屬貨幣。

于是,“大明寶鈔”在市場上飽受冷遇,人們拒絕接受和使用它,再加上朱元璋政府擁有龐大的財政赤字,從一開始,“大明寶鈔”就未能保持其面值。1394年,當“大明寶鈔”貶值到不足面值的20%時,明朝政府采取了極端措施,即禁止在交易中使用自己發行的貨幣“大明寶鈔”,隨之發生的經濟混亂進一步加速了“大明寶鈔”的崩潰,迫使人們逃向白銀。盡管明朝政府禁止在交易中使用白銀,但白銀作為價值標準的地位卻從來沒有動搖過。

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年號永樂)更加肆無忌憚。永樂年間的海外探險,包括著名的鄭和船隊的海外探險,以及遷都北京等都需要龐大的財政開支,形成巨額財政赤字。15世紀30年代,明朝政府放棄了自己的紙幣“大明寶鈔”,被迫承認白銀在市場交易中的主導地位。后來,明朝政府宣布可以用白銀支付稅收,并且停止紙幣發行和銅錢鑄造。白銀一直是明朝和清朝(1644—1911年)的價值標準,當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16世紀以來,中國陸續從日本和美洲等地進口了大量白銀。在財政危機時期,比如,在1644年明朝滅亡時、在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都有人建議政府恢復紙幣印制和發行,但都被駁回了。19世紀,私人銀行開始發行可轉讓票據。鴉片戰爭失敗之后,中國的中央政府日益虛弱,已經失去了發行統一貨幣的能力。19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太平天國運動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更大的災難,清朝政府不得不重新發行紙幣,但使用的時間很短。一直到1935年,在“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政府才再次有了統一的紙幣體系。

中國的紙幣歷史證明,國家及其財政政策對于維護紙幣的價值至關重要。紙幣和商品代金券之類的票據在宋朝及其后繼諸王朝的財政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還在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地區作為私人貿易的交易媒介。事實上,宋朝的兩種主要紙幣——“錢引”和“會子”,也可統稱“交子 ”——最初都是由私人放債人發行的。作為交易媒介,尤其是作為遠距離的匯款手段,金屬貨幣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于是,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替代物出現了。貨幣對于經濟活動和商業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宋朝政府終于認識到,他們無法生產出足夠的銅錢來滿足經濟活動和商業發展的需要,因此,紙幣出現了。在接管私人的紙幣發行時,宋朝政府重申了一個歷史悠久的格言:統治者通過控制貨幣供給來管理國家經濟。當然,面對財政危機,宋朝政府和后來的金國政府、元朝政府、明朝政府一樣,都未能抵御住過度發行紙幣的誘惑,結果是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缺乏遠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毀滅了一種又一種紙幣。盡管這些紙幣的早期試驗最終都失敗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中國政府在創建紙幣體系中的努力,尤其在第一種紙幣的誕生地四川。宋朝政府發明、發展了一系列復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制度,包括紙幣體系,使得政府能夠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來調動經濟資源。宋朝的紙幣在很長時間內一直作為民眾納稅的工具和私人交易的媒介,這是一個非常杰出的貢獻。

注:

⑩此為1159年南宋政府《限錢法》的主要內容(譯者注)。

?在中國貨幣史中,被稱作《限錢法》(譯者注)。

?主管國家稅收,相當于稅務部長(譯者注)。

?這里主要是指可以用紙幣繳稅(譯者注)。

?這里是指“淮南交子”和“湖會”(譯者注)。

?這里也是指“淮南交子”和“湖會”(譯者注)。

?這里指貨幣區與軍需區重疊(譯者注)。

?即貞祐寶券(譯者注)。

?這里是反映貴金屬,包括黃金、白銀和銅錢(譯者注)。

?至元年為1264—1294年(譯者注)。

?此處是指明朝(譯者注)。

Origin of China's Paper Money(Ⅱ)

Richard Von Glahn

Translated by Wang Yu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ancient paper money. Paper money and bi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scal management of Song Dynasty and the subsequent dynasties,and act as the the exchange medium in the specific periods and regions.Later,the Song Dynasty took over the ppaer money issuance. It aimed to manage the economy through controlling money supply. However,it over-issued money in order to cope with financial crisis and led to the devaluation of money and price hike. The history proves that the country and its fiscal polic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maintenance of paper money's value.

Key Words:money supply,paper money,fiscal crisis,Song Dynasty

猜你喜歡
宋朝
從磁州窯瓷枕看宋代民俗文化
景德鎮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1:57:56
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宋人山水
十字路口上的宋朝
“大朝金合”鑄幣朝代考
宋朝政府對移民管理的因應與調適
人民論壇(2017年7期)2017-03-24 09:52:14
宋代商人非制度化行為分析*
中州學刊(2017年2期)2017-03-21 23:20:03
宋代商人非制度化行為分析*
中州學刊(2017年2期)2017-03-21 23:20:02
多維視角的科舉制教學設計
《青箱雜記》介詞分析
青年文學家(2015年5期)2016-05-09 13:27:01
淺談宋朝拒絕和親的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av综合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日韩精品资源| 不卡无码网|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91欧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亚洲精品另类|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一级毛片高清|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欧美色丁香|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免费欧美一级| 亚洲精品图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日本一区高清|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狠狠干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 亚洲成年人网|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亚洲 成人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久久综合色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91偷拍一区|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精品粉嫩|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