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秋芹?端木祥慧
摘 要:校企合作是成功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很多技工院校都在校企合作方面進行了探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諸多困難。本文從校企合作的意義、創新合作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思考與探索,以期突破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發展的瓶頸。
關鍵詞:技工院校 校企合作 思考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經濟、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對新的經濟發展形勢,技工院校要想增強吸引力,走快速、健康發展之路,就要構建校企合作新網絡。
一、充分認識,力爭長期發展
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模式,是實現校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
1.校企合作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
學校與優秀企業合作聯手有利于培養實用型、技術型人才,服務當地經濟。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為就業和招工開辟了新的途徑,緩解了學校和企業的壓力。
2.校企合作有利于深化教學改革
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了身臨其境的企業環境和必要的實習條件,生產過程成了學習過程,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的實施。
3.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適應崗位
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選擇與專業對口的實踐工作,培養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使學生迅速完成學生—學徒—員工的轉變,縮短了技能型人才的成長周期。
二、創新模式,拓展合作方式
開展校企合作不能只滿足于傳統的合作機制,要從社會發展、國家政策等方面著手,不斷創新合作機制,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2016年,荊門技師學院相繼與湖北凱龍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吉祥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簽約開辦了新型學徒制試點,校企“雙師”帶徒、工學交替等新型學徒培養方式真正做到了學校與企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教學與生產對接,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真正融合,滿足了企業用工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雙重需求。
三、共建共享,互惠雙贏
學校和企業是工學結合的兩個主體,各有明確的分工、責任以及優勢,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和角色各不相同。技工院校培養適合某職業崗位的技能型人才;企業是讓學生能夠做好企業工作,給企業帶來效益。在共同制訂教學計劃時,要讓企業“有利可圖”,以調動其積極性。教學教師不僅要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充分利用企業車間這個實訓基地,鍛煉學生的技能,把德育教育與企業文化、工作氛圍相結合,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觀。技工院校要吸收企業文化中優秀的管理理念,多渠道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企業也要吸取校園文化中的人文精髓,吸收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新培養員工的方式方法。學校和企業的和諧發展實際上是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學校通過和企業的文化、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融合,實時掌握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明確培養方向;企業利用校方培養的人才,解決用人和科研難題。總之,學校要抓住機遇,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將校企合作模式與教學過程相結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走校企和諧發展之路。在制訂教學計劃時,要考慮校企雙方的角色和地位,以發揮雙方最大的優勢,實現校企雙贏。
四、政府主導,把握合作方向
校企合作是涉及不同主體的社會合作,只有通過政府的統一規劃、政策引導和組織協調,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秩序。
1.成立管理機構,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在政府的統籌和支持下,企業和學校才能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各級政府應規劃和統籌校企合作,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和企業為主體的校企合作發展新機制。
2.創新管理模式,做好人才培養對接協調工作
為加快推校企合作,各級政府部門應做好對接協調工作。根據荊門市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四條措施》等文件精神,2017年4月,荊門技師學院與高新區·掇刀區聯合召開高技能人才培養對接會,為推動校企合作辦學開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更強有力的保障。
3.建立合作制度,規范校企合作模式
為保證校企合作的規范運作、提高合作質量,必須建立系統、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以達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學校和企業必須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以校企雙贏為目的,實施靈活的合作機制。
(作者單位:荊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