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紅艷
(安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前教育系,河南 安陽 455000)
摘 要: 社會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不僅要求其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而且對職業道德、價值觀、人格修養等人文素質提出更高的期望。近年來,教育部針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推廣以主題班會為內容的德育理念。本文探討了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系列主題班會的范疇,嘗試將德育教育中職業發展與職業道德、自信心培養、責任和誠信教育、時間管理、感恩教育等內容融入主題班會中,以增強德育效果。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德育教育 主題班會
自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其《實施意見》確立了“基礎教育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目標以來,廣大教育工作者就展開了對“素質教育”的長久探索和實踐。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這個群體來說,學生的學習時間短,學習任務重,學校教育更注重專業課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某種“重專業輕德育”的現狀,導致一些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后人文素養缺失和價值觀的偏離,故在校內展開以職業、就業為導向的德育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目前高職院校結合輔導員的班會工作進行德育工作已取得初步進展。班會在形式上符合“長效與系統”這一需求,一方面班會的例行性是德育實施時間保證,另一方面班會形式靈活多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們已經意識到系列主題班會的重要性,下面主要就什么是主題班會及德育中系列班會應召開哪些主題,即主題班會的范疇展開討論。
一、什么是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是輔導員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和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開展的一種班會活動。通過主題班會澄清是非、提高認識、開展教育,對促進學生成長和樹立人生觀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的必修課。
主題班會針對性強,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是:(1)主題報告會;(2)演講和競賽;(3)座談和辯論;(4)野外活動;(5)社會調查成果匯報;(6)文藝表演;(7)技術操作,實物交流;(8)經驗介紹等各種各樣的形式。班主任或輔導員可以根據主題性質選擇班會形式。
主題班會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個人在集體活動中受教育、受熏陶,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同時,主題班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參與。很多形式的主題班會需要學生自己策劃、準備、主持、總結,無形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高職院校主題班會范疇的思考
清晰了解高職生的特點才能有效確定德育主題。相對而言,高職院校學生錄取分數低,一些學生基礎較差,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缺少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自制力不強、養成教育欠缺等問題。部分學生入學后習得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缺乏學習自主性與主動性,人生目標不明確,職業生涯沒有規劃,缺乏銳意進取的精神。
一些高職生因高考失利或草率報志愿變得怨天尤人,走不出心理陰影;中職班升上來的高職生存在學習習慣和自律問題、厭學情緒。一些高職生在長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引導下,認為考上大學就等于完成任務,來到新的環境中,徹底放松自己,把時間用于盲目戀愛、交往、娛樂等活動中。不良行為習慣顯露出來:舍務衛生、個人物品的管理、自理能力、學習和鍛煉的自覺性、人際交往等問題困擾著大學生。
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應將職業發展和職業道德、自信心培養、責任誠信教育、時間管理、感恩等作為班會主題,系統變成一門必修課。
(一)職業發展與職業道德
經濟全球化、知識化、信息化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專業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人的道德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肩負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以人們從事社會職業活動需要的較高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為根本目的,具有明顯的職業性特征,其職業道德教育指向十分明確,加強高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尤其重要。
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之前,應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專業領域、行業前景及就業現狀。部分學生選擇所學專業是迫于無奈,是其學習動機不強的主要原因。進入大學,應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職業內容和職業前景。結合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業發展教育,是提升學生主動性的必要手段。
不同職業有不同的道德要求,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規范: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刻苦學習、提高技能;勤儉節約;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熱誠服務、文明生產;講求質量、注重信譽;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等。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道德狀況不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情況令人擔憂。所以職業道德教育是班會內容的重要主題。
(二)自信心培養
自信心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品質,是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雖然高職生已逐漸成為現代化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的重要力量,但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職生反而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弱勢群體”:首先從生源上講,他們一部分來自農村貧困家庭,一部分來自城市中低收入家庭,還有一些來自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其次,從學生質量上講,他們多被應試教育所淘汰,高中不受老師待見,在家里常遭父母責怪;再次,社會和家長仍把升入重點本科大學作為衡量一個人有無價值的唯一標準,到職業院校學習成了低人一等、被迫而為的一件事情,一些人是抱著混日子的心態跨入職校大門的。
由于這些社會問題的存在,高職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普遍較低。從心理學角度講,一個人潛能的挖掘主要取決于他對自己潛能的估計,即一個學生越認為自己優秀、對社會有價值,那么這個學生越能發揮優秀的潛質,越能對社會做出貢獻。自我效能感是自信心的主要表現,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勵志講演等主題班會達到目的。
(三)責任和誠信教育
所謂責任,即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指標,一些高職生目前責任意識淡漠,責任感缺乏,重物質追求輕理想追求,重個人利益輕集體利益。這種自我責任意識、家庭責任意識和社會意識淡化的現狀為職業發展和個人價值體現埋下不利因素。所以,高職院校應把責任教育放在德育的重要位置,以主題班會形式進行系列學習。
與責任密不可分的是誠信教育。目前某些高職生誠信缺失表現在:1.考試作弊;2.缺課逃課;3.哄騙他人財物等。當代大學生要將誠實守信作為行為準則,作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只有自覺做到以誠相待、重信守約、有約必踐,共同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抵制和反對唯利是圖、弄虛作假、背信棄義、不講信譽、爾虞我詐等思想和行為才能使社會秩序得到更好的維護,才能使社會更加進步。加強對大學生誠信意識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四)時間管理
要想獲得成功,管理自己的時間是關鍵因素。一些高職生存在時間浪費的問題。原因有1.做事目標不明確;2.作風拖拉;3.缺乏優先順序,抓不住重點;4.過于注重細節;5.做事有頭無尾;6.沒有條理,不簡潔,簡單事情復雜化;7.事必躬親,不懂得授權;8.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9.消極思考。
針對浪費時間的原因,展開系列班會教育,提升高職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可以從實際行為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
(五)感恩教育
一些大學生由于成長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緣故,感恩意識比較淡薄,已經或正在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只有對父母、老師、朋友和社會常懷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如何讓大學生感恩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綜合考慮,以上五個主題可以作為系列班會主題展開德育教育。高職生有其自身的特點,也有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特點,唯有不斷摸索創新德育形式,使之滿足特定學生的需求、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才有可能普及與傳輸德育內容。高職院校的主題班會則符合這個要求,如果我們踏實運用,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邢連清.大學生的誠信缺失與對策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2).
[2]閆娟娟.大學生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
[3]謝桂瑩.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職生消極心理探析[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
[4]李謐.雷鋒精神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J].北京教育(高校版),2012(11).
[5]劉康聲.高職生自我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能力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