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靜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4)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航空運輸地理”課程的教學現狀,針對專業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并以此為基礎探索和討論適合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特點的航空運輸地理教學模式,包括案例教學、小組討論教學、角色扮演教學,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航空運輸地理 教學設計 教學模式
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民航安全技術管理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從事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航空運輸地理”是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主要包含航空運輸相關的地理環境、航空運輸布局、中國航空區劃、國際航空區劃等內容,內容非常豐富,旨在培養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綜合服務能力。課程的設置對應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職業崗位面向的民航安檢員、隔離區監護員、飛機監護員等崗位群。
1.教學現狀
高職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的基礎不同,對于民航知識的了解也不同,對于人文地理的認識缺失,對于基礎地理知識和概念理解不透徹。而且高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相比其他大學生較為薄弱,學習的課業內容偏向于實踐的操作,對于理論及系統的知識原理并不用深入掌握,所以學習態度不積極,在學習習慣上有其差異性。為了強化教學效果,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充分有效使用網絡信息、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制訂教學計劃的一種工作或活動。教學設計是指教師以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和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教學系統及其活動為對象,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制約條件,選擇并確定教學實施方案的活動和過程。教學設計能力對于教師提高工作績效、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通過與民航服務企業的深入合作,收集獲取企業工作現場資料實際工作任務和典型案例,制定符合崗位實際的課程內容。針對高職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學生,“航空運輸地理”課程教學設計如下:
航空運輸相關的地理環境單元:掌握民航飛機的巡航高度;掌握影響民航飛機起飛降落和巡航的天氣。能計算飛行時間。學習任務:遇到影響民航飛機起飛的天氣時的安檢對策。請取出電腦、雨傘、充電寶、照相機單獨檢查。請您脫下外套配合安全檢查。
航空運輸布局單元:掌握機場的構成和三字代碼;掌握航線的分類和網絡構成;了解運力經濟技術指標;了解影響航空運輸布局的因素。能辨認機場重要的地面設施;能判斷運力經濟技術指標。學習任務:結合工作實際判斷安檢員可以到達機場的哪些區域。
中國航空區劃單元:掌握我國各個航空區域的包括范圍;掌握主要空港城市及其機場分布。能判斷旅客可以隨身攜帶的特產、必須托運的特產。學習任務:選定城市介紹城市所屬的國內航空區域、機場、主要航空公司、航空發展情況、主要特產;分角色進行安檢情景模擬,作為安檢員,判斷旅客可以隨身攜帶的特產、必須托運的特產。
國際航空區劃單元:掌握IATA一區、二區、三區的范圍,包含的次區;了解區域內的主要國家及航空港城市。能判斷國際航線的類別。學習任務:作為安檢員,根據旅客登機牌的三字代碼判斷旅客所要到達的目的地。
3.教學模式
在多年的“航空運輸地理”教學過程中,筆者積累了一定的授課經驗,對教學模式也進行了多次更新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3.1案例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只告訴我們知識的理論,但是其內容在實踐操作中可能并不實用,而且生澀難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是對理論知識的深化應用。例如在介紹航空運輸布局時,由于生源中湖南生源比例比較大,可引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作為教學案例,說明其機場構成,利用多媒體展示飛行區、航站區、延伸區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安檢在哪個機場分區,結合安檢員工作實際判斷安檢員可以到達機場的哪些區域。
3.2小組討論教學模式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選定城市所屬的國內航空區域、機場、主要航空公司、航空發展情況、主要特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資料的查找,更主動地學習相關知識。學生小組通過集體討論、分工協作,體驗并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討論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3角色扮演教學模式
“角色扮演”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背景材料設計場景,學生根據情節在仿真場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臨其境地按設定崗位的職責、任務、工作程序、人際協調等提出觀點、方案或進行實際操作,從而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簡言之,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圍繞每一個特定主題采用表演的方式開展教學,從而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加強學生對航空運輸地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強學生對未來安檢工作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創新能力。
教師講授完中國航空區劃,由于該單元涉及的七大航空區域的內容多,聯系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未來的工作實際,學完此單元的內容后為了讓學生很好地消化此單元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確定安檢場景,由學生采用表演的方式,創設旅客在從長沙前往北京的過程中,安檢員、旅客在安檢現場發生的事情。具體情節為旅客安檢時隨身攜帶很多長沙特產帶給親戚朋友,開包檢查人員告知旅客有些特產能隨身攜帶,有些必須托運,旅客著急趕飛機,大發脾氣,安檢員給旅客耐心講解。在整個場景中,安檢員在回答乘客問題時,包含了所學的航空運輸地理知識。
為了營造特定的情景,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教室內的多媒體設備,以字幕形式顯示各場景。如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安檢時,屏幕顯示“長沙”,以渲染場景,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表演結束后,全體同學鼓掌,教師組織學生總結、教師總結。在角色扮演結束時,教師要組織好學生提問,交流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學到的東西、獲得的經驗、實踐中采取的行動。通過角色扮演,能夠將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還原為真實的工作情景,形象生動,而且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課程考核
傳統的考核對平時成績不夠重視,課程考核形式單一,以閉卷筆試的總結性考核為主,平時考核以到課率為主。我們對考核形式進行改革,考核為形成性考核60%+終結性考核40%,形成性考核為作業、課堂表現、單元測驗等,終結性考核為期末考核。航空運輸相關的地理環境單元,考核內容為飛行時間計算、影響民航飛機起飛降落和巡航的天氣,權重為25%;航空運輸布局單元,考核內容為航線的分類運力經濟技術指標,權重為25%;中國航空區劃單元,考核內容為國內七大航空區域、機場三字代碼,權重為25%;國際航空區劃單元,考核內容為IATA一區、二區、三區的范圍,城市三字代碼,權重為25%。
5.結語
“航空運輸地理”課程教學模式要多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不僅要重視學生基礎航空運輸地理知識的學習,還要重視航空運輸地理在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崗位中的應用,使高職畢業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創造性人才。只有進行課程改革,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就業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寧紅,李超.航空運輸地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
[2]洪德慧,江群.航空運輸地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
[3]唐小衛,趙敬德.飛行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5(6).
[4]張晶香.角色扮演法在“航空運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高等教育,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