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菊萍
摘 要:發散性思維包含主動性、創新性、擴展性、求異性、聯想性等特性,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旨在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文立足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簡要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發散性思維;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50-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方式最大的轉變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求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教授,還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有策略、有目的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和培養,最終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呢?
一、構建輕松和諧氛圍,打造思維環境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營。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首先,應當為學生創建和諧輕松的氛圍,為學生打造寬松的思維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遵守:“學生是主角,教師為配角”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誘導職能。構建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具體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將課堂的話語權以及主動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課堂中努力平衡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關系,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可以在課堂上引入科學優質的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群體的方式開展自主學習探究,通過自主討論,自主交流,自主獲取知識
2、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擴大課堂空間,豐富教學內容。如,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還可以跟學生在課堂上做小游戲,也可以利用現代教學工具多媒體、電子閱覽室等等,將枯燥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提升數學知識的可接受性,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思維的活躍
讓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關鍵。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積極的心態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課時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利用多媒體將課前準備的多媒體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各種四邊形的模型圖片)2、教師巧設問題情境:“生活中的電梯是什么形狀的?3、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以及問題情境的懸疑性,成功吸引學生的眼球。隨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成功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學完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后,再來討論認識家里的“平行四邊形”可從幾個方向來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時處于興奮狀態,這樣有利于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與深入探尋。
又如,在教學《生活中的大數》時,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將祖國一些名聲古跡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如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全長6397千米;香山的海拔575米等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的思維時刻保持興奮,說出生活中的大數。
三、多角度探討,鍛煉學生的求異性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改變學生的慣性思維是重要環節。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很容易生搬硬套公式或者相關理論,思維空間不夠開闊,容易陷入思維盲區,這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針對這一教學現象,數學教師應當從心理學生的角度入手,帶領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即從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拜托思維定式,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并加以引伸和推進,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算法逆運用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算法之間的聯系: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加與乘之間則是轉換的關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出幾道例題進行強化訓練。如666可以連續減多少個3?引導學生從減與除的關系去考慮??梢詫?66里包含幾個9,以除法的方式進行解析,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的訓練,能夠有效防止學生片面、孤立地看問題,能夠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理清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也進行了求異性思維訓練。
四、一題多解,鍛煉學生的思維開闊性
思維的的開闊性是發散思維的另外一種特征。思維的狹窄性智慧讓學生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在日常訓練中,引導學生對一道題進行舉一反三的訓練,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打開學生的思維,這對學生的發展有積極意義。 例如,在課堂上數學教師在屏幕中打出這樣一道習題:在一次校園數學競賽中,一共有8道題難題,做對一道得5分,做錯一題倒扣4分,小紅得了22分,請問她做對了幾道題?
教師:同學們!說說大家看到這道題,有什么解題思路呢?(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
學生1:我們可以設小明答對了X道習題,那么做錯了一共是(8-X)道習題,解題步驟是:
5X-(8-X)×4=22
9X-32=22
6X=54
X=6
解得:小紅做對了6道題
教師:真不錯!大家跟這位同學的解題方法一樣嗎?還有別的方法嗎?(課堂上沉寂下來)
教師:這種常規方法固然可以解答這道習題,但是還有一個方法。經過一段時間討論、交流,學生得出另外一種解題方法:假設小紅全部答對習題,小紅應當得到:5×8=40分
從習題中又可以知道,小紅實際得到22分,那么小紅一共失去40-22=18分,又知小紅答對一題得5分,答錯一題不得分還要扣4分,所以小紅失掉5+4=9分,所以小紅答錯了一共18÷9=2道習題,所以小紅做對了8-2=6道習題。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探尋不同的可能性,實現學生思維的開闊性,真正領悟一題多解的意義,這對學生的發展有積極意義。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是重要研究內容。數學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 淺談小學數學發散性思維教學情境的創設[J]. 唐國生.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