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雄
摘 要:分類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其科學化水平反映著人們的認識水平。當前出現在各種文獻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名目繁多,但由于缺乏整體性分類研究,影響了人們的科學認識和實踐構建。本文從形象描述、采用方式、主要內容、綜合性等四個維度進行分類學分類,以及從精英—普及、特定學院—一般學院、學校—企業、創新—創業、課程—項目等五個維度進行類型學分類,是一種新的嘗試。
關鍵詞: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教育模式;分類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6-0169-03
分類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建立科學概念的邏輯前提,是所有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最為核心和最為普通的概念操作之一[1]。當前,我國高校正深入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構建適合自身實際、科學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每所高校重要的改革任務。眾所周知,科學認識是實踐構建的基礎。目前出現在我國各種教育文獻和改革話語中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林林總總、名目繁多。但現有相關研究側重于模式介紹,缺乏整體性分類研究,從而容易引起人們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多、雜、亂之感,也制約著實踐構建的進程。為此,本文嘗試對其開展分類研究。
一、科學分類概述
所謂分類,就是指人們把事物、事件或者有關世界事實劃分成類和種,使之各有歸屬,并確定它們之間的包含或排斥關系的過程。分類的科學化水平往往反映著人們的認識水平。就目前而言,分類操作可從分類學(taxonomy)、類型學(typology)、譜系學(genealogy)和發生學(embryology)四個基本維度展開。后兩者主要從事物發生和發展的角度進行分類;前兩者主要根據事物現象的實際狀況和研究需要,分別構建一個可以全面完整地解釋事物的類別關系。鑒于開展譜系學和發生學分類研究過于復雜,本分法僅從前兩個維度進行研究。其中分類學和類型學的操作邏輯不盡相同。前者是把現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需要分類的對象按照一定的規則科學地劃分到一個有層級次序的系統中,并加以鑒定、命名和描述,以展現聯系并揭示規律。后者則是關于分類對象的分組歸類方法體系的研究,它首先確定一套特別的屬性作為類別劃分的標準,然后進行分組歸類。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前者重在分門別類,屬于經驗體系;后者重在確定類別,屬于概念體系,但兩者都應遵循互斥、完整和自洽的操作原則[1]??梢?,結合上述兩種研究方法,可以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進行分類。
一切分類都是人類在客觀經驗基礎之上認識、理解和表述事物的一種方式,是以經驗為基礎的理性建構。也就是說,若要對事物進行科學分類,首先要對該事物有豐富和具體的客觀經驗。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要素組織方式和過程操作程序的一種穩定的、可復制的結構化樣式或樣態,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理念與行動兩個范疇之間的中介和橋梁[2]。由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要素組織方式和過程操作程序的復雜性和人們對其觀察的可多維度性,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具有明顯的多樣性特點。因此,要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進行分類,首先要了解現有的各式各樣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形態或現象。
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實踐存在的多樣性及其分類學分類
分類學分類的主要特點是根據事物實際狀況和認識需要,按照一定規則將所有的事物進行分門別類。本文嘗試從形象描述、采用方式、主要內容、綜合性等四個維度對現有各式各樣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進行分門別類。
(一)形象性命名模式
此類模式主要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系統運行的形象特點來劃分。在國外,這類模式有美國大學的聚焦模式、磁石模式和輻射模式。其中,聚焦模式是由商學院或創業學院獨立展開教育并負責運行和管理,只面向本學院學生。磁石模式也是由特定學院展開、提供師資并負責運行管理,不僅在本學院內展開,同時面向全校學生。輻射模式也是面向全校學生開展,但是由各個學院分別負責本學院的師資、課程、教學和管理等事宜,學校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3]。
在國內,此類模式有滴灌模式、融入模式和雙軌模式。滴灌模式是面向全校開展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但更強調層層遴選、精心培育、準確“滴灌”。融入模式是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融入原來的教學體系中,不改變原有的教學組織體系。雙軌模式既開展全校性的創業教育,還設立“精英班”開展精英教育[3]。此類模式還有三螺旋模式和廣譜模式等[4]。前者強調大學、產業和政府的相互聯動,學校充當知識技術創新和實踐的主導角色,政府搭建競賽和扶持平臺,產業企業介入上述平臺提供助推作用[5]。
(二)方式性命名模式
此類模式主要根據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采取的主要方式來劃分。在國外,此類模式有美國大學的集中模式、中心模式和分散模式,英國大學的網絡型模式,日本大學的普及教育模式、專門教育模式、技藝輔助模式和綜合練習模式,印度大學的以就業為導向的聯動模式。其中,集中模式中的學生要經過嚴格篩選,高度專業化,由特定學院進行,學生嚴格限定在某一學院內;中心模式即先在特定學院成立一個教育中心,負責規劃和開展教育活動,通過整合全校所有資源和技術吸引不同專業背景學生,教育課程具有普遍適應性,學生可以修習和選修;分散模式則鼓勵不同學院的教師參與,注意結合專業背景[6]。
在中國,此類模式有項目參與(做中學)模式[7]、前店后校模式、校中班模式、“三項融合、分層遞進”模式、多元分級模式等。其中,前店后校模式中的“前店”指由企業、學校、政府共建的實戰基地,“后?!敝笇W校提供旨在培養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和素質的理論課堂[8]。在“三項融合、分層遞進”模式中,“三項”指競賽項目、企業真實項目、高??蒲许椖?,“分層”指專業社團、工作室、虛擬公司等三層平臺。在多元分級模式中,“多元”指在開展通識性創新創業教育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專業、年級、個性等多元學生,建設通識性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差異性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孵化型創業服務等多元平臺[9]。此外,還有學者提出了協作式模式,即強調不同專業、不同院系、不同高校、產學研之間的協作[10];“雙渠道、三結合”模式,即強調課內課外雙渠道的結合和學研產的三結合[11];還有知行結合模式、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等,都大體可歸為此類。
(三)內容性命名模式
此類模式主要根據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的主要內容來劃分。在國外,有百森商學院的強化意識模式,即側重精神、思維和意識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創新性教學計劃、外延拓展計劃以及學術研究來支撐,倡導創業精神的形成[12]。斯坦福大學的系統思考模式,即主要強調實際管理經驗和關于經濟、金融、市場運轉等理論的學習,讓學生學會評估創業機會,以培養系統的創業知識為主。哈佛大學的注重經驗模式,即重點培養學生在苛刻的資源限制與不確定環境下追求創業機會,以培養實際管理經驗為主[13]。
在國內,此類模式有五要素帶動一循環模式,其中“五要素”指課程、師資、項目、基地、保障,帶動高校、企業、學生創業實踐團隊等之間形成良性循環的協同育人機制[14]。有三步模式,即第一步抓好“第一課堂”主渠道,培養創新創業意識;第二步打造“第二課堂”主陣地,塑造創新創業品質;第三步搭建“社會實踐”大舞臺,提升創新創業能力[15]。有三位一體模式,即實現學校實踐基地、大學社團組織和導師的三位聯合[16];有“三創融合”模式,即創新、創意、創造三者融合[17]。有CCPC模式,即包括傳統的“課程體系”(Courses)、模擬實戰的“參賽體系”(Competition)、提升實踐能力和個人效能的社會“實踐體系”(Practice)及實現素質績效考評的“素質認證體系”(Certification)[18]。還有課堂教學主導模式、知識技能模式、綜合模式[19],“導師+項目+團隊”模式[20]、作品導向模式等[21],以及意識培養和知識構建模式、知識技能和實踐模式、精神和能力以及實戰素質模式等[22]。
(四)綜合性模式
此類模式由于不宜劃歸于上述任何一種類型,而且涉及多個方面維度,因此策略式地稱之為綜合性模式。此類模式主要有:張軍提出的“三全模式”,“三全”指全覆蓋、全鏈型、全方位,其中“全覆蓋”指覆蓋學生所需的全部素質、覆蓋全校所有學科門類、覆蓋全體學生、覆蓋校內外所有相關教育空間;“全鏈型”指構建“資源、平臺、載體”三位一體的創業實訓體系鏈;“全方位”指推進校內互動、校政攜手、校企合作“三管齊下”的創業孵化[23]。丁瑞忠等提出的立體模式,包括全方位注入“創業基因”,構建多元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優化創新創業服務保障體系,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24]。張爍提出的“三三模式”,即在本科教育分“大類培養”“專業培養”“多元培養”三個階段,實施“專業學術”“交叉復合”“就業創業”三條發展路徑,讓全校學生自主選擇專業、課程和發展路徑,從而實現多樣化和個性化協同發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25]。左文敬提出的基于“全覆蓋、分層次、分階段”思路的“三位一體”“全校性”創業教育模式,其中,“三位”指課程融入、項目訓練導向、先鋒班建設三方面[3];林壬璇等提出的四位一體模式,即加強校園文化、師資隊伍、考核機制、教學改革等四方面改革[26];還有學者提出的聚焦式和普及式并存的混合模式[27],以及“全方位、全過程、互動式”模式等[28],都可歸為此類。
三、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分析維度的多樣性及其類型學分類
類型學分類主要特點是先建立一個概念性標準,然后將事物進行分門別類。本文分別從精英—普及、特定學院—一般學院、學?!髽I、創新—創業、課程—項目等五個維度進行分類。每一種類型都包括三種體現互斥、完整和自洽原則的基本模式。
(一)精英模式、普及模式、精英和普及協同模式
這是以面向學生范圍大小和人才培養層次為分類標準。顧名思義,第一種模式只面向少數學生,強調培養少數學術尖才和企業家。第二種模式面向全校學生,主要開展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教育。第三種模式綜合了前兩者,兼顧了全體學生的基礎性需要、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和經濟社會的競爭性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對高精尖人才的需要。
(二)特定學院模式、一般學院模式、特定學院和一般學院協同模式
這是以具體育人機構是否具有專門性為分類標準。第一種模式指學校成立特定學院(比如創業學院)專門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特定學院可承擔全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也可只承擔本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第二種模式是指不設特定學院,而是全校所有二級學院共同開展。第三種模式是指特定學院和其他二級學院分工合作進行。一般來說,特定學院側重進行精英教育,其他學院側重實施普及教育。由于特定學院是一個獨立的、專門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機構,所以從機構是否具有獨立性來看上述第一種模式也可稱為分離模式、第二種模式也可稱為融合模式、第三種模式也可稱為分離和融合共存模式。在第三種模式中,一般來說,開展基本素質教育時采用融合式,開展個性化精英教育時采用分離式。此外,“校中班”是特定學院模式的特例,是分離模式的一種表現形式。
(三)學校主導模式、企業主導模式、學校和企業協同模式
這是以校內外主體的主導性為分類標準。第一種模式是指主要依靠學校自身資源,主要由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第二種模式主要由“企業”負責和承擔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第三種模式則由校“企”雙方共同投入和組織實施,兩者的教育力量相對均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里的“企業”是一個寬泛概念,指一所特定高校之外的所有形式的機構組織。
(四)創新主導模式、創業主導模式、創新和創業協同模式
這是以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為分類標準。第一種模式側重開展創新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不太注重創業教育,認為真正的創業只能在市場中發生。第二種模式則重點開展創業教育,認為開展創業教育可帶動創新教育。第三種模式結合了上述兩者,既注重創新教育,又注重創業教育,特別是注重兩者之間的相互銜接和相互促進。
(五)課程教學主導模式、項目訓練主導模式、課程教學和項目訓練協同模式
這是以教育載體的主要形式為分類標準。第一種模式主要依賴傳統的理論課和實踐課來開展,更加注重基本素質教育,是創新模式的主要實現途徑。第二種模式主要通過實踐性的項目訓練來展開,經常在傳統的“課外”進行,更加注重實踐技能培養,是創業模式的主要實現途徑。第三種模式綜合了前兩者。
可以看出,上述五種模式類型中的“第三種模式”可以更好兼顧普及和提高、一般和特殊的關系或者前后兩者的作用,相對而言更為科學合理。當然,不同學校因不同定位會有不同的側重和選擇。
四、余論
本文嘗試從分類學和類型學維度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進行分類,試圖使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圖景更有條理性和層次性,但也存在以下需要做出說明或者需要進一步深入討論的問題。
首先,前文的分類學分類所得的四種類型模式和類型學劃分所得的五大類15種模式,模式類型之間或者具體模式之間往往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有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可能既屬于精英模式、特定學院模式,又屬于企業和學校協同模式、創業主導模式、項目訓練主導模式等。又比如,聚焦模式、滴灌模式也可歸為精英模式和特定學院模式,強化意識模式也可歸為創新主導模式和學校主導模式,而分類學中的綜合性模式則更多是偏向于類型學分類模式中的“第三種模式”。由于此類關系比較復雜,本文不深入討論。
其次,前文分類學的四分法和類型學的五分法,每一種類型只是因分類標準的側重點或視角不同而不同,分類學分類中的分類規則還沒有實現嚴格意義的科學標準,分類學的四類模式之間也沒有實現嚴格意義的互斥,綜合性模式類型只因涉及的要素過于復雜而采取的策略性處理方式等等。因此,更加科學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分類研究有待深入。
參考文獻:
[1]項賢明.教育現象的科學分類研究初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5-11.
[2]黎江.對高等教育領域創業教育模式的認識[J].高等農業教育,2004(12):14-17.
[3]左文敬.中美高?!叭P浴眲摌I教育組織模式的比較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10-11,23-28,32-34.
[4]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4.
[5]李瑞寶,翁謙.構建基于三螺旋結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以福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62-65.
[6]劉洋.中外高校創業教育模式比較研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1):135-140.
[7]許朗,貢意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項目參與式創業教育[J].學術論壇,2011(9):213-217.
[8]張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機制、路徑、模式[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10):28-32.
[9]倪涵,王明珠.高職院?!岸嘣旨壥健眲撔聞摌I教育模式研究[J].職教通訊,2012(23):48-50.
[10]彭玲.“協作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及實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1):118-120.
[11]大連理工大學.雙渠道,三結合,多模式,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J].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2010(7):67-68.
[12]胡寶華,唐紹祥.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計探討——來自美國百森商學院創業教育課程設計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0(7):90-91.
[13]王萬山,湯明.國內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比較研[J].九江學院學(社會科學版),2012(2):115-116,122.
[14]郭濤.“五要素帶動一循環”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2):167-169,174.
[15]吳衍濤,韓同吉,何婧.高等農業院?!叭阶摺眲撔聞摌I教育模式[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698-700.
[16]楊慧.三位一體:高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科教文匯,2014(11上):212-213.
[17]商亮.清華大學打造創新創業教育體系[EB/OL].(2015-10-21)[2016-08-20].http://education.news.cn/2015-10/21/c_128341925.htm.
[18]楊新宇,韓震.高校創新型創業教育CCPC模式構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3(2):38-40.
[1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創業教育在中國:試點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
[20]史建磊,宰文珊,許方程.高職農類專業“導師+項目+團隊”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5(7):105-108.
[21]袁渭錕,王滿四.作品導向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J].高教探索,2016(7):25-28.
[22]胡桃,沈莉.國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3(2):91-94,90.
[23]張軍.構建創新創業教育“三全”新模式[N].中國教育報,2015-11-02(9).
[24]丁瑞忠,王全文,呂海航.“立體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以魯東大學為例[J].中國高??萍?,2016(1):90-92.
[25]張爍.創新創業,高校怎么教[N].人民日報,2015-07-09.
[26]林壬璇,劉升忠.高職院?!八奈灰惑w”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下):1-3.
[27]羅媛.美國高校創業教育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0(10):55-60.
[28]孫愛武.構建“六位一體”創業教育體系有效推動學生就業[J].中國高等教育,2013(13、1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