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邦

摘 要: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教學缺少針對性、二是教學互動性差、三是學生考試答卷有重復和抄襲現象。文章主要探討了“大班授課、小班討論”的課程教學改革理念、思路,設計了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及多樣化考核方式。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大班授課;小班討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6-0207-02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宣傳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以及發展戰略的重要渠道,對引導大學生正確分析和認識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所有高校都開設了形勢與政策課,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
一、課程教學現狀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文件明確規定:“形勢與政策課按平均每學期16周,每周1學時計算。本科四年期間的學習,計2個學分?!钡蠖鄶蹈咝]有達到這一標準和要求。貴州大學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設置形勢與政策課程性質的專題講座,2002年正式列入課表,2011年開始計1個學分。從2014年起要求達到理論課堂教學8學時,計2個學分。形勢與政策課程主要由教師課堂講授,將課程的主要內容灌輸給學生,考核方式是學生學(聽)完課程后寫一份課程學習心得體會和一篇小論文。學生最后的課程成績由平時考勤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構成。成績采用百分制,平時成績為40%,考試成績為60%。目前現有的教學模式主要解決了以往教學及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取得的效果也是明顯的,但仍有改善的空間和進一步改革的必要。當前形勢與政策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一是教學對象以行政班合成為主,沒有針對性;二是教學偏重知識灌輸,互動性差,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夠;三是學生考試答卷(體會與論文)存在重復和抄襲現象。
二、課程改革的理念及思路
改變“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探索“以學為主,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探索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多元化考核方式;探索教學從以知識為主向以能力為主的轉變路徑,以提高學生分析現實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目前學校規定的8學時遠遠沒有達到國家標準和要求,適當增加課時是必要的??梢圆扇∫韵聨追N方式展開教學:一是“探究式”或“研究式”教學,即主要通過教師設計、提出問題,設置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去思考和研究。二是“菜單選學式”教學:適當調整改革以往完全統一、固定教學內容的模式,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和學生的不同興趣,確定差別性教學內容,形成課程菜單,學生根據課程菜單自主選擇學習。同時,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強化以能力為主的過程考核,探索撰寫小論文、口試、社會實踐及調查報告等多種方式組合的考試方式。
三、教學改革方案設計
形勢與政策課具有特殊性、政治性、時效性,教學內容變動性大,教學規范性差,教學效果差異性大,教學與管理難度大,因此,課程改革應常態化。突出方案的可操作性,明確每個階段的教學模式改革目標和改革內容,列出課程每一章節采用的教學方法、改革形式以及實施辦法。
(一)教學內容改革:設計“菜單”式教學內容
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根據教育部每學期下發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和學校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形勢與政策方面的基本知識。這部分以講授和引導學生學習為主。二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新動態以及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這部分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可以充分考慮適當調整和改革以往完全統一、固定教學內容的模式,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和學生的不同興趣,選擇差別性教學內容,形成“課程菜單”,學生根據“課程菜單”自主選擇。三是國際形勢及熱點、焦點問題。這部分教學內容主要通過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教師設計、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學、去思考和研究。
根據教育部《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和學校教學時間、學生情況以及教師知識結構等教學實際,確定有差異性的教學內容,即“菜單”式教學內容,供學生選擇。
改變以往完全統一、固定教學內容的模式。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和學生的不同興趣,設計差別性教學內容,形成課程“菜單”,使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如設計“三農問題”“轉基因食品問題”等專題組合,利于不同學科學生選擇。以2016年下半年為例,擬設計的(備選)教學內容如下:①學習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 把握我國時代發展大勢;②認識、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邁向我國改革開放新經階段;③面向亞歐 開放新局——“一帶一路”“亞投行”戰略;④大國風范 外交新策——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⑤關注地緣政治演變動向 把握國際體系變革;⑥轉基因食品:究竟是技術、安全、還是政治戰略;⑦臺海局勢與中美關系、中日關系;⑧南海局勢與我國的外交政策;⑨大數據產業:貴州發展的戰略與機遇;⑩世界熱點 錯綜復雜——認識和把握世界政治形勢;中國的能源安全與生態環境問題;精準扶貧與三農問題;朝鮮半島核問題與東北亞安全環境;中東局勢、IS與反恐新局勢;其他重大事件。此外,還可以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發展和學生選擇進行適當調整。
(二)教學方式改革:“大班授課、小班討論”
應配合學?!肮不A課課堂教學改革試點”工作,開展“大班授課、小班討論”教學改革試驗,提高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增強學習效果。通過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學、去思考和研究。第一,由選擇同一課程的學生組成教學大班(150—250人),以知識點講授為主。每一教學大班分為若干教學小組(4-6個),每小組25-40人,以討論式教學為主。第二,進行大班授課。由教授或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博士或副教授擔任授課教師,重點講解知識點和重點、難點、疑點問題。第三,展開小班討論。由副教授或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擔任教學指導教師,負責安排和指導學生預習、制作課件等,設計討論方案,組織學生討論,批改學生作業(報告)。
(三)具體教學安排
待教學任務確定后,選擇教學班進行教學改革實踐。大班由教授擔任教學工作,副教授或博士擔任小班討論教學指導教師,負責設計具體討論方案,組織學生討論,安排和指導學生預習、制作課件等。教學討論記錄等工作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負責,口試工作由課題組全體成員負責,口試題目主要由任課教師負責設計,口試情況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各專業研究生負責記錄。
(四)考核方式改革
應注重以能力為主的過程考核,探索實施考核方式多元化。采取口試、撰寫時事評論、小論文、實踐報告等多種方式組合的考試方式??谠囶}目靈活,答案是開放的,是當前政治、經濟、社會、國際熱點焦點問題,如果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或參與教學互動,難以回答。時事評論、小論文、實踐報告以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為內容,要求學生實事求是,結合實際,闡述自己的觀點、看法。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過程考核)、課堂討論表現、期末考試(撰寫時事評論、小論文、小報告)等部分組成。
四、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設計
五、效果與討論
“大班授課、小班討論”課堂教學改革,實現了從以知識為主向以能力為主的轉變,教學對象以行政班合成為主,比較有針對性,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學生帶著問題去學、去思考和學習,避免了學生考試答卷重復和抄襲現象,提高了教學實效性。但是也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目前本校形勢與政策課只安排8學時,課時是很不充分的。二是“菜單選學式”教學內容不固定,不同專業學生有不同興趣和需求,教師備課工作量和難度大。三是實施“小班討論”和多元化考核方式組織難度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EB/OL].[2016-12-20].http://moe.edu.cn/s78/A13/sks_left/s6387/moe_772/tnull_9309.html.
[2]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EB/OL].[2017-01-0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3]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EB/OL].[2013-12-23].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