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孝洪

摘要:目的 分析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患者實施中醫療法的效果。方法 將我院消化內科2013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患者中抽選實施西醫療法(硫磺鎂)的34例作為對照組,實施中醫療法(逍遙散加減方)的34例作為實驗組,統計疾病的治療結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疾病有效率為94.1%(32/34),并發癥發生率為5.8%(2/34);對照組患者疾病有效率為70.6%(24/34),并發癥發生率為26.4%(9/34),組間有差別,P<0.05。結論 給予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患者中醫療法效果突出,能預防并發癥,提高效果,值得學習。
關鍵詞:中醫;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硫磺鎂;逍遙散加減方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01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CM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holecystitis,liver spleen diparity effect.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3~August 2016,the diparity between liver and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holecystitis in selected implement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sulfur magnesium)34 cases as control group,TCM therapy(Xiaoyaosan powder prescription)of the 34 patient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disease.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isease rate was 94.1%(32/34),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5.8%(2/34);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 rate was 70.6%(24/34),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26.4%(9/34),between group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holecystitis,which can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t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ver and spleen diparity type chronic cholecystitis;Sulfur magnesium;Xiaoyao powder prescription
慢性膽囊炎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兩側或一側肋部疼痛,患者長時間處于勞累狀態或情緒不穩定,均會加重患者病情,情況嚴重時還危害患者生命。中醫領域中,慢性膽囊炎屬于“脅痛”范疇,和情志變化、氣滯郁結相關。基于此,情志的嚴重變化直接影響著疼痛度。肝氣的逆行易侵犯脾胃,使肝脾處于同時病變狀態,故探究有效療法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我院借助中醫療法進行治療,并取得顯著成效[1]。為進一步判定該療法的臨床價值,現將我院收治68例患者資料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患者中抽選實施西醫療法的34例作為對照組,女14例(41.2%),男20例(58.8%),年齡24~70歲,平均(48.1±2.2)歲;病程1~8年,平均(3.3±0.2)年;實施中醫療法的34例作為實驗組,女13例(38.2%),男21例(61.8%),年齡25~70歲,平均(48.2±2.3)歲;病程1~9年,平均(3.4±0.3)年。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段等臨床基礎資料無差別,P>0.05。
1.2疾病診斷
①入選標準[2]:68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膽囊炎疾病診斷,屬于肝脾不和型,B超檢查顯示膽囊縮小,白細胞計數增加,伴有程度不同的惡心、右腹部疼痛、腹脹等癥狀;②排除標準:藥物過敏、其他疾病分型患者排出在外。
1.3方法
34例對照組患者實施西醫療法,以硫磺鎂為主,口服10 ml/次,持續治療2 w;34例實驗組患者實施中醫療法,因肝脾不和型患者伴有大便干稀、噯氣、肋疼等癥狀,健脾、利膽、和胃為治療原則,藥方:炒白術、茯苓、白芍各15 g,柴胡、郁金各12 g,當歸10 g,半夏9 g,生姜、炙甘草6 g。同時,根據患者病情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口干、舌紅、便秘癥狀患者添加牡丹皮9 g、梔子6 g,頭暈、舌苔薄、睡眠質量差癥狀患者添加牡丹皮15 g、菊花9 g、何首烏15 g。煎服1 劑/d,持續服用2 w。
1.4判定項目
統計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并發癥,疾病治療結果標準:癥狀消退,影像學檢查恢復正常,膽區疼痛消失,正常飲食,表明治愈;癥狀改善,影像學檢查開始恢復,膽區疼痛減輕,消化明顯改變,表明有效;癥狀、影像學檢查未變化,或病情惡化,表明治療無效。
1.5統計學方法
選用統計軟件包SPSS18.0處理文中數據,治療結果、并發癥屬于計數資料,用百分數的形式表示,實施χ2檢驗,P<0.05,組間統計有差別。
2 結果
2.1臨床治療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疾病有效率為94.1%,對照組患者疾病有效率為70.6%,組間有差別,P<0.05,見表1。
2.2臨床并發癥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8%,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6.4%,組間有差別,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膽囊炎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膽囊疾病,多為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占比95.0%,上腹部不適、腹痛、惡心、噯氣等為主要表現,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調查結果表明,慢性膽囊炎疾病多發生在膽石癥基礎上,且多為急性膽囊炎疾病后遺癥,其病因為細菌感染、膽固醇異常,多由結石長時間的刺激膽囊黏膜組織出現炎癥導致[3-4]。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的慢性膽囊炎患者中,女性比較常見。其病發因素相對復雜,包括:胰酶反流。當胰管、膽總管之間的通道梗阻時,可造成胰酶反流,引發膽囊炎;細菌感染。非細菌感染是誘發慢性膽囊炎的危險因素。由于膽囊損傷、缺血,病發7 d左右將近一半左右的患者繼發細菌性感染,情況嚴重時出現穿孔、膽囊積膿等并發癥;膽囊出口梗阻。膽囊管結石梗阻也是引發膽囊炎的因素。由于膽囊出口處于梗阻狀態,使膽汁大量淤積,刺激膽囊壁粘膜,最終出現炎癥。同時,年齡、飲食習慣、肥胖等也是誘發慢性膽囊炎的因素。近年來,伴隨著生活質量、飲食方式的轉變,國民平均壽命延長,從某種程度上增加著慢性膽囊炎疾病的病發率,特別是大城市的病發率。以往,臨床均選用西醫藥物治療,雖能改善患者癥狀,控制病情惡化,但治療結果并不滿足需求。故而探究合理、有效的療法是非常重要的。
中醫認為,慢性膽囊炎屬于“脅痛”范疇,由飲食不當、情志不暢等因素引發。肝是膽汁的主要來源地,只有肝氣正常通行,才能保證膽汁的正常分泌,幫助脾胃良好消化食物;脾胃虛弱的患者膽囊張力相對較低,且橫徑小,是膽汁不夠充盈的表現。若機體缺乏大量膽汁,將降低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運功能下降。另外,脾虛還會影響肌肉的收縮功能,降低膽囊收縮力,影響膽汁的正常排泄,降低膽囊收縮力,使膽鹽大量積聚體內;患者抵抗力的降低,為細菌繁殖提供便利,這不但是誘發膽囊炎疾病的危險因素,也是影響疾病治療的關鍵。針對這種情況,中醫將通腑、清熱、疏肝作為慢性膽囊炎疾病的治療原則,本文逍遙散加減療法正好滿足該需求。逍遙散加減方由生姜、木香、柴胡、當歸、炒白術、半夏等成分組成,其中生姜具有解毒、健脾、消腫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消食、止痛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當歸具有行氣、補血的功效,白術、茯苓具有健脾、去濕的功效,炙甘草具有益氣、通陽的功效,諸多藥物成分的聯合使用,能滿足止痛、健脾、疏肝、和胃的需求[5]。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逍遙散加減方能減少膽汁分泌量,促進膽囊收縮,加快炎癥、病原體的消退速度,修復局部病變。同時,該療法的應用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預防疾病的反復發作。張永良[6]等研究中,32例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患者經由中醫治療后,疾病總有效率為87.5%。本次調查中,實施中醫療法的實驗組疾病有效率為94.1%(32/34),高于西醫療法有效率為70.6%(24/34),P<0.05,有差別,和上述研究結果基本相似,說明:和西醫療法相比,中醫療法能在慢性膽囊炎患者中獲得更為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患者中醫療法效果突出,能預防并發癥,提高效果,值得學習。
參考文獻:
[1]張華林.消炎利膽片治療中醫肝膽濕熱型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1):47.
[2]朱言峰.中醫臨床關于慢性膽囊炎的治療體會[J].醫藥與保健,2015, 15(9):91-91.
[3]肖金權.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8):295-296.
[4]Gunay Y,Bircan H Y,Emek E,et al.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percutaneous cholecystostomy versus cholecystectomy[J].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3,17(2):319-325.
[5]聶山文,路小燕.柴胡疏肝散加減聯合茴三硫膠囊治療慢性膽囊炎30例[J].中醫雜志,2014,55(4):342-343.
[6]張永良,劉小利.中醫治療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6,8(6):78-79.
[7]胡明衛.郁惠興名老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經驗總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11):2395-2396.
[8]張永良,劉小利.中醫治療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6):78-79.
[9]張福林.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效果觀察[J].北方藥學,2011, 08(12):40-40.
編輯/錢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