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向峰
摘要:高職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與有益補充。本文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根本目標,探索一種全新的、服務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的第二課堂課程開發方法。
Abstract: Second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expense and supplement of first classroo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development method of second classroom which serve in the skills competi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vocational ability.
關鍵詞:第二課堂;職業能力;技能競賽;課程開發
Key words: second classroom;vocational ability;skill competition;cours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9-0222-02
0 引言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育的本質屬性,又具有鮮明的區域性和行業性特征。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中廣泛興起不同領域、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的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它是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基礎之上,以競賽的模式對大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進行的綜合考查,高職院校也將其視作對自身人才培養能力的一種檢驗手段。
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中,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考查。綜合職業能力包含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其能力培養需要在教育過程中營造職業氛圍和環境,單獨依靠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無法實現,第二課堂以其靈活、多變的課堂組織形式與多元化、開放的教學內容,成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有效補充,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方面具備很大的挖掘潛力,有望實現參與第二課堂的學生自身職業能力提升和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獲取優秀成績的雙贏局面。
1 “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開發理念
傳統第二課堂授課內容與第一課堂聯系較為緊密,甚至直接作為第一課堂理論教學過程后的實踐檢驗環節,缺乏激發學生興趣、積極參與課程的的亮點;部分課程的任課教師授課內容選取隨意,課堂進程緩慢,難以實現教學與教育意義,對于當前開展事態如火如荼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大賽更是缺乏側重與針對性。單純依托短時間內的賽前選拔與集訓機制,自然難以在競賽中獲取優良成績。
“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不再將名目繁多的各類第二課堂課程看作孤立的個體,而是在統籌規劃后,根據課程內容、課程難度等因素,構建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覆蓋學生在校學習,以及競賽參賽的各個時間階段,力圖實現“全程參與”。課程難度由淺入深,即能夠保證第二課堂實現其作為第一堂課的補充功能,覆蓋面廣、參與學生人數多,又要求在課程后期其課程內容能夠針對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競賽重點發力,取得成績上的突破,這是“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在此指導思想的引導下,“技能型”第二課堂在學生在校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教學目標,應具備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安排。在第二課堂開展的初期,針對學生職業技能、素養全面提升的基本目標,課程致力于吸引更多學生的參與,課程內容難度適中、普適性強,與第一課堂的理論授課應有較強的聯系,以適應不同專業,甚至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學力差異,同時要能夠為學生知識體系的進一步完備助力。當課程開展進入后期時,則可根據所要參加的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內容,在第二課堂課程中設置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安排,更加貼近實際工作情境,在綜合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的基礎上,為技能競賽參賽隊員選拔、賽前培訓提供幫助。
改革后的第二課堂的課程體系包含多個分支以適應學生不同的興趣與需求,每一分支內的課程呈現典型的金字塔結構。在課程數量方面,“技能型”第二課堂的課程體系在前期為學生提供更為多樣化的選擇,所開設的課程數量較多,盡可能覆蓋學院內更多數量的學生。與此同時,通過恰當的課程內容的設置,也可以實現在第二課堂開展的初期即對不同興趣方向的學生進行分流的目的。而隨著課程體系的延伸,將為愿意進一步參與后續課程的學生提供內容更為豐富,實踐動手程度更高,但同時也具備相應難度的課程選擇,其課程數量也隨之減少。
2 “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課程開發
結合筆者所在學院在“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的探索實踐,展示第二課堂課程開發實例。“飛機發動機拆裝調試與維修”全國高職組技能大賽從2013年舉辦以來,逐步成為促進高職院校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賽事。賽事中大量關于活塞-5、渦槳-5型航空發動機的實踐操作類項目,在第一課堂偏重理論教學,實驗實訓環節難以針對某特定型號航空發動機開展全體學生范圍內的專門訓練,比賽參賽隊員選拔缺乏決定性依據,賽前短期集訓效果不佳的多重背景下,利用第二課堂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及綜合職業能力,進而在全國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取優良成績成為必然選擇。
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校內現有的實驗實訓設施,在學院整體教學氛圍側重于軍用燃氣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前提條件下,“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完成航空活塞式發動機系統化理論知識對絕大多數學生的普及是首要目標。在課程運行初期,設置活塞式發動機原理、活塞式發動機結構等理論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校自身實訓設施條件——活塞-6發動機與賽事使用的活塞-5發動機屬同類型航空發動機——適當輔以現場教學,以加強學生對于這一類型發動機的認識。
完成基礎理論知識普及后,將陸續開展活塞式發動機的裝配與調試、活塞式發動機故障診斷等相關實踐活動,課程性質由理論課程向理實一體化課程進行轉變,實踐操作類內容此時應占據課堂教學內容的絕大部分。課程基于工作過程開發,采用項目導向的教學手段,以具體的工作任務驅動學生進行探究型學習,盡可能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以提升職業能力,適應比賽需求。在這一階段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課程應具有一定的難度梯度,以完成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初步篩選,為最終的職業技能競賽參賽隊員的選拔提供重要參考。同時,課程內容也要不失趣味性,避免學生喪失對于課程的興趣。
“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課程運行的最后階段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開展課程,授課教師將帶領經選拔后的參賽學生進入相關企業進行觀摩學習,在實際工作情境中開展課程內容及技能訓練,以達到比賽的最終要求。課程合作共建是提升第二課堂整體質量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課程切實保障高職院校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培養符合民航、空軍、中航工業規章制度要求、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的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實施。在第二課堂體系最后階段的課程設置中,一方面要求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滲透比賽的要求與規范,其教學標準制訂與教學內容選擇均以實際賽項內容為準。另一方面,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可嘗試采用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翻轉模式,盡可能提升學生對于課程的參與度,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比賽項目加深認識和理解。上述措施在課程具體開展過程中取得不錯效果,學生完成企業實際工作現場學習后,提升對賽項內容的理解后,對課程內容進行進一步改良的實例,滲透航空維修類企業6S管理及工具定置管理的職業素養要求,使其更加符合比賽要求與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所要求的人才培養標準。
3 “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實施建議
第二課堂課程進展至后期,部分難以在校內實驗實訓場地進行、缺乏專用實訓儀器、設施的教學過程可轉移至企業生產一線完成。由于第二課堂課程自身所具有的高實踐動手能力需求的特性,對于指導教師的工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師資配備中應向“雙師型”教師傾斜。同時,在師資培養時,增加教師赴企業一線實際體驗、鍛煉的比重,以最大程度上滿足“技能型”第二課堂課程對于師資能力的需求。
4 結語
為適應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必須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包含大量的專業知識及職業技能知識以使學生畢業后能夠適應崗位需求。理論課程作為第一課堂為人才培養打下堅實基礎,而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有效延伸,極大地提高了專業教學效率與人才培養質量。“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更加注重課程內容與工作情境的逐步融合,在教學過程中也更加強調學生的個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拉近學生與企業、行業與職業間的距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有益補充。
參考文獻:
[1]梁耀相. “準職業人”視域下高職第二課堂活動體系的構建 [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2(5):166-170.
[2]王曉如.第二課堂與課堂教學關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85-88.
[3]劉當遠.發揮第二課堂作用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85-186.
[4]令狐文生,金一鳴,李純清.高校第二課堂活動狀況的調差分析和思考[J].高教論壇,2010,3(3):21-23.
[5]魏培徵,馬化祥,馬莉萍.高校第二課堂與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關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