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華
【摘要】小學語文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占據重要的位置,也是整個學習中最為基礎的課程。語文的課程涉及到一些較為優美的詞句等,可以培養學生在審美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學中這個方面也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關鍵部分,作為培養學生整體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程,樹立學生正常的審美觀念,養成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習慣,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針對誰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審美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審美的能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目標也在逐步發生變化,不再過分強調學生的分數,而是關注學生各項基本技能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改進日常教學方法,通過趣味性和有效性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審美狀態,讓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積極樂觀的面對未來的生活,促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在小能學語文中滲透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美好的事物,善于發現在這樣的事物才能更好的面對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審美原理,將一些基本的審美方式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主動的發現美、觀察美、創造美,熱情的面對生活,養成積極健康的心態,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這也就是日常所說的“審美教學”,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基礎。在德育方面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可以讓學生通過科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正確的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樹立健康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積極應對面對的困難和挫折,迎接人生的挑戰。因此,在小學教育中進行審美教育是及其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之間的關系研究
1審美教學與語文教學相互融合
審美教學和小學語文教學是相互融合的,語文課本中包含了大量優美的詩詞和風景,可以作為審美教學的重點內容合理進行利用,并在不斷的實踐中發現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將審美教學與小學語文進行充分的利用。例如,在人教版《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可以教材中描寫春天的句子與現實的圖片聯系在一起,并將各項景觀運用到實際作為寫作中,學生對于春天景色的觀察不在局限于靜態的風景中,而是可以和動物等進行融合,發現日常生活中不易發現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2語文學習可以將審美觀進一步體現
語文科目具有自身獨特地個性,其語言學習的魅力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深入進行展示,將一些沒有見過的美景通過文字展示出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可以將審美教學和小學語文教材聯系起來,提升學生對審美的認知感和欣賞技巧。例如在人教版《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中,對其風景的描寫“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大龍蝦全身披甲,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這些描寫可以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到不同的風景,將海洋的魅力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文字和審美的結合實現學生審美方面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畫面的意境。
三、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結合的建議
1充分利用意境對審美進行培養
小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這方面作為重點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進而發現美、觀察美、感受美。教師在進行教材的講解時,需要充分的對教材進行解讀,結合實物對意境進行想象,并認真感受其中的美,讓學生可以跟隨教師的思路,對美好的事物進行理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讓學生可以積極的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建立審美意識,不斷受到美的熏陶。
2善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關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將審美教學的效果進一步提升,直觀的將一些風景展示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例如,在進行課堂教學中可以將一些圖片、動畫和視頻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直接感受課文風景帶來的震撼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理解作者需要表達的思想,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3充分利用古詩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國古詩詞蘊含著巨大的價值,也是培養學生審美的關鍵部分,學生對古詩詞的品鑒可以發現蘊含在事物中豐富的情感,深入發掘與探究美好事物。但是古詩詞對于學生理解方面較為困難,特別是小學生受到本身知識結構的限制,在理解上難度進一步加大,因此教學中可以利用聯想的方法,結合情境教學方式,利用課堂情境還原,讓學生展開聯想。例如在劉禹錫的《望洞庭》一詩中:“潭面無風鏡未磨”,可以讓學生對情境進行聯想,展示出平靜湖面上的風光,提升學生對湖面美景的認識。
審美能力的培養在學生今后的學習中意義重大,小學語文豐富的課文內容是進行審美教學的基礎,也是進行教學的關鍵部分,可以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科學健康的審美觀,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