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翻轉課堂”教學旨在顛覆課本、師本、教本等傳統教學模式,跳出程式化、單一化、功利化教學窠臼,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實現“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課堂,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并激發學生個體潛能。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夠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吸引力,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提升教育實效。鑒此,本文即對“翻轉課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施行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思考。
關鍵詞 思想政治 翻轉課堂 理論課 實踐 思考
作者簡介:鄧秋,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學學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384
對于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探索與革新是推動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核心問題,我國古代的教育大家即提出了“因材施教”、“格物致知”以及“樂學”、“慎思”、“篤行”等教育理論。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為契合新的教育特點及形勢,我們也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育路徑。
一、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及意義探究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其也可以譯為“顛倒課堂”,顧名思義“翻轉課堂”是一種顛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簡單的說“翻轉課堂”即是一種重新分配課堂內外教學時間的教學模式,其主要凸顯在課堂教授時間向課外轉嫁,課內學生將獲得充足的自主探究學習機會。除此之外,“翻轉課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實踐還具有以下特點:
(一)知識傳授、知識內化形式的翻轉
傳統教學中,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然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機會增多,教師不在是知識輸送的主體,而逐漸退居引導職能,這就形成了知識傳授依靠學生自主探究及教師輔導完成,而知識內化則由學生實踐操作完成。誠然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則能夠助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使傳統的消費式課堂向生產式、創造式課堂轉變。
(二)教師與學生角色的翻轉
思想政治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不僅意味著知識的輸送模式、內化模式的翻轉,同時也必然帶來師生角色的變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增強,而教師則從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指導者轉變。 在“翻轉課堂”上學生獲得了成為主角的契機,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資源汲取知識學習技能,在學習進程上真正獲得了主動權,譬如針對疑難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反復的觀看教學視頻,而逐漸突破瓶頸,這與其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被動狀態是截然相反的。一言以蔽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可以自主掌控學習時間、地點及學習量,從而真正發揮自身主體性,并取得最佳的知識內化效率。
(三)師生交流方式的翻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角色得到轉變,由此帶來的不僅是學生主體性的增強,同時還將是翻轉師生的對話模式。在師本位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那么在師生對話中學生很有可能會缺乏自信,甚至缺乏對話的勇氣。在此情境下師生間的交流方式往往是單向化的,即形成“你問我答”的機械化交流形式。如此一來,師生間就會喪失如切如磋的交流探究契機,也就失去了互相了解,互相求教的機會。然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正視,這將有助于師生平等關系的建立,同時也有利于師生和諧對話模式的建構,從而有效提升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建構學生價值體系,健全其人格,提升其道德修養的重要課程,是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深化“樹德育人”教學目標的關鍵,對于學生科學觀念的形成以及人文素質的提升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反觀我國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際情況,卻不難發現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佐證了實施“翻轉課堂”的重要性。下文,我們就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習熱情不高
立足教學實際來看,多數學校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仍然沿襲著程式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既沒有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景,也沒有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設契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情景,從而教學效果不佳、課程吸引力不足等問題的產生。據對某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態度問題調查研究顯示,大約44.5%的受訪學生表示“學習思想政治課只為應付考試”,而39%的學生則表示“偶爾會聽部分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也就是說僅有不到16%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抱有學習興趣。此外,在接受訪問的學生中約有75%的學生不會做課堂筆記,甚至有36%的學生不知道“馬克思主義”的含義。造成如此現狀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教學模式單一枯燥,以及師本位教學模式嚴重損害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
(二)師生交流不足
現目前,諸多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存在,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的情況,同時也存在教師“滿堂灌”的照本宣科式教學現狀。在此教學情景下,教師則將課堂轉化成了“唱獨角戲”的講堂,授課時諸多教師甚至全然不顧學生的聽課狀態及聽課情況,便自說自話般的大講特講,但實際上卻收效甚微。在當下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且興趣愛好廣泛,其學習特點及學習要求也不必從前。那么在此情境下,如果教師依然故我的沿襲舊方法“閉門造車”,而不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那么必然會新的教學形式所淘汰。
三、 “翻轉課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實踐思考
我們就將結合上述觀點與思考,進一步對“翻轉課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實踐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
(一)加強預讀預習指導工作,實現角色的轉換
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育是人類文明建構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推動社會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對于學生的人格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效,就應該積極革新傳統教學方法,積極施行“翻轉課堂”。然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的第一步即是轉變教育思想,以此實現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性,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最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實現“不教而教”教學目標。當然為了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師生角色的轉換,這就需要教師落實好預習、預讀指導工作,讓學生夯實理論基礎,從而節約基礎理論講解時間。在引導學生進行預習預讀活動時,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注重圈劃工作,即為學生擬定預習提綱并圈出重點與難點,以此讓學生在預習之前做到“心中有數”,有效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第二,合理設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在預習提綱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定問題,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思考,同時還需鼓勵其敢于質疑、積極提問,并以不倦的求索解決問題,以此提升預習實效。譬如在教學馬克思主體基本原理課程時,我們就可以將價值觀部分的內容作為“翻轉課堂”的試點,并在課前向學生提供視頻材料、課件、預習提綱等信息資源,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充分有效的預習活動。而在理論教學課堂上,再實現師生角色的轉換,即讓學生通過討論、匯報、交流等形式,提升知識內化效率。而教師則根據學生的預習探究效果進行點評與梳理,并針對學生所提出疑問進行解答,以此全面轉換師生角色,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
(二)創設互動教學情景,促進師生充分交流
“翻轉課堂”在思想政治課堂的實踐,必須要建立在師生互動交流的前提之下。鑒此,思想政治教學實際中,為有效實施“翻轉課堂”教師則可以充分借鑒國外“翻轉課堂”的經驗,積極運用微課教學,即將教學重點濃縮在一個短小精悍的視頻之中,讓學生通過幾分鐘的視頻鞏固及學習知識。譬如教師可以制作“五分鐘理解馬克思主義”、“十分鐘學會辯證法”這樣的知識點高度濃縮的教學微視頻,促使理論教學實踐集聚收斂,從而為師生互動探究贏得寶貴的時間。在師生互動交流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從以下幾個層次展開互動活動:第一個層面的內容則是討論疑難問題,即鼓勵學生踴躍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尋求教師解答;第二,理論知識的運用問題,即結合現實社會中的焦點熱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促使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中有效運用理論知識;第三,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問題,理論源于實際必然也須用于實際,那么在思想政治“翻轉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也應該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譬如講解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時,教師則可以將國史與校史相結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時代的變遷對國家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影響。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史料,讓學生進行討論研究,如講解“五四運動”有關內容時,教師則可以向學生放映當代大學生開展反帝愛國斗爭的影視圖片資料,讓學生討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此句名言的深刻內容,并積極與學生交互意見,交流思想,最終深化學生對愛國主義精神的深入理解。
(三)組織實踐教學,促使學生躬親踐行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思想政治教學實際中,實施“翻轉課堂”也應立足實踐教學要求,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因為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際中,要想有效滲透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科學價值觀,就不能僅僅采取“說教式”、“灌輸式”的口頭教育,還應該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思政理論的內涵,并積極傳承學習有關理論知識。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學習互動的過程中,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社會實踐法,即以學校與社區環境資源為基礎,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譬如在講解“價值觀”理論時,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報告”實踐活動。第二,定點基地實踐教學法,即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讓學生有組織、有目的的進入到實踐基地去參觀學習、實踐調查,以此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第三,模擬情境演練法,即將教學內容與現實實際相結合,并創設出模擬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還原情境,從而到達間接實踐的教學目的。譬如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有關內容時,教師則可以創設出證券交易情景,讓學生在實際操練過程中感受證券業務的操作規程及與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
(四)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課內外一體化
正如上文所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率。然而有效的教學當然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還應該向課外進行有效延展,實現課內外教學的有效銜接,并深化學生知識內化效率的。鑒此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還應該重視課外研究及課后實踐訓練。在網絡技術支持下,運用網絡技術則可以有效開展課外延展活動,即教師可以利用社交軟件向學生提供遠程教育服務,并通過在線數據傳遞技術向學生傳送課件、視頻等學習資源,也可以利用在線視頻、語音等工具進行溝通交流,如此就有效突破了傳統教學壁壘,實現了課內外的一體化。
參考文獻:
[1]李盼盼、張傳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學理論.2013(20).
[2]徐華偉.試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