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雨來
【摘要】小學數學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質,其中學習興趣尤其重要。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近四十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感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興趣為核心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就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學數學 如何培養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62-01
一、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發現、探究新的知識。
1.要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上教師要善于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的進行中,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在知識的生長點、轉折點設計有趣新穎的提問,以創設最佳的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給學生講解乘法分配律內容時,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給他們講了高斯用很短的時間內計算出自然數從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這個故事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這樣,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了,從而對要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
2.要抓住學生“好勝”的特點,創設“成功”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在每一個主動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時機,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鼓勵、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再從樂中引趣,從樂中悟理,更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以具體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動,結合這個特點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在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去吸引學生,他們一旦被吸引,往往會去積極思考。例如:在教小學一年級的“小貓釣魚一課”時,教師給每個學生帶一個蘋果。上課時教師可以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獎蘋果吃”然后依次把蘋果分給學生,每分一次問學生“給xxx一個老師手里還剩幾個?”讓學生數。直到蘋果分完。最后問學生:“老師手里有沒有蘋果了?”學生回答“沒有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輕輕松松的認識“0”這個數字了。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盡量利用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創設一種愉快的情境,讓學生感到每節課都有新意,保持新鮮感。
三、加強直觀,培養學習興趣
人的思維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學科的特點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那么,怎樣使學生逐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呢?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四、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就是注重數學的實用性,讓數學貼近生活,突出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的運用能力。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這個特點,盡量聯系實際,利用身邊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數學走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讓學生明白數學并不神秘,鼓勵學生多聯系生活, 聯系生活其實就是注重數學的實用性,例如:在教“豐富的圖形世界”這一課時,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讓他們找出圖案,并找出其中隱含的數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
五、課外拓展,鞏固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不僅僅是教課本知識,同時要注重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展。如講到“時鐘認識”這一節時,不僅要讓學生認識鐘表的時、分、秒,還要讓他們看時間,會換算時、分、秒。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本知識,也關注了生活,也做到了生活聯系實際。既拓展了課外知識,又鞏固了學習興趣。
總之,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十分重要,也是學好這門學科的前提和動力源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法設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才有動力,教師的數學教學才有活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和知識本身的魅力,適當地調整教學過程,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時時注意激發學生沉睡的興趣,做到“課開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