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寶
摘要:近幾年,高職院校以眾創空間為依托的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在各大高校建設層出不窮,眾創空間在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政府、高校、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因素相互聯系的紐帶。我院以眾創空間建設為基礎,在創業教育培訓、師資建設、創業實踐、實踐性教學、科研轉化等方面提出建設思路和方法,為構建現代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培育體系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高職教育 眾創空間 創新創業
“海斯曼創客島”是在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申請建設的國家科學技術部眾創空間,該項目位于位于學院新建實訓中心一樓。“海斯曼創客島”創業實訓基地分為大學生創業工作區、創客培訓區、商務洽談區及商業數據中心四個區域,通過整合學院線下資源和線上資源,構建新型的校園經濟組織。以服務大學生創業為宗旨,為大學生提供創新研發、生產、經營所需場地設施,促進本校大學生創業就業。
一、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建設的基礎。
1、高職院校更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
總所周知,高職院校區別與本科學校的很大的一個特征就是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現很多高職院校的實習模式為1+1+1的三年制,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在保證理論教學的基礎之上,加大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更加重視實踐教學,而學院眾創空間的建設,恰恰是迎合了教學的需要,眾創空間引入實際產出的企業,讓學生能真實的加入到企業運行的過程中,更好的讓其理論應用于實際,這樣,能更好的發揮高職實踐教學體系優勢,努力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也是實現學生成為技能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基礎。
2、高職院校高職專業設立與行業緊密相連。
高職教育的一個特點是依托行業產業,強調產學融合、校企合作。以我院為例,我院隸屬于山東省魯商集團,屬行業辦學,我院很多專業的設立都與行業需求有很大的關系。例如我院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空乘服務專業、郵輪管理專業、會展策劃專業等等,這些專業的設立在一般的本科院校是不常見的,但是在當今行業中人才需求又特別大。這樣,相對于其他的高等教育形式來說更易于融入經濟的發展與行業的需要,同時,更易于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實現職業教育與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相適應。
3、高職院校“雙師”隊伍的建立有利于眾創空間的發展。
“雙師型”教師要求既要符合企業、行業進行技術應用與開發,又要達到高等學校教師的要求,是集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素質與工程師等專業人員素質于一體的、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專業技能訓練的新型教師,即實踐與理論并重的、具有雙重專業技術職稱的復合型教師,是具有一定學術背景并接受專業實訓的職業教師。“雙師型”專業教師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并且在技術轉化與應用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能夠切實提高學生創新實踐技能和創業能力。
二、以眾創空間為依托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培育體系的建設。
下面,我以我院“海斯曼創客島”眾創空間建設為例,從以下四個方面來介紹創新創業培育體系的建設。
1、眾創空間應培育特色創新創業文化。
高職院校應注重將相關企業的企業文化與工作崗位責任制融入到眾創空間的建設當中去,制訂與企業標準一樣的管理標準和考核辦法,并將相關材料上墻。眾創空間環境設計與布局體現應合理,完整展示企業CI系統,積極宣傳企業管理文化,讓學生在接受崗位技能訓練的同時,能夠學習企業管理制度、企業文化、行業標準,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規范了學生實習工作流程,同時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
2、創新創業培育課程建設為基礎,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
高職院校應把眾創空間的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相呼應,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創新創業課程比例,讓學生對其有本質上的認知;同時,設立學院創新創新校內導師制,以每一位學生一名導師的原則,對學生學習、認知、心理、技能進行干預,通過不斷實現階段性目標,逐步提升學生創業者的創新創業水平和能力,增強創新創業信心。
3、重點建設校內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加大導師理論與技能的提升。
要保證創新創業課程的完美講授,一只數量充沛、機構合理、素質優良、理論與技能過硬的導師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導師工作包括課程指導、技術咨詢、創業服務、階段性一對一幫扶等。當前,大部分院校校內導師存在理論知識不足、創業實踐經驗缺乏等種種情況,因此就需要加強校內教師的培養,同時要求其定期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其目的在于使其精通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善于抓住行業創業機會,培養其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
三、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建設的意義。
1、打造多渠道,實現人才多方向發展。
眾創空間的建設,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實習、創新、創業方面多了選擇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呈現發展多方向性。
2、眾創空間整合多方面資源,降低雙創成本。
現有的眾創空間都是以政府、高校、行業、企業多方面聯手打造,使得多家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得到共享,降低了全社會雙創成本。
3、眾創空間科使得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高職院校的眾創空間依托學院學科建設與科研資源,推動跨行業之間的協調創新發展,以創新為學生團隊創業和企業發展的驅動力能夠抓住創新先手優勢,占領先機,從而實現創新驅動性成長。另外,通過創業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的轉化。
參考文獻:
[1]祖曉冬,丁桂芝,呂英芳.基于眾創空間建設的高職創新創業培育體系探究——以某職業院校“樂創津成”眾創空間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6(2):22-26.
[2]王濤.高校眾創空間的發展定位與建設路徑探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5(5):41-43.
[3]于淑玲,張占國.高校創建和培育大學生眾創空間的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13(0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