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清
【摘要】本文主要從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這四個方面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實踐動手進行教學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動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70-02
一、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對于小學生而言,對他們的數學教學中強調的是學習過程多余學習的成果。小學學生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學之中教師就需要充分的利用學生這些性格特點,引導學生自己獨立動手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應該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的應用到數學的實踐操作中,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于學習更加充滿信心和興趣,更是能夠使學生更深刻的掌握到數學的知識。
其實學生的已有經驗,是學習新事物、掌握新知識的基礎和關鍵,只有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才能夠將這個經驗作為學習的手段,解決在實際學習中的困難和所遇到的問題。比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教學中,除了板書教學之外,還可以拿蘋果,來引導學生進行加減法的學習,因為學生對于加減法的概念是模糊的,但是實際生活中一定見過蘋果,并也能知道蘋果的數量這個概念,此時,教師就要對這個生活經驗進行充分的利用,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更好的學習,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生的邏輯能力其實是比較弱的,而數學確實一門重視邏輯的學科,并且十分的抽象,不像英語那樣十分的清晰和具體,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直尺、三角板、圓規、小棍成了十分重要的學習數學的工作,只有通過自己的動手實際操作,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數學工具,才能夠真正的達到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夠有效的鍛煉自身的邏輯能力。
因此教師就需要在數學課堂中,創造更多讓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和角這些概念時,教師首先需要向學生展示三角尺等工具,讓學生有一個基本的概念,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觀察三角形的特點,并說出實際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形狀的事物;在教學有關于“角”這個知識點時,同樣也可以采取種種方法。或者是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知不覺的達到動手操作的能力,比如分配蘋果、小紅花等等。總而言之,提高小學學生的動手操作是動手實踐真正走進小學數學課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個步驟。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小學課堂中的動手實踐,其實是離不開小組合作的,如果僅僅知識培養學生獨立的操作能力,那么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也沒有很大的幫助。而通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于其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競爭的重要性,才能夠真正的學好數學。而通過與同學之間的動手實踐,也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重要途徑,但是卻不是全部。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需要認識到這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需要在漫長的教學中實現。比如教師需要在每次教學之前就充分對整個課堂環節做出充分的準備,安排好各個步驟以及對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意外的應對措施。之后在教學之中需要通過學生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既要做到掌握全局,又不能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總而言之,使學生通過與其他人合作進行實踐的方式是培養學生意識的重要方式。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不僅對學生的數學學習、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念,為人處世造成一定的影響。
四、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要使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進行學習,各種實際活動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中舉行各種活動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但是課堂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應該充分的參與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水平。那么教師可以做些什么呢?教師其實在課外活動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是課外活動的發起者、監督者。即使學生的課外活動更加豐富,監督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外活動等等。
課內時間相比較于課后的時間其實是非常少的,而通過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充分結合,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正確的方式參與實踐,提高自身動手能力,而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能夠發揮自主性,隨心所欲的通過各種方式來加強學習能力。由此可見課外活動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有必要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并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外活動中,在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總結:小學的學生其實處于一個需要教師不斷引導學習的,并且各方面的能力十分弱,卻又十分的好動,因此,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提高學習能力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而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實踐操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主要分析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如何展開實踐操作進行了分析,可供相關認識參考。
參考文獻:
[1]江志峰.把握教學細節,演繹精彩的課堂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