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它不僅能豐富金融產品體系,還能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農村經濟的影響,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農村經濟;收入差距
一、引言
自2012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取得長足的發展,它不僅改變了金融市場格局,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互聯網金融在高速成長的同時,也對鄉鎮地區的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政府在政策層面對鄉鎮經濟的發展提供巨大支持。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引導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規范發展。這對互聯網金融和農村經濟都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是指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資金支付、融資、投資以及信息中介服務的新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模式多種多樣,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第三方支付、余額寶、P2P網貸、眾籌和數字貨幣等等。
互聯網金融在近年來取得了飛速的成長。P2P貸款、互聯網基金、互聯網消費金融、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和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都在逐年上升。其中互聯網消費金融從2014年的183.20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4367.10億元,上漲了2283.79%,增幅最大;第三方移動支付從59924.70億元上漲到385000億元,增長了542.47%,增幅第二;P2P貸款從2514.70億元上升到14955.10億元,增長了494.71%;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從80767億元上漲到192000億元,增加了137.72%;而互聯網基金從61947.70億元上升到133000億元,上漲了114.70%。總體來說,互聯網金融的規模在迅速增大,對社會的影響也在加強。
三、互聯網金融對鄉村經濟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有助于拓寬鄉村地區企業的籌資渠道
鄉鎮企業因為地處農村地區,籌資渠道少,加上傳統金融信貸系統審批程序復雜,貸款門檻高,放款時間長等一系列原因,造成鄉鎮企業只能通過不同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與當地民間借款融入資金。這種現象導致鄉鎮地區,資金需求量大,資金成本高,使企業的財務負擔加重,加大了企業的風險。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拓寬了鄉鎮企業的籌資渠道,使鄉鎮企業擁有更多的籌資選擇。相比于傳統的金融信貸系統,互聯網金融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可以更好地審核資金需求者的信用等級情況、企業經營、籌資還款能力等等,因此它具有融資費用低、審批效率高、借貸門檻較低的特點。而對于鄉鎮企業資金單筆需求小,資金需求頻率高的特性,互聯網金融亦能很好地契合。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鄉村小企業在籌集資金時有更多的選擇,拓寬了小企業的籌資渠道,為助力農村經濟發展做出特有貢獻。
(二)有助于豐富鄉鎮區域金融產品種類和數量
鄉村區域各種機構網點較少,金融產品缺乏,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眾多機構推出一系列的泛金融產品,包括線上支付、 基金銷售、互聯網信托、網絡借貸及保險業務等,極大的豐富了金融產品的種類。這使鄉村地區的居民可以實現足不出戶就購買到合適的金融產品,擴大了鄉村居民的投資渠道,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和投資。支付寶、淘寶等模式的發展,不僅擴大了鄉村居民可選擇產品的范圍,縮小了城鄉之間生活方式的差距,而且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三)互聯網金融能夠提高農村地區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差距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助于鄉村地區居民通過較低成本享受到各種服務,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縮小區域收入不平等。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客戶是個人和小企業,互聯網金融的成長,使平臺擴大對小企業信貸,促進了鄉村地區小企業的發展,則會擴大鄉村地區就業水平,提高鄉村地區人均收入。而且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農村地區居民獲得更多的投資和籌資機會,方便了農村居民以較高水平利息借出資金,以較低水平利息貸出資金,提高了農村地區居民收入,縮小了城鄉收入不平等。
四、對鄉村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建議
(一)設計符合于農村經濟發展的互聯網產品
農村地區的個人和企業對金融產品有巨大的需求,互聯網平臺應該針對農村地區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農村地區發展要求的金融產品。對于農村小企業對資金需求頻繁、單筆資金需求小、資金需求季節性強的特點,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推出小額資金周轉協議,在一定額度內,給予企業隨借隨還的權力,推動企業的發展。豐富互聯網金融產品體系,有助于使農村地區企業和個人獲得更多的籌資和投資機會,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繁榮。
(二)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對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監管
政府應該重視互聯網金融對經濟社會的作用,制訂有助于其發展的法律,以立法的形式,鼓勵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推廣。政府在完善法律同時,也應該加強對互聯網平臺和互聯網產品的監管。現階段,互聯網平臺的建立、運作以及互聯網產品等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規范性,政府應該設立專門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的成長和壯大實施專門監督。同時,政府應該開展針對農村地區居民的金融知識普及與教育,增強農村居民對互聯網金融的了解與認識,促進農村居民對自身合法權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謝平.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孫之涵.P2P網絡小額信貸探析[J].征信,2010(3):90-92
[3]彭傳金.P2P小額信貸模式前景背后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1(23):301
[4]范家琛.眾籌商業模式研究[J].企業經濟,2013(8):72-75
[5]譚天文,陸楠.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的對比分析[J].電子商務,2013(11):101-103
[6]陳雪瑛.互聯網金融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作用的探析[J].現代商業,2016,07:113-114
作者簡介:
林偉煒(1992-),男,福建莆田人,碩士,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貨幣銀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