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流新
摘 要:如何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筆者認為,學校管理要把“育人為本”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育人”放在學校管理的關鍵位置,讓“育人為本”的思想貫穿于學校的德育、教學、實踐等工作中,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
關鍵詞:學校管理;育人為本;教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421.6
1.德育:著眼學生核心素養,堅持“立德樹人”
(1)頂層設計,立德樹人。學校管理是一項系統化工程,需要統籌規劃,綜合管理。針對目前學校德育無遠景規劃的“短板”,要圍繞學校的校訓、教育目標、發展內涵等內容確定學校德育育人的具體目標;根據確定的德育育人目標進行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學校管理各部門的德育育人的具體工作,構建出德育管理的教育體系,實現規范化、有序化、科學化的德育育人目標。
(2)校園文化,關愛生命。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對外教育的窗口,能反映學校獨特的教育特色。針對校園文化雜亂無章、胡剽亂抄的現狀,學校應在立足本校發展實際,結合當地發展歷史,努力挖掘其中蘊涵“教育人、塑造人、發展人”的文化內涵,提煉出具有個性特色、積極向上的文化內涵,培養、發展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3)班級管理,以人為本。班級管理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重育人、輕管理,重關懷、輕指責。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教育學生掌握必要的自救自護醫療知識;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學生學會溝通與交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緒和壓力,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態。
2.教學:著眼學生能力培養,堅持“以學定教”
(1)課堂改革,生本教學。課堂教學是學校管理、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發展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著力點。如何才能讓課堂走進學生的心靈,更能解決學生心中的困惑?我們要在課前研究學生,真正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2)合作探究,共享提升。在教學中,我們教師也要摒棄傳統的講授教學法,積極實施新課改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異質同組,組間同質”,積極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學會相互交流與探究,讓學生通過“兵教兵”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共享與互補,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整體提升。
(3)分層優化,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要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和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跳起來”摘到努力學習的“果實”,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與贊許。教師要針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做好查缺補漏與提優補差工作,及時彌補學生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差距,讓兩極分化消滅在萌芽狀態。
3.活動:著眼學生綜合素養,堅持“全面發展”
(1)關注全面,特色活動。相關文件明確規定,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學校管理中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鍛煉,去選擇性地讀課外書、去了解社會、去接觸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進而提高其各項綜合能力。要為學生提供時間和平臺,開設各種興趣學習班,開放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微機室等功能室,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培養并發展自己的舞蹈、繪畫、音樂、圍棋、籃球等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陶冶情操的同時,讓學生憑自身的才藝一展風采。
(2)學生參與,鍛煉能力。在學校的各種活動組織中,要盡可能地擴大學生參與面,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避免某項活動成為一些優秀學生的“演唱會”“時裝秀”,而導致其他同學失去能力鍛煉的實際價值。我們還要學會放手,把活動的組織權利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甚至全員設計、規劃、組織、安排集體活動,從中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團結協作、溝通交流等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事業的追求在于求真。學校管理,首重“育人”,其次“教書”。學校管理要避免急功近利、盲目跟風的短視發展思想,堅持“學生本位”的現代教育思想,立足校本、學本,構建獨具特色的學校“育人”管理機制,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云峰.初中學校管理中“以人為本”的意義[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354.
[2]農 哲.從校長職責出發淺談“以人為本”學校管理理念[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11):160.